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齊己▪P4

  ..續本文上一頁  《全唐詩·卷839_48》

  【過鹿門作】

  鹿門埋孟子,岘首載羊公。

  萬古千秋裏,青山明月中。

  政從襄沔絕,詩過洞庭空。

  塵路誰回眼,松聲兩處風。

  《全唐詩·卷839_49》

  【題玉泉寺大師影堂】

  大化終華頂,靈蹤示玉泉。

  由來負高尚,合向好山川。

  洞壑藏諸怪,杉松列瘦煙。

  千秋空樹影,猶似覆長禅。

  《全唐詩·卷839_50》

  【秋日錢塘作】

  秋光明水國,遊子倚長亭。

  海浸全吳白,山澄百越青。

  英雄貴黎庶,封土絕精靈。

  句踐魂如在,應懸戰血腥。

  《全唐詩·卷839_51》

  【送人赴舉】

  分有爭忘得,時來須出山。

  白雲終許在,清世莫空還。

  驿樹秋聲健,行衣雨點斑。

  明年從月裏,滿握度春關。

  《全唐詩·卷839_52》

  【友人寒夜所寄】

  通宵亦孤坐,但念舊峰雲。

  白日還如此,清閑本共君。

  二毛凋一半,百歲去叁分。

  早晚尋流水,同歸麋鹿群。

  《全唐詩·卷839_53》

  【酬洞庭陳秀才】

  何必要識面,見詩驚苦心。

  此門從自古,難學至如今。

  青草湖雲闊,黃陵廟木深。

  精搜當好景,得即動知音。

  《全唐詩·卷839_54》

  【題鶴鳴泉八韻】

  嘹唳遺蹤去,澄明物掩難。

  噴開山面碧,飛落寺門寒。

  汲引隨瓶滿,分流逐處安。

  幽蟲乘葉過,渴狖擁條看。

  上有危峰疊,旁宜怪石盤。

  冷吞雙樹影,甘潤百毛端。

  異早聞镌玉,靈終別建壇。

  潇湘在何處,終日自波瀾。

  《全唐詩·卷839_55》

  【登金山寺】

  四面白波聲,中流翠峤橫。

  望來堪目斷,上徹始心平。

  鳥向天涯去,雲連水國生。

  重來與誰約,題罷自吟行。

  《全唐詩·卷839_56》

  【寄吳都沈員外彬】

  歸休興若何,朱绂盡還他。

  自有園林闊,誰爭山水多。

  村煙晴莽蒼,僧磬晚嵯峨。

  野醉題招隱,相思可寄麼。

  《全唐詩·卷839_57》

  【寄明月山僧】

  山稱明月好,月出遍山明。

  要上諸峰去,無妨半夜行。

  白猿真雪色,幽鳥古琴聲。

  吾子居來久,應忘我在城。

  《全唐詩·卷839_58》

  【寄哭西川壇長廣濟大師】

  千萬僧中寶,叁朝帝寵身。

  還源未化火,舉國葬全真。

  文集編金在,碑銘刻玉新。

  有誰于異代,彈指禮遺塵。

  《全唐詩·卷839_59》

  【酬西川楚巒上人卷】

  玉壘峨嵋秀,岷江錦水清。

  古人搜不盡,吾子得何精。

  可信由前習,堪聞正後生。

  東西五千裏,多謝寄無成。

  《全唐詩·卷839_60》

  【覽延棲上人卷】

  今體雕镂妙,古風研考精。

  何人忘律韻,爲子辨詩聲。

  賈島苦兼此,孟郊清獨行。

  荊門見編集,愧我老無成。

  《全唐詩·卷839_61》

  【寄洛下王彜訓先輩二首】

  賈島存正始,王維留格言。

  千篇千古在,一詠一驚魂。

  離別無他寄,相思共此門。

  陽春堪永恨,郢路轉塵昏。

  北極新英主,高科舊少年。

  風流傳貴達,談笑取榮遷。

  洛水秋空底,嵩峰曉翠巅。

  尋常誰並馬,橋上戲成篇。

  《全唐詩·卷839_62》

  【酬嶽陽李主簿卷】

  把卷思高興,潇湘闊浸門。

  無雲生翠浪,有月動清魂。

  倚檻應窮底,凝情合到源。

  爲君吟所寄,難甚至忘筌。

  《全唐詩·卷839_63》

  【寄懷江西僧達禅翁】

  長憶舊山日,與君同聚沙。

  未能精貝葉,便學詠楊花。

  苦甚傷心骨,清還切齒牙。

  何妨繼馀習,前世是詩家。

  《全唐詩·卷839_64》

  【送吳守明先輩遊蜀】

  憑君遊蜀去,細爲話幽奇。

  喪亂嘉陵驿,塵埃賈島詩。

  未應過錦府,且合上峨嵋。

  既逐高科後,東西任所之。

  《全唐詩·卷839_65》

  【寄普明大師可准】

  蓮嶽叁征者,論詩舊與君。

  相留曾幾歲,酬唱有新文。

  翠窦容閑憩,岚峰許共分。

  當年若同訪,合得伴吟雲。

  《全唐詩·卷839_66》

  【還黃平素秀才卷】

  求己甚忘筌,得之經渾然。

  僻能離詭差,清不尚妖妍。

  冷澹聞姚監,精奇見浪仙。

  如君好風格,自可繼前賢。

  《全唐詩·卷839_67》

  【與張先輩話別】

  爲予同志者,各自話離心。(“予同志”叁缺字補自《白蓮集·卷二》)

  及第還全蜀,遊方歸二林。

  巴江經峽漲,楚野入吳深。(“經峽”二字補自《白蓮集·卷二》)

