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齊己▪P15

  ..續本文上一頁40》

  【荊州新秋寺居寫懷詩五首上南平王】

  竹如翡翠侵簾影,苔學琉璃布地紋。

  高臥更無如此樂,遠遊何必愛他雲。

  閑聽謝脁吟爲政,靜看蕭何坐致君。

  只恐老身衰朽速,他年不得頌鴻勳。

  井梧黃落暮蟬清,久駐金臺但暗驚。

  事佛未憐諸弟子,談空爭動上公卿。

  合歸鳥外藏幽迹,敢向人前認好名。

  滿印白檀燈一盞,可能酬謝得聰明。

  金湯裏面境何求,寶殿東邊院最幽。

  栽種已添新竹影,畫圖兼列遠山秋。

  形容豈合親公子,章句爭堪狎士流。

  虛負岷峨老僧約,年年雪水下汀洲。

  漢江西岸蜀江東,六稔安禅教化中。

  托迹幸將王粲別,歸心甯與子山同。

  尊罍豈識曹參酒,賓客還親宋玉風。

  又見去年叁五夕,一輪寒魄破煙空。

  石龛閑鎖舊居峰,何事膺門歲月重。

  五七詩中叨見遇,叁千客外許疏慵。

  迎涼蟋蟀喧閑思,積雨莓苔沒屐蹤。

  會待英雄啓金口,卻教擔錫入雲松。

  《全唐詩·卷845_41》

  【送李秀才歸湘中】

  詞客攜文訪病夫,因吟送別憶湘湖。

  寒消浦溆催鴻雁,暖入溪山養鹧鸪。

  僧向月中尋嶽麓,雲從城上去蒼梧。

  君歸爲問峰前寺,舊住僧房鎖在無。

  《全唐詩·卷845_42》

  【寄吳國西供奉】

  別來相憶夢多迷,君住東朝我楚西。

  瑤阙合陪龍象位,春山休記鹧鸪啼。

  承恩位與千官別,應製才將十子齊。

  幾笑遠公慵送客,殷勤只到寺前溪。

  《全唐詩·卷845_43》

  【謝人惠端溪硯】

  端人鑿斷碧溪浔,善價爭教惜萬金。

  砻琢已曾經敏手,研磨終見透堅心。

  安排得主難移動,含貯隨時任淺深。

  保重更求裝钿匣,閑將濡染寄知音。

  《全唐詩·卷845_44》

  【送吳先輩赴京】

  煙霄已遂明經第,江漢重來問苦吟。

  托興偶憑風月遠,忘機終在寂寥深。

  千篇未聽常徒口,一字須防作者心。

  此日與君聊話別,老身難約更相尋。

  《全唐詩·卷845_45》

  【和西蜀可准大師遠寄之什】

  莫知何路去追攀,空想人間出世間。

  杜口已同居士室,傳心休問祖師山。

  禅中不住方爲定,說處無生始是閑。

  珍重希音遠相寄,亂峰西望疊孱顔。

  《全唐詩·卷845_46》

  【荊門暮冬與節公話別】

  漳河湘岸柳關頭,離別相逢四十秋。

  我憶黃梅夢南國,君懷明主去東周。

  幾程霜雪經殘臘,何處封疆過舊遊。

  好及春風承帝澤,莫忘衰朽臥林丘。

  《全唐詩·卷845_47》

  【賀孫支使郎中遷居】

  別認公侯禮上才,築金何啻舊燕臺。

  地連東閣橫頭買,門對西園正面開。

  不隔紅塵趨棨戟,只拖珠履赴尊罍。

  應逢明月清霜夜,閑領笙歌宴此來。

  《全唐詩·卷845_48》

  【庭際新移松竹】

  叁莖瘦竹兩株松,瑟瑟翛翛韻且同。

  抱節乍離新澗雪,盤根遠別舊林風。

  歲寒相倚無塵地,蔭影分明有月中。

  更待陽和信催促,碧梢青杪看淩空。

  《全唐詩·卷845_49》

  【荊門寄題禅月大師影堂】

  澤國聞師泥日後,蜀王全禮葬馀灰。

  白蓮塔向清泉鎖,禅月堂臨錦水開。

  西嶽千篇傳古律,南宗一句印靈臺。

  不堪只履還西去,蔥嶺如今無使回。

  《全唐詩·卷845_50》

  【賀雪】

  上清凝結下乾坤,爲瑞爲祥表致君。

  日月影從光外過,山河形向靜中分。

  歌揚郢路誰同聽,聲灑梁園客共聞。

  堪想畫堂簾卷次,輕隨舞袖正紛紛。

  《全唐詩·卷845_51》

  【荊州寄貫微上人】

  舊齋休憶對松關,各在王侯顧遇間。

  命服已沾天渥澤,衲衣猶擁祖斓斑。

  相思莫救燒心火,留滯難移壓腦山。

  得失兩途俱不是,笑他高臥碧孱顔。

  《全唐詩·卷845_52》

  【送休師歸長沙甯觐】

  高堂親老本師存,多難長懸兩處魂。

  已說戰塵消漢口,便隨征棹別荊門。

  晴吟野闊無耕地,晚宿灣深有釣村。

  他日更思衰老否,七年相伴琢詩言。

  《全唐詩·卷845_53》

  【江上夏日】

  無處清陰似剡溪,火雲奇崛倚空齊。

  千山冷疊湖光外,一扇涼搖楚色西。

  碧樹影疏風易斷,綠蕪平遠日難低。

  故園舊寺臨湘水,斑竹煙深越鳥啼。

  《全唐詩·卷845_54》

  【渚宮春日因懷有作】

  舊業樹連湘樹遠,家山雲與嶽雲平。

  僧來已說無耕釣,雁去那知有弟兄。

  客思莫牽蝴蝶夢,鄉心自憶鹧鸪聲。

  沙頭南望堪腸斷,誰把歸舟載我行。

  《全唐詩·卷845_55》

  【松化爲石】(近聞金華山古松化爲石)

