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羅水。
《全唐詩·卷847_34》
【采蓮曲】
越溪女,越江蓮。
齊菡萏,雙婵娟。
嬉遊向何處,采摘且同船。
浩唱發容與,清波生漪連。
時逢島嶼泊,幾共鴛鴦眠。
襟袖既盈溢,馨香亦相傳。
薄暮歸去來,苎蘿生碧煙。
《全唐詩·卷847_35》
【啄木】
啄木啄啄,鳴林響壑。
貪心既緣,利嘴斯鑿。
有朽百尺,微蟲斯宅。
以啄去害,啄更彌劇。
層崖豫章,聳幹蒼蒼。
無縱爾啄,摧我棟梁。
《全唐詩·卷847_36》
【靈松歌】
靈松靈松,是何根株。
盤擗枝幹,與群木殊。
世眼爭知蒼翠容,薜蘿遮體深朦胧。
先秋瑟瑟生谷風,青陰倒卓寒潭中。
八月天威行肅殺,萬木凋零向霜雪。
唯有此松高下枝,一枝枝在無摧折。
癡凍頑冰如鐵堅,重重鎖到槎牙顛。
老鱗枯節相把捉,踉跄立在青崖前。
有時深洞興雷雹,飛電繞身光閃爍。
乍似蒼龍驚起時,攫霧穿雲欲騰躍。
夜深山月照高枝,疏影細落莓苔矶。
千年朽枿魍魉出,一株寒韻锵琉璃。
安得良工妙圖雘,寫將偃蹇懸煙閣。
飛瀑聲中戰歲寒,紅霞影裏擎蕭索。
《全唐詩·卷847_37》
【蠹】
蠹不自蠹,而蠹于木。
蠹極木心,以豐爾腹。
偶或成之,胡爲勖人。
人而不真,繇爾亂神。
蠹兮蠹兮,何全其生。
無托爾形,霜松雪柽。
《全唐詩·卷847_38》
【行路難】
行路難,君好看,
驚波不在黤黮間,小人心裏藏崩湍。
七盤九折寒崷崒,翻車倒蓋猶堪出。
未似是非唇舌危,暗中潛毀平人骨。
君不見楚靈均,千古沈冤湘水濱。
又不見李太白,一朝卻作江南客。
《全唐詩·卷847_39》
【謝徽上人見惠二龍障子,以短歌酬之】
我見蘇州昆山金城中,金城柱上有二龍。
老僧相傳道是僧繇手,尋常入海共龍鬥。
又聞蜀國玉局觀有孫遇迹,盤屈身長八十尺。
遊人爭看不敢近,頭觑寒泉萬丈碧。
近有五羊徽上人,閑工小筆得意新。
畫龍不誇頭角及須鱗,只求筋骨與精神。
徽上人,真藝者。
惠我雙龍不言價,等閑不敢將懸挂。
恐是葉公好假龍,及見真龍卻驚怕。
《全唐詩·卷847_40》
【送人往長沙】
荊門歸路指湖南,千裏風帆興可谙。
好聽鹧鸪啼雨處,木蘭舟晚泊春潭。
《全唐詩·卷847_41》
【偶題】
時事懶言多忌諱,野吟無主若縱橫。
君看叁百篇章首,何處分明著姓名。
《全唐詩·卷847_42》
【寄山中叟】
青泉碧樹夏風涼,紫蕨紅粳午爨香。
應笑晨持一盂苦,腥膻市裏叫家常。
《全唐詩·卷847_43》
【贈琴客】
曾攜五老峰前過,幾向雙松石上彈。
此境此身誰更愛,掀天羯鼓滿長安。
《全唐詩·卷847_44》
【勉吟僧】
千途萬轍亂真源,白晝勞形夜斷魂。
忍著袈裟把名紙,學他低折五侯門。
《全唐詩·卷847_45》
【送人歸華下】
蓮花峰翠濕凝秋,舊業園林在下頭。
好束詩書且歸去,而今不愛事風流。
《全唐詩·卷847_46》
【夏日城中作二首】
叁面僧鄰一面牆,更無風路可吹涼。
他年舍此歸何處,青壁紅霞裹石房。
竹低莎淺雨濛濛,水檻幽窗暑月中。
有境牽懷人不會,東林門外翠橫空。
《全唐詩·卷847_47》
【默坐】
燈引飛蛾拂焰迷,露淋棲鶴壓枝低。
冥心坐滿蒲團穩,夢到天臺過剡溪。
《全唐詩·卷847_48》
【水邊行】
身著袈裟手杖藤,水邊行止不妨僧。
禽棲日落猶孤立,隔浪秋山千萬層。
《全唐詩·卷847_49》
【寄鄭谷郎中】
人間近遇風騷匠,鳥外曾逢心印師。
除此二門無別妙,水邊松下獨尋思。
《全唐詩·卷847_50》
【翡翠】
水邊飛去青難辨,竹裏歸來色一般。
磨吻鷹鹯莫相害,白鷗鴻鶴滿沙灘。
《全唐詩·卷847_51》
【與節供奉大德遊京口寺留題】
柳岸晴緣十裏來,水邊精舍絕塵埃。
煮茶嘗摘興何極,直至殘陽未欲回。
《全唐詩·卷847_52》
【謝荊幕孫郎中見示《樂府歌集》二十八字】
長吉才狂太白顛,二公文陣勢橫前。
誰言後代無高手,奪得秦皇鞭鬼鞭。
《全唐詩·卷847_53》
【謝《陰符經》勉送藏休上人二首】
事遂鼎湖遺劍履,時來渭水擲魚竿。
欲知賢聖存亡道,自向心機反覆看。
一林霜雪未沾頭,爭遣藏休肯便休。
學盡世間難學事,始堪隨處任虛舟。
《全唐詩·卷847_54》
【幽齋偶作】
幽院才容個小庭,疏篁低短不堪情。