  他日傳消息,東西不易尋。

  《全唐詩·卷839_68》

  【寄朱拾遺】

  一聞歸阙下,幾番熟金桃。

  滄海期仍晚,清資路漸高。

  研冰濡谏筆,賦雪擁朝袍。

  豈念空林下,冥心坐石勞。

  《全唐詩·卷839_69》

  【荊門送興禅師】

  灑落南宗子,遊方迹似雲。

  青山尋處處,赤葉路紛紛。

  虎共松岩宿,猿和石溜聞。

  何峰一回首,憶我在人群。

  《全唐詩·卷839_70》

  【過西山施肩吾舊居】

  大志終難起,西峰臥翠堆。

  床前倒秋壑,枕上過春雷。

  鶴見丹成去,僧聞栗熟來。

  荒齋松竹老,鸾鶴自裴回。

  《全唐詩·卷839_71》

  【喜夏雨】

  四郊雲影合,千裏雨聲來。

  盡洗紅埃去,並將清氣回。

  潺湲浮楚甸,蕭散露荊臺。

  欲賦隨車瑞,濡毫渴謏才。

  《全唐詩·卷839_72》

  【酬元員外見寄八韻】

  舊隱夢牽仍,歸心只似蒸。

  遠青憐島峭,輕白愛雲騰。

  豔冶叢翻蝶,腥膻地聚蠅。

  雨聲連灑竹,詩興繼填膺。

  訪戴情彌切,依劉力不勝。

  衆人忘苦苦,獨自愧兢兢。

  處世無他望,流年有病僧。

  時慚大雅客,遺韻許相承。

  《全唐詩·卷839_73》

  【浣口泊舟曉望天柱峰】

  根盤潛嶽半,頂逼日輪邊。

  冷碧無雲點,危棱有瀑懸。

  秀輕毛女下,名與鼎湖偏。

  誰見扶持力,峨峨出後天。

  《全唐詩·卷839_74》

  【寄楚萍上人】

  北面香爐秀,南邊瀑布寒。

  自來還獨去,夏滿又秋殘。

  日影松杉亂,雲容洞壑寬。

  何峰是鄰側,片石許相安。

  《全唐詩·卷839_75》

  【竹裏作六韻】

  我來深處坐,剩覺有吟思。

  忽似潇湘岸,欲生風雨時。

  冷煙濛古屋,幹箨墮秋墀。

  徑熟因頻入,身閑得遍欹。

  踏多鞭節損,題亂粉痕隳。

  猶見前山疊,微茫隔短籬。

  《全唐詩·卷839_76》

  【寄江西幕中孫鲂員外】

  簪履爲官興,芙蓉結社緣。

  應思陶令醉,時訪遠公禅。

  茶影中殘月,松聲裏落泉。

  此門曾共說,知未遂終焉。

  《全唐詩·卷839_77》

  【盆池】

  盆沼陷花邊,孤明似玉泉。

  涵虛心不淺,待月底長圓。

  平穩承天澤,依微泛曙煙。

  何須照菱鏡,即此鑒媸妍。

  《全唐詩·卷839_78》

  【喜乾晝上人遠相訪】

  彼此垂七十,相逢意若何。

  聖明殊未至,離亂更應多。

  澹泊門難到,從容日易過。

  馀生消息外,只合聽詩魔。

  《全唐詩·卷839_79》

  【過陳陶處士舊居】

  一室貯琴尊,詩皆大雅言。

  夜過秋竹寺,醉打老僧門。

  遠燒來籬下,寒蔬簇石根。

  閑庭除鶴迹,半是杖頭痕。

  《全唐詩·卷840_1》

  【寄敬亭清越】

  敬亭山色古,廟與寺松連。

  住此修行過,春風四十年。

  鼎嘗天柱茗,詩硾剡溪箋。

  冥目應思著,終南北阙前。

  《全唐詩·卷840_2》

  【湘江漁父】

  湘潭春水滿,岸遠草青青。

  有客釣煙月,無人論醉醒。

  門前蛟蜃氣,蓑上蕙蘭馨。

  曾受蒙莊子,逍遙一卷經。

  《全唐詩·卷840_3》

  【書古寺僧房】

  綠樹深深處,長明焰焰燈。

  春時遊寺客,花落閉門僧。

  萬法心中寂,孤泉石上澄。

  勞生莫相問,喧默不相應。

  《全唐詩·卷840_4》

  【湖西逸人】

  老隱洞庭西,漁樵共一溪。

  琴前孤鶴影,石上遠僧題。

  橘柚園林熟,蒹葭徑路迷。

  君能許鄰並,分藥劚春畦。

  《全唐詩·卷840_5》

  【潇湘二十韻】

  二水遠難論,從離向坎奔。

  冷穿千嶂脈,清過幾州門。

  闊去都凝白,傍來盡帶渾。

  經遊聞舜禹,表裏見乾坤。

  浦靜魚閑釣,灣涼雁自屯。

  月來分夜底,雲度見秋痕。

  暮氣藏鄰寺,寒濤聒近村。

  離騷傳永恨,鼓瑟奏遺魂。

  霧擁魚龍窟,槎欹島嶼根。

  秋風帆上下,落日樹沈昏。

  柳少沙洲缺,苔多古岸存。

  禽巢依橘柚,獺徑入蘭荪。

  色自江南絕,名聞海內尊。

  吳頭雄莫遏,漢口壯堪吞。

  寥泬晴方映,馮夷信忽翻。

  渡遙峰翠疊,汀小荻花繁。

  勢接湖煙漲,聲和瘴雨噴。

  急搖吟客舫,狂濺野人樽。

  疏鑿誰窮本,澄鮮自有源。

  對茲傷九曲,含濁出昆侖。

  《全唐詩·卷840_6》

  【江行早發】

  舟子相呼起,長江未五更。

  幾看星月在,猶帶夢魂行。

  鳥亂村林迥,人喧水柵橫。

  蒼茫平野外,漸認遠峰名。

  《全唐詩·卷840_7》

  【宜陽道中作】

  宜陽南面路,下嶽又經過。

  楓葉紅遮店,芒花白滿坡。

  猿無山漸薄,雁衆水還多。

  日落猶前去,諸村牧豎歌。

  《全唐詩·卷840_8》

  【落日】

  晚照背高臺,殘鍾殘角催。

  能銷幾度落,已是半生來。

  吹葉陰風發,漫空暝色回。

  因思古人事,更變盡塵埃。

  《全唐詩·卷840_9》

  【春興】

  柳暖莺多語,花明…

《齊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尚顔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