  盤根幾聳翠崖前,卻偃淩雲化至堅。

  乍結精華齊永劫,不隨凋變已千年。

  逢賢必用镌辭立,遇聖終將刻印傳。

  肯似荊山鑿馀者,藓封頑滯臥岚煙。

  《全唐詩·卷845_56》

  【寄澧陽吳使君】

  南客西來話使君,涔陽風雨變行春。

  四鄰耕釣趨仁政,千裏煙花壓路塵。

  去獸未勝除狡吏,還珠爭似複逋民。

  紅蘭浦暖攜才子,爛醉連題賦白蘋。

  《全唐詩·卷845_57》

  【湘江送客】

  湘江秋色湛如冰,楚客離懷暮不勝。

  千裏碧雲聞塞雁,幾程青草見巴陵。

  寒濤響疊晨征橹,岸葦叢明夜泊燈。

  鹦鹉洲邊若回首,爲思前事一扪膺。

  《全唐詩·卷845_58》

  【暮遊嶽麓寺】

  寺樓高出碧崖棱,城裏誰知在上層。

  初雪灑來喬木暝,遠禽飛過大江澄。

  閑消不睡憐長夜,靜照無言謝一燈。

  回首何邊是空地,四村桑麥遍丘陵。

  《全唐詩·卷845_59》

  【林下留別道友】

  住亦無依去是閑,何心終戀此林間。

  片雲孤鶴東西路,四海九州多少山。

  靜坐趁涼移樹影,興隨題處著苔斑。

  秋來洗浣行衣了,還爾鄰僧舊竹關。

  《全唐詩·卷845_60》

  【道林寺居寄嶽麓禅師二首】

  門前石路徹中峰,樹影泉聲在半空。

  尋去未應勞上下,往來殊已倦西東。

  髭根盡白孤雲並,心迹全忘片月同。

  長憶高窗夏天裏,古松青桧午時風。

  山袍不稱下紅塵,各是閑居島外身。

  兩處煙霞門寂寂,一般苔藓石磷磷。

  禅關悟後甯疑物,詩格玄來不傍人。

  月照經行更誰見,露華松粉點衣巾。

  《全唐詩·卷845_61》

  【亂後江西過孫鲂舊居因寄】

  舊遊重到倍悲涼,吟憶同人倚寺牆。

  何處暮蟬喧逆旅,此中山鳥噪垂楊。

  寰區有主權兵器,風月無人掌桂香。

  欲寄此心空北望,塞鴻天末失歸行。

  《全唐詩·卷845_62》

  【宜春江上寄仰山長老二首】

  水隔孤城城隔山,水邊時望憶師閑。

  清泉白日中峰上,落日半空棲鳥還。

  雲影觸衣分朵朵,雨聲吹磬散潺潺。

  傳心莫學羅浮去,後輩思量待扣關。

  雨晴天半碧光流,影倒殘陽濕郡樓。

  絕頂有人經劫在,浮生無客暫時遊。

  窗開萬壑春泉亂,塔鎖孤燈萬木稠。

  欲爲吾師拂衣去,白雲紅葉又新秋。

  《全唐詩·卷845_63》

  【螢】

  透窗穿竹住還移,萬類俱閑始見伊。

  難把寸光藏暗室,自持孤影助明時。

  空庭散逐金風起,亂葉爭投玉露垂。

  後代儒生懶收拾,夜深飛過讀書帷。

  《全唐詩·卷845_64》