春來猶賴鄰僧樹,時引流莺送好聲。
《全唐詩·卷847_55》
【贈念《法華經》僧】
萬境心隨一念平,紅芙蓉折愛河清。
持經功力能如是,任駕白牛安穩行。
《全唐詩·卷847_56》
【對菊】
無豔無妖別有香,栽多不爲待重陽。
莫嫌醒眼相看過,卻是真心愛澹黃。
《全唐詩·卷847_57》
【閉門】
正是閉門爭合閉,大家開處不須開。
還防朗月清風夜,有個詩人相訪來。
《全唐詩·卷847_58》
【勉送吳國叁五新戒歸】
法王遺製付仁王,難得難持劫數長。
努力只須堅守護,叁千八萬是垣牆。
《全唐詩·卷847_59》
【夏日寄清溪道者】
老病不能求藥餌,朝昏只是但焚燒。
不知誰爲收灰骨,壘石栽松傍寺橋。
《全唐詩·卷847_60》
【送惠空北遊】
君向岘山遊聖境,我將何以記多才。
叮咛墮淚碑前過,寫取斯文寄我來。
《全唐詩·卷847_61》
【寄懷歸州馬判官】
叁年爲倅興何長,歸計應多事少忙。
又見秋風霜裛樹,滿山椒熟水雲香。
《全唐詩·卷847_62》
【觀荷葉露珠】
霏微曉露成珠顆,宛轉田田未有風。
任器方圓性終在,不妨翻覆落池中。
《全唐詩·卷847_63》
【苦熱懷玉泉寺寄仁上人】
火雲如燒接蒼梧,原野煙連大澤枯。
謾費葛衫葵扇力,爭禁泉石潤肌膚。
《全唐詩·卷847_64》
【觀盆池白蓮】
素萼金英噴露開,倚風凝立獨徘徊。
應思潋滟秋池底,更有歸天伴侶來。
《全唐詩·卷847_65》
【折楊柳詞四首】
鳳樓高映綠陰陰,凝重多含雨露深。
莫謂一枝柔軟力,幾曾牽破別離心。
館娃宮畔響廊前,依托吳王養翠煙。
劍去國亡臺殿毀,卻隨紅樹噪秋蟬。
秾低似中陶潛酒,軟極如傷宋玉風。
多謝將軍繞營種,翠中閑卓戰旗紅。
高僧愛惜遮江寺,遊子傷殘露野橋。
爭似著行垂上苑,碧桃紅杏對搖搖。
《全唐詩·卷847_66》
【答長沙丁秀才書】
月月便車奔帝阙,年年貢士過荊臺。
如何叁度槐花落,未見故人攜卷來。
《全唐詩·卷847_67》
【戒小師】
不肯吟詩不聽經,禅宗異嶽懶遊行。
他年白首當人問,將底言談對後生。
《全唐詩·卷847_68》
【題舊拄杖】
親采匡廬瀑布西,層崖懸壁更安梯。
攜行叁十年吟伴,未有詩人□□□。
《全唐詩·卷847_69》
【酬歐陽秀才卷】
叁十篇多十九章,□聲風力撼疏篁。
不堪更有精搜處,誰見蕭蕭雨夜堂。
《全唐詩·卷847_70》
【聞雁】
潇湘浦暖全迷鶴,邏逤川寒只有雕。
誰向孤舟憶兄弟,坐看連雁度橫橋。
《全唐詩·卷847_71》
【送高麗二僧南遊】
日邊鄉井別年深,中國靈蹤欲遍尋。
何處碧山逢長老,分明認取祖師心。
《全唐詩·卷847_72》
【謝猿皮】
貴向獵師家買得,攜來乞與坐禅床。
不知摘月秋潭畔,曾對何人啼斷腸。
《全唐詩·卷847_73》
【酬光上人】
禅言難後到詩言,坐石心同立月魂。
應記前秋會吟處,五更猶在老松根。
《全唐詩·卷847_74》
【送僧歸日本】
日東來向日西遊,一缽閑尋遍九州。
卻憶雞林本師寺,欲歸還待海風秋。
《全唐詩·卷847_75》
【庚午歲十五夜對月】
海澄空碧正團圓,吟想玄宗此夜寒。
玉兔有情應記得,西邊不見舊長安。
《全唐詩·卷847_76》
【紅薔薇花】
晴日當樓曉香歇,錦帶盤空欲成結。
莺聲漸老柳飛時,狂風吹落猩猩血。
《全唐詩·卷847_77》
【贻九華上人】
一法傳聞繼老能,九華閑臥最高層。
秋鍾盡後殘陽暝,門掩松邊雨夜燈。
《全唐詩·卷847_78》
【寄赓匡圖兄弟】
僧外閑吟樂最清,年登八十喪南荊。
風騷作者爲商確,道去碧雲爭幾程。
《全唐詩·卷847_79》
【句】
春晴遊寺客,花落閉門僧。(見《西清詩話》)
香傳天下口,□貴火前名。
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铛。(《詠茶》)
園林將向夕,風雨更吹花。(以下見《吟窗雜錄》)
相思坐溪石,□□□山風。
夕照背高臺,殘鍾殘角催。(《落照》)
五老峰前相見時,兩無言語各揚眉。
高人愛惜藏岩裏,白甀封題寄火前。(《詠茶》見《叁山老人語錄》)
《全唐詩·卷847_80》
《齊己》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