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叁:集谛--在困境中放松心靈(1)
大概是由于信仰的緣故,我特別鍾情于西藏工藝品的收藏。不管是寓意獨特的法器,還是風格粗犷的飾品,只要它來自雪域高原,都會讓我産生一種莫名的熱愛。
尤其是藏人稱之爲“思怡”的天珠,這種被他們奉爲天降神石的寶物,至今爲止尚未探尋出它的成長足迹,也無法分析出它的礦物結構,甚至根本找不到證據證明是人類所造。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再先進的科學,在最原始的自然面前,常常顯示出它無知的一面。也正是這樣的神秘,使我對天珠的感情,幾乎達到了癡迷。
物以稀爲貴。因此才會産生大量的擁趸,自然也會吸引仿冒者的蜂擁而至。與大多數古玩愛好者的收藏經曆相似,在交了諸多的學費換回一堆赝品之後,逐漸積累出一些“把玩”的經驗,再加上放大鏡、顯微鏡、熒光