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齊己▪P6

  ..續本文上一頁  堪隨遊子路,遠入鹧鸪啼。

  金谷園應沒,夫差國已迷。

  欲尋蘭蕙徑,荒穢滿汀畦。

  《全唐詩·卷840_54》

  【懷華頂道人】

  華頂星邊出,真宜上士家。

  無人觸床榻,滿屋貯煙霞。

  坐臥臨天井,晴明見海涯。

  禅馀石橋去,屐齒印松花。

  《全唐詩·卷840_55》

  【寄自牧上人】

  五老回無計,叁峰去不成。

  何言謝雲鳥,此地識公卿。

  夢愧將僧說,心嫌觸類生。

  南朝古山寺,曾憶共尋行。

  《全唐詩·卷840_56》

  【靜坐】

  日日只騰騰,心機何以興。

  詩魔苦不利,禅寂頗相應。

  硯滿塵埃點,衣多坐臥棱。

  如斯自消息,合是個閑僧。

  《全唐詩·卷840_57》

  【送人遊衡嶽】

  荊楚臘將殘,江湖蒼莽間。

  孤舟載高興,千裏向名山。

  雪浪來無定,風帆去是閑。

  石橋僧問我,應寄嶽茶還。

  《全唐詩·卷840_58》

  【答知己自阙下寄書】

  故人勞劄翰,千裏寄荊臺。

  知戀文明在,來尋江漢來。

  群機喧白晝,陸海漲黃埃。

  得路應相笑,無成守死灰。

  《全唐詩·卷840_59》

  【新筍】

  亂迸苔錢破,參差出小欄。

  層層離錦箨,節節露琅玕。

  直上心終勁,四垂煙漸寬。

  欲知含古律,試剪鳳箫看。

  《全唐詩·卷840_60》

  【寄唐洙處士】

  行僧去湘水,歸雁度荊門。

  彼此亡家國,東西役夢魂。

  多慵如長傲,久住不生根。

  曾問興亡事,丁甯寄勿言。

  《全唐詩·卷840_61》

  【謝人惠竹蠅拂】

  妙刮筠篁製,纖柔玉柄同。

  拂蠅聲滿室,指月影搖空。

  敢舍經行外,常將宴坐中。

  揮談一無取,千萬愧生公。

  《全唐詩·卷840_62》

  【新燕】

  燕燕知何事,年年應候來。

  卻緣華屋在,長得好時催。

  花外銜泥去,空中接食回。

  不同黃雀意,迷逐網羅媒。

  《全唐詩·卷840_63》

  【謝王先輩寄氈】

  深謝高科客,名氈寄惠重。

  靜思生朔漠,和雪長蒙茸。

  折坐資禅悅,鋪眠減病容。

  他年從破碎,擔去臥孤峰。

  《全唐詩·卷840_64》

  【寄還阙下高辇先輩卷】

  去歲逢京使,因還所寄詩。

  難留天上作,曾換月中枝。

  趣極僧迷旨,功深鬼不知。

  仍聞得名後,特地更忘疲。

  《全唐詩·卷840_65》

  【和孫支使惠示院中庭竹之什】

  憶就江僧乞,和煙得一莖。

  剪黃憎舊本,科綠惜新生。

  護噪蟬身穩,資吟客眼明。

  星郎有佳詠,雅合此君聲。

  《全唐詩·卷840_66》

  【苦熱中江上,懷爐峰舊居】

  舊寄爐峰下,杉松繞石房。

  年年五六月,江上憶清涼。

  久別應荒廢,終歸隔渺茫。

  何當便搖落,披衲玩秋光。

  《全唐詩·卷840_67》

  【送僧遊龍門香山寺】

  君到香山寺,探幽莫損神。

  且尋風雅主,細看樂天真。

  《全唐詩·卷840_68》

  【江上值春雨】

  江臯正月雨,平陸亦波瀾。

  半是峨嵋雪,重爲澤國寒。

  農田淹浸盡,客棹往來難。

  愁殺騷人路,滄浪正渺漫。

