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模塊叁:恭喜發“財”(2)

  模塊叁:恭喜發“財”(2)

  “爲了禁欲,每天我只喝一點稀薄之湯,食用一些幹糧,我變得骨瘦如柴。由于缺少食物,身體的好多部位,如同燈芯草的支節,屁股就像駱駝的脊背。由于禁食,我的背脊骨高低不平,如同一條串起來的珠子。由于缺少營養,我的肋骨看起來好像一根根破殘房屋的椽子。因爲挨餓,我的眼珠深深陷進眼眶,如同沈落深水中的星星。由于營養不足,我頭上的皮膚枯萎,皺紋滿面,就像一只帶生割下來的南瓜,風吹日曬之下,完全幹癟不堪。

  “當撫摸肚皮時,我就會抓著背脊骨;摸背脊骨時,我就會碰到我的肚皮。這樣,由于缺少足夠的食物,肚皮緊貼著背脊骨。由于營養不足,大小便時,我會因站立不穩而倒下。使勁地捶打我的肢體,想使身體恢複知覺,但糟糕的是,由于缺乏營養,我身上的積垢一個勁地直往下掉。看到我的人都這樣說:“苦行僧喬達摩的皮膚呈黑色。”但其他人卻說:“苦行僧喬達摩的皮膚非黑色,亦非藍色,而是黃褐色。”由于缺少飯食,純淨的膚色被損壞到如此地步。

  “接著,我如此想:無論過去的婆羅門或苦行僧經受了多麼劇烈的痛苦,難以忍受的感受,他們一定也經曆了我這樣的遭遇,但是不會超過。無論過去的婆羅門或苦行僧經曆多麼絞心的痛苦,苦難和難忍的經曆並沒有給我帶來超越世間,乃至獲證究竟圓滿的智慧。也許存在著另一條通往覺悟的途徑。”

  長期的苦行被證明是毫無效益的,只搞得他的精力竭盡。雖然他具有非同凡人的禀賦,但是,嬌生慣養的身體卻無法承受如此巨大的損耗。莊嚴的相貌失去昔日的光彩,消瘦得使人無法辨認。金色的光澤變得蒼白暗淡,全身的血液幾乎幹涸。肌肉枯萎,眼珠深陷無光,整個身體看起來就好像一座骨架。他在死亡邊緣上徘徊。

  六年離世苦修,骨瘦如柴,身體極爲虛弱,始終沒有任何的收獲,在奄奄一息之際,太子終于意識到極端的苦行根本無助于人們對真理的認識,只能以脫離塵世的形式表達自己離苦得樂的決心。

  最後,他坦然接受了一位在恒河邊放羊的牧羊女供養的乳糜,重新恢複了體力,關鍵在于悉達多開始真正明白了修行的真谛。

  也正是這位牧羊女給他指引出一條真正走向大徹大悟的道路:沒有絕對的物質保證,任何事情都只能停留在“幻想”階段。而面對各種各樣的物質誘惑,能坦然地“拿起”和“潇灑”地放下,並不會爲貪婪的欲望改變了純潔的本性,這樣的人,基本已經達到人生一半的意義。

  此後在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悉達多太子終于悟道成佛。這已充分說明,即使像佛陀這樣大雄大力的人,尚且也要借助于物質條件後才能集中精力走入精神世界,最終才能獲得非凡的成就,更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呢?無論是凡夫俗子,還是出世奇人,人從一出生開始,就無法脫離與財富的關系,關鍵在于發了財之後的所作所爲。如果心系天下大衆、利樂衆生有情,這便是美好的願望;相反,只是爲了在燈紅酒綠中的一己私欲,沈迷在花花世界裏的“夢裏水鄉”,這就是醜陋的欲望。

  爲了進一步論述這個道理,在《中部》(注2)的《巴陀伽摩經》中,佛陀又把人類的最基本的渴望分爲四種:

  1. 願我的財富通過正當的途徑一天天的增加。換而言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富有。財富是人們最渴望得到的東西。

  2. 當一個人富有後,他所渴望的是美名遠揚。他如此祝願:願我的美名傳遍四方,特別是要在我的親朋好友、師長中流傳。

  3. 當一個人既富有,又有好名聲,他祈求健康長壽。他如此祝願:願我健康長壽。

  4. 當一個人富有、美名遠揚又健康長壽,他自然希望死後幸福。他如此祝願:願我死後升天享福。

  沒錯,這就是人類在發財致富中必需走過的一段過程。

  如果仔細對《巴陀伽摩經》的文字加以分析,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獲得財富才是人類的第一需求。所以佛教把必要的物質條件放到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在通常情況下,一貧如洗之人是不會過多地去考慮如何獲得名譽、長壽和死後的幸福,這些離他們都太遠太遠,根本比不上一件破棉襖或一杯熱牛奶的誘惑。並不奇怪,究竟還是人們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在決定著一切。因爲貧窮的人饑寒交迫,整天都在忙碌著與貧困作鬥爭,怎麼會有時間和精力去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畢竟只有在滿足了最基本的生存條件之後,才會有時間和精力去了解生活的含義。正如春秋時期的哲學大師管子所言:“衣食足然後知榮辱。”因此貧窮很難和道德共存,卻更容易與不道德成爲孿生兄弟,恕我直言,貧困雖然並不都是罪惡的開始,但它和不健康的思想往往是並肩而行的,常常觸及道德的底線。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