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唯識論講話(卷叁)▪P8

  ..續本文上一頁種;應同外道,執自然生。】

  在“五教”、“十理”中,五教已經講完了,現在來講十理中頭一種“持種心”。在佛經上說,雜染法和清淨法的種子聚焦在一個地方,能夠生起現行,這就叫做心。設若沒有這第八識的話,那這持種心就不應當有了。

  因爲前七識在滅盡定的時候,所有的心王心所統統都不行了!因爲前六識所依的根和所緣的境,以及作意的心所,還有善、惡、無記叁性,是常常互換,所以容易脫落。好像天上閃電的光明一樣,它們是不堅住的東西,那怎樣可以受熏呢?既然不能持種,那當然不是染淨種所集起的心。第八識爲甚麼又可以呢?因爲第八識它不是叁性互易,它完全是一類無記的舍(P287)受;並且,就是到了佛果,它還是能夠執持無漏種子不失,它那裏有間斷呢?好像印度一種胡麻,它可以受花的香熏,而容納香氣;既然是堅住性,當然是可熏。這第八識既然能夠執持染淨的種子,那這種說法和那部經上所說的持種心,正是相合。

  反過來說,設若不允許有能夠持種的第八識,那不但是違背了佛經,並且會違背了正理。因爲,只有所起染淨法的能熏,而沒有受熏的東西;既然沒有東西受熏,那怎麼會留下習氣的種子呢?既然沒有種子,那從前所熏下來的習氣,豈不是徒勞無功!這是犯了有因無果的毛病!現在既然沒有東西受熏,那將來再生現行的時候,又成了無因而有果的大弊,這一來,就和外道所執著的一樣,他們說“一切法都是無因,而自然會生出果法來”!

  【色不相應,非心性故。如聲光等。理非染淨,內法所熏。豈能持種?又彼離識無實自性,甯可執爲內種依止?轉識相應,諸心所法,如識間斷,易脫起故,不自在故,非心性故,(P288)不能持種,亦不受熏。故持種心,理應別有。有說六識無始時來,依根境等,前後分位,事雖轉變,而類無別。是所熏習,能持種子。由斯染淨因果皆成,何要執有第八識性?彼言無義,所以者何?執類是實,則同外道;許類是假,便無勝用,應不能持內法實種。又執識類,何性所攝?若是善惡,應不受熏,許有記故,猶如擇滅。若是無記,善惡心時,無無記心,此類應斷。非是善惡,類可無記。別類必同,別是性故。又無心位,此類定無,既有間斷,性非堅住。如何可執持種受熏?又阿羅漢,或異生心,識類同故,應爲諸染無漏法熏,許便有失。又眼等根,或所余法,與眼等識,根法類同,應互相熏。然汝不許。故不應執識類受熏。又六識身,若事若類,前後二念,既不俱有,如隔念者,非互相熏,能熏所熏,必俱時故。執唯六識,俱時轉者,由前理趣,既非(P289)所熏,故彼亦無能持種義。】

  假定你說:“色法和不相應法豈不是也可以持種嗎?”要知道,色法和不相應法它們不是心體。好像音聲和光明一樣,在道理上說起來,並不是染汙和清淨兩種裏面的東西可以熏習;熏習尚且不能,怎樣又可以持種?同時,還要知道,色法是識所變的,不相應法是識所分位;這兩樣東西如果離開了識心,它們自己根本上就沒有自體,你們怎樣可以執著它爲裏面的種子所依托的東西呢?

  那末,前六識的心王以及它們的心所,可以持種嗎?更不可以。因爲前六識是間斷的東西,而它們的心所自己更沒有自在,和心王一樣,都是容易脫落的東西。又不是心體,所以不能持種,也不能受熏!所以說到能夠執持種子的心,在道理上是應當另有的。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他說前六識從無始以來,它們是依六根六境,以及作意和善、惡、無記叁性前後分位的差別;然而所作過了的事雖然是有轉(P290)變,而後念的識類還是照樣的無別;既然可以受熏,當然可以持種;由這一種道理,無論是染淨的種子,都可以成立。爲甚麼一定要堅執著有第八識呢?

  他這種說法是沒有義理的!甚麼原因呢?因爲你們執著後念的識類是有實體的,那同印度有一類外道的思想同樣了。反過來說,如果許可後念的識類是假的,那末,假法當然就沒有殊勝的功用,也就不應當能夠持內法實在的種子了。

  同時,還要知道,後念的識類在善、惡、無記叁性之中,是屬于那一性所攝呢?假定識類是屬于善性或者惡性,那都不應當受熏!因爲善性不受惡熏,惡性不受善熏;好像香臭兩種東西,是不能互相受熏的,這在前面“所熏四個條件”中講過了。因爲善性和惡性是屬于有記,好像“擇滅無爲”的無漏善一樣,是不能受染汙所熏。設若你又說:“後念的識類不是善性或惡性,是非善非惡的無記性好嗎?”那也不對!你可以自己想想:前念識體是善,後念識類當然也是善;前念識體如果是惡,後念的識類不消說,當然也(P291)知道是惡。既然是善和惡的識體,那裏有“無記性的識類”呢?決定不會有這件事。不可以說“前念的識體是善或惡,而後念的識是無記”;因爲後念的識類是跟著前念識體一樣,就是說,父親姓甚麼,兒子只好跟他姓就是了。所以說,識體是善惡的各別,而識類也就同它一樣,別類必定同別類的識體。

  還有,無想定、滅盡定、無想天、睡眠無夢、悶絕時,在這五位無心位中,後念的識類已經斷絕了;假定還有後念的識類,那也就不應當叫做“無心位”。後念的識類既然是有間斷,體性不是堅住的東西,那怎樣可以持種和受熏呢?

  假定不承認有第八識能夠受熏持種的話,一味的只說識類是無記;那阿羅漢的無漏善熏下來的識類是無記,而凡夫的有漏惡熏下來的識類也是無記,這樣一來,聖凡也就沒有分別了!阿羅漢就是凡夫,而凡夫也就是阿羅漢了。這就犯大過了!

  還有,識既然有識類,那末,根應當也有根類,境當然也有境類。根類(P292)和境類你們小乘人既不贊成有受熏,可見識類也是不能受熏。

  由上面種種道理說起來,不贊成有第八識,而單單說是前六識生起的話,既不能受熏,當然不能持種。應當就要相信有第八識。

  成唯識論講話卷叁終(P293)

  

  

《成唯識論講話(卷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