  《全唐詩·卷840_69》

  【七十作】

  七十去百歲,都來叁十春。

  縱饒生得到,終免死無因。

  密理方通理,棲真始見真。

  沃洲匡阜客,幾劫不迷人。

  《全唐詩·卷840_70》

  【謝虛中寄新詩】

  舊友一千裏,新詩五十篇。

  此文經大匠,不見已多年。

  趣極同無迹,精深合自然。

  相思把行坐,南望隔塵煙。

  《全唐詩·卷840_71》

  【送彬座主赴龍安請講】

  兩論久研精,龍安受請行。

  春城雨雪霁,古寺殿堂明。

  白發老僧聽,金毛師子聲。

  同流有誰共,別著國風清。

  《全唐詩·卷840_72》

  【夏日荊渚書懷】

  嵩嶽去值亂,匡廬回阻兵。

  中途息瓶錫,十載依公卿。

  不那猿鳥性,但懷林泉聲。

  何時遂情興,吟繞杉松行。

  《全唐詩·卷840_73》

  【春日西湖作】

  一水繞孤島,閑門掩春草。

  曾無長者轍,枉此問衰老。

  《全唐詩·卷840_74》

  【謝中上人寄茶】

  春山谷雨前,並手摘芳煙。

  綠嫩難盈籠,清和易晚天。

  且招鄰院客,試煮落花泉。

  地遠勞相寄,無來又隔年。

  《全唐詩·卷840_75》

  【送節大德歸阙】

  西京曾入內,東洛又朝天。

  聖上方虛席,僧中正乏賢。

  晨光金殿裏,紫氣玉簾前。

  知祝唐堯化,新恩異往年。

  《全唐詩·卷840_76》

  【覽清尚卷】

  李洞僻相似,得詩先示師。

  鬼神迷去處,風日背吟時。

  格已搜清竭,名還著紫卑。

  從容味高作,翻爲古人疑。

  《全唐詩·卷840_77》

  【荊門送晝公歸彭澤舊居】

  彭澤舊居在,匡廬翠疊前。

  因思從楚寺,便附入吳船。

  岸繞春殘樹,江浮曉霁天。

  應過虎溪社,伫立想諸賢。

  《全唐詩·卷840_78》

  【登祝融峰】

  猿鳥共不到,我來身欲浮。

  四邊空碧落,絕頂正清秋。

  宇宙知何極,華夷見細流。

  壇西獨立久,白日轉神州。

  《全唐詩·卷841_1》

  【寄貫休】

  子美曾吟處,吾師複去吟。

  是何多勝地,銷得二公心。

  錦水流春闊,峨嵋疊雪深。

  時逢蜀僧說,或道近遊黔。

  《全唐詩·卷841_2》

  【送唐禀正字歸萍川】

  霜須芸閣吏,久掩白雲扉。

  來谒元戎後,還騎病馬歸。

  煙村蔬飲淡,江驿雪泥肥。

  知到中林日,春風長澗薇。

  《全唐詩·卷841_3》

  【寄懷江西棲公】

  龍沙爲別日,廬阜得書年。

  不見來香社,相思繞白蓮。

  江僧歸海寺,楚路接吳煙。

  老病何堪說,扶羸寄此篇。

  《全唐詩·卷841_4》

  【山中喜得友生書】

  柴門關樹石,未省夢塵埃。

  落日啼猿裏,同人有信來。

  自成爲拙隱,難以謝多才。

  見說相思處,前峰對古臺。

  《全唐詩·卷841_5》

  【謝人惠扇子及茶】

  槍旗封蜀茗,圓潔製鲛绡。

  好客分烹煮,青蠅避動搖。

  陸生誇妙法,班女恨涼飙。

  多謝崔居士,相思寄寂寥。

  《全唐詩·卷841_6》

  【寄監利司空學士】

  詩家爲政別,清苦日聞新。

  亂後無荒地,歸來盡遠人。

  寬容民賦稅,憔悴吏精神。

  何必河陽縣,空傳桃李春。

  《全唐詩·卷841_7》

  【答陳秀才】

