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模塊四:人爲財死,鳥爲食亡(2)

  模塊四:人爲財死,鳥爲食亡(2)

  大鳥飛呀飛,老大盼呀盼,飛過高山,掠過大海,終于落在那個小島上,老大睜眼一看,可不得了啦,只見遍地是黃澄澄的金子,老大再也顧不了許多,瘋狂地撿了起來。他只顧撿自己的金子,只恨爹媽少給他生了兩只手,哪裏還記得弟弟千叮萬囑在天亮之前必須離開的警告,可憐大鳥還沈迷在黃豆的美味之中,等著老大提醒它。不知不覺,東方天已大亮,轟!隨著旭日東升整個小島霎時間成了一片火海,就這樣,貪心的老大和無奈的大鳥雙雙葬身在烈火之中。

  當後世之人在分享這個傳說時,都會爲大鳥的去世感到深深的惋惜,也十分痛恨老大的貪得無厭,但同時對大鳥貪吃小豆也頗有些微詞,不過更爲失去那可以立馬發財的黃金小島而痛惜不已。人爲財死,鳥爲食亡。其實這則古老的寓言是勸誡人們做人不要太貪心,該取則取,當舍則舍。

  可是說穿了,天上既然都掉下了餡餅,誰不貪心,誰有毛病。

  可是這些奇聞異事終究只能如天方夜譚一樣被記錄在《山海經》,或《聊齋志異》中,不管你眼紅也好,妒嫉也罷,天上到底還是掉不了餡餅。

  忽然很同情那個老大,爲了自己無法滿足的貪欲,甯死都沒有享受到做富翁的感覺。難道在金錢的誘惑面前,真的連生命都會失去尊嚴?但倘若失去財物的保障,我們又將以何種面目,存活在世上?

  忽然想起山德士上校爲家鄉的肯塔州炸雞譜寫的廣告:吮指美味,意猶未盡。

  模塊五:波羅蜜多

  波羅蜜多不是漢語,出自公元前六世紀古印度佛教梵文Paramita,意譯爲從生死痛苦的此岸到達快樂智慧的彼岸。

  不過我們的生命之舟畢竟有限,歲月經不住太長的等待,更無法裝載太多的物欲和虛榮,想要順利地抵達彼岸,就要學會拒載。

  還是李清照來的潇灑,在春天的湖面上泛舟蕩漾一次,就參透了人生的蹉跎:“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一點,四十不惑的東坡居士,就猶爲不及,淮河上飲別友人秦少遊之後,頗爲感慨,于是“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

  有些事情,放下就放下了,或纏綿、或眷念、或沈醉,或不舍……刪除生命就是在這些舍與不舍之間徘徊,結果得到的不去珍惜,卻將年華消融在求不得中。

  最超脫的,莫過于永遠將自己放逐于天地之間的李白,不愧是詩仙,一句“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足以驚天地,泣鬼神,這樣的氣魄,還有什麼放不下。

  有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備離開他所住的村莊,到無人居住的山中去隱居修行,爲了斷除所有的欲望和念頭,他刻意只帶了一塊布當作衣服,便抛棄一切,動身前往山中居住。

  在山中修行的日子沒過多久,他發現當他要洗衣服的時候,他需要另外一塊布來替換,于是他就下山到村莊中,向村民乞討一塊布當作衣服,村民們都知道他是虔誠的修道者,于是毫不猶豫地送給他一塊布,當作換洗用的衣服。

  當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後,他發覺自己居住的茅屋裏面有一只老鼠,常常會在他專心打坐的時候來咬他那件准備換洗的衣服,他早就發誓一生遵守不殺生的戒律,因此他不願意去傷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沒有辦法趕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只好回到村莊中,向村民要一只貓來飼養。

  得到了一只貓之後,他又想到了——“貓要吃什麼呢?我並不想讓貓去吃老鼠,但總不能讓它跟我一樣只吃一些水果與野菜吧!”于是他再次下山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這樣子那只貓就可以靠牛奶維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以後,他發覺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時間來照顧那只母牛。于是就他又回到村莊中。最後他找到了一個可憐的流浪漢,于是就將這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帶到山中,幫他照顧乳牛。

  那個流浪漢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之後,跟修道者抱怨說:“我跟你不一樣,我需要一個太太,我要有正常的家庭生活。”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