  【湘中送翁員外歸閩】

  船滿琴書與酒杯,清湘影裏片帆開。

  人歸南國鄉園去,雁逐西風日夜來。

  天勢漸低分海樹,山程欲盡見城臺。

  此身未別江邊寺,猶看星郎奉诏回。

  《全唐詩·卷845_65》

  【寄居道林寺作】

  岚濕南朝殿塔寒,此中因得謝塵寰。

  已同庭樹千株老,未負溪雲一片閑。

  石鏡舊遊臨皎潔,嶽蓮曾上徹孱顔。

  如今衰飒成多病,黃葉風前晝掩關。

  《全唐詩·卷845_66》

  【沙鷗】

  暖傍漁船睡不驚,可憐孤潔似華亭。

  晚來灣浦沖平碧,晴過汀洲拂淺青。

  翡翠靜中修羽翼,鴛鴦閑處事儀形。

  何如飛入漢宮裏,留與興亡作典經。

  《全唐詩·卷845_67》

  【和翁員外題馬太傅宅賈相公井】

  飛塵不敢下相幹,闇脈傍應潤牡丹。

  心任短長投玉绠,底須叁五映金盤。

  神工舊製泓澄在,天澤時加潋滟寒。

  太傅欲旌前古事,星郎屬思久憑欄。

  《全唐詩·卷845_68》

  【看雲】

  何峰觸石濕苔錢,便逐高風離瀑泉。

  深處臥來真隱逸,上頭行去是神仙。

  千尋有影滄江底,萬裏無蹤碧落邊。

  長憶舊山青壁裏,繞庵閑伴老僧禅。

  《全唐詩·卷845_69》

  【對雪寄荊幕知己】

  猛勢微開萬裏清,月中看似日中明。

  此時鷗鹭無人見,何處關山有客行。

  郢唱轉高誰敢和,巴歌相顧自銷聲。

  江齋卷箔含毫久,應想梁王禮不經。

  《全唐詩·卷845_70》

  【送相裏秀才赴舉】

  兩上東堂不見春,文明重去有誰親。

  曾逢少海尊前客,舊是神仙會裏人。

  已遂風雲催化羽,卻將雷電助燒鱗。

  明年自此登龍後,回首荊門一路塵。

  《全唐詩·卷845_71》

  【荊門疾中喜謝尊師自南嶽來、相裏秀才自京至】

  閑堂晝臥眼初開,強起徐行繞砌苔。

  鶴氅人從衡嶽至,鹑衣客自洛陽來。

  坐聞鄰樹棲幽鳥,吟覺江雲發早雷。

  西笑東遊此相別,兩途消息待誰回。

  《全唐詩·卷845_72》

  【吟興自述】

  前習都由未盡空,生知雅學妙難窮。

  一千首出悲哀外,五十年銷雪月中。

  興去不妨歸靜慮,情來何止發真風。

  曾無一字幹聲利,豈愧操心負至公。

  《全唐詩·卷845_73》

  【送謝尊師自南嶽出入京】

  曾聽鹿鳴逢世亂,因披羽服隱衡陽。

  幾多…

《齊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尚顔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