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模塊叁:集谛--在困境中放松心靈(2)

  模塊叁:集谛--在困境中放松心靈(2)

  第叁種煩惱是驕慢:這是一種驕傲而自滿的心理狀態。基于一種以自我爲中心的態度,對自己的階級、地位與學識志得意滿,瞧不起別人。無論是否真正有所獲得,只是陶醉在對自我的得意洋洋之中。

  一旦我們得到某種令人稱贊的特質,譬如某些特殊的知識或技能,立刻生起的驕慢心會損壞任何可能出現的積極意義。我們很容易被功高傲慢所壓製,被自己的美麗、知識、博學及權力完全地迷惑。

  在職場中,驕慢經常會以下述叁種情形呈現:

  1.有些人很有能力,才華洋溢,高人一等,于是常常看輕別人。

  2.有人的地位很高,你以爲跟他平起平坐,結果你覺得自己了不起。

  3.自己比別人差,但不認輸,卻認爲他人沒什麼了不起,我只是不做而已。

  驕慢的人非常自大,而且時常會自我膨脹。所以不管你具有任何有限的、不穩定的才華,都絕無理由爲之驕傲。藏地流傳著一句很美麗的諺語:“就像山峰上永遠無法聚水,在驕傲的峭壁上也永遠無法凝聚真正的價值”。

  第四種煩惱是愚癡:是一種對于智者、真理以及自己獲證真理的可能性猶豫不決的心。比如聽到四聖谛的道理,有人就懷疑是不是這樣呢,不能肯定;或者,他也接受這個道理,但又懷疑自己能不能通過實踐去證得。懷疑是不可避免的,對于未經親身證明的事情多少會有懷疑,但是一個人如果光是懷疑而不去了解,那麼這個懷疑便永遠不能消除。

  從這個方面理解,我們就像手中握有一顆珍貴寶石的乞丐,卻不知其價值而將它丟棄一樣無知。

  幸好這還不算太慘,最嚴重的愚癡就是是非不分,人家告訴你正確的道理,你以爲是錯;人家欺騙你的錯誤事情,你卻認爲是對;愚癡到這個地步,幾乎無藥可救。

  最後一種,也是最可怕的煩惱就是嫉妒:嫉妒心理是在自己不如別人優越而有了失落感時才會産生的。嫉妒心是對某些方面超越自己的人的一種忌恨,是對無意或有意競爭者的一種仇恨。

  一般來說,一個正常人並不會對所有的人産生嫉妒,只是嫉妒比自己強的人,尤其是經常和自己在一起,年齡、性別、學曆、地位等條件相似,過去同自己平起平坐,甚至還不如自己,可現在卻超過自己的那些人。每當與這些比自己強的人在一起時,嫉妒就會産生,內心就會産生一種痛苦的刺激,從而造成情緒上的抵觸和對立,最後把這種變態情緒發泄到對方身上。

  說它可怕,是因爲如果任由嫉妒的發展,便會讓你失去理智。嫉妒心看上去似乎是對自尊心的一種滿足與安慰,但實際上它滿足的只是自己並不正確的欲望。倘若一個人不能從與他人的相互比較中努力進取、合理競爭,僅以嫉妒別人的進步與優勢來安慰、滿足自己的自尊心,那麼,這種不正當的心理防衛勢必成爲自己前進路上的重大障礙。

  無可否認生活之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煩惱,隨時都准備襲擊我們脆弱的心靈。有時想想挺可笑的,即使我們的身體發育得多麼成熟,心智的完善似乎是一輩子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煩惱來襲時,無論是男女老少,一樣在它的面前手足無措。不過這也難免,上達國家元首,下至販夫走卒,就像“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這一生誰不會攤上幾件令你煩憂不堪的事呢?困擾的對象各有不同,但對我們內心的傷害,情緒的破壞,生命的幹擾,從本質上說,沒有任何的區別。

  尤其在職場中打拼,更有諸多的無奈。爲了滿足不斷滋長的貪欲,我們必須學會搏鬥。搏鬥的過程中,自然會加深你的嗔恨;好不容易有點成績,驕慢的心態會讓你在瞬間失去一切;當競爭對手超過自己時,難免會因嫉妒而不擇手段,但同時你也是他人深深妒嫉的對象;最爲難過的,是常常對自己的未來感到疑惑,時常陷入不知如何是好的困境,看不見來時路,只好如盲人一般在黑暗中摸索前進的方向。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