  萬事皆可了,有詩門最深。

  古人難得志,吾子苦留心。

  野疊涼雲朵,苔重怪木陰。

  他年立名字,笑我老雙林。

  《全唐詩·卷841_8》

  【遊橘洲】

  春日上芳洲,經春蘭杜幽。

  此時尋橘岸,昨日在城樓。

  鹭立青楓杪,沙沈白浪頭。

  漁家好生計,檐底系扁舟。

  《全唐詩·卷841_9》

  【寄武陵道友】

  阮肇迷仙處,禅門接紫霞。

  不知尋鶴路,幾裏入桃花。

  晚樹陰搖藓,春潭影弄砂。

  何當見招我,乞與片生涯。

  《全唐詩·卷841_10》

  【謝人惠藥】

  五金元造化,九煉更精新。

  敢謂長生客,將遺必死人。

  久餐應換骨,一服已通神。

  終逐淮王去,永抛浮世塵。

  《全唐詩·卷841_11》

  【還族弟卷】

  豈要私相許,君詩自入神。

  風騷何句出,瀑布一聯新。

  詣若長如此,名須遠逐身。(“詣”字補自《白蓮集·卷四》)

  閑齋舒複卷,留滯忽經旬。

  《全唐詩·卷841_12》

  【送周秀遊峽】

  又向夔城去,知難動旅魂。

  自非亡國客,何慮斷腸猿。

  滟滪分高仞,瞿塘露淺痕。

  明年期此約,平穩到荊門。

  《全唐詩·卷841_13》

  【荊門夏日寄洞山節公】

  湖光搖翠木,靈洞疊雲深。

  五月經行處,千秋桧柏陰。

  山形臨北渚,僧格繼東林。

  莫惜相招信,余心是此心。

  《全唐詩·卷841_14》

  【再經蔣山與諸長老夜話】

  遠迹都如雁,南行又北回。

  老僧猶記得,往歲已曾來。

  話遍名山境,燒殘黑栎灰。

  無因伴師往,歸思在天臺。

  《全唐詩·卷841_15》

  【寄當陽張明府】

  玉泉神運寺,寒磬徹琴堂。

  有境靈如此,爲官興亦長。

  吏愁清白甚,民樂賦輸忘。

  聞說巴山縣,今來尚憶張。

  《全唐詩·卷841_16》

  【遊叁覺山】

  白石路重重,萦纡勢忽窮。

  孤峰擎像閣,萬木蔽星空。

  世論隨時變,禅懷曆劫同。

  良宵正冥目,海日上窗紅。

  《全唐詩·卷841_17》

  【庭際晚菊上主人】

  九月將欲盡,幽叢始綻芳。

  都緣含正氣,不是背重陽。

  采去蜂聲遠,尋來蝶路長。

  王孫歸未晚,猶得泛金觞。

  《全唐詩·卷841_18》

  【送趙長史歸閩川】

  荊門與閩越,關戍隔叁千。

  風雪揚帆去,臺隍指海邊。

  客情消旅火,王化似堯年。

  莫失春回約,江城谷雨前。

  《全唐詩·卷841_19》

  【擬嵇康絕交寄湘中貫微】

  何處同嵇懶,吾徒道異諸。

  本無文字學,何有往來書。

  嶽寺逍遙夢,侯門勉強居。

  相知在玄契,莫訝八行疏。

  《全唐詩·卷841_20》

  【寄許州清古】

  北來儒士說,許下有吟僧。

  白日身長倚,清秋塔上層。

  言雖依景得,理要入無征。

  敢望多相示,孱微老不勝。

  《全唐詩·卷841_21》

  【謝丁秀才見示賦卷】

  五首新裁翦,搜羅盡指歸。

  誰曾師古律,君自負天機。

  聖後求賢久,明公得隽稀。

  …

《齊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尚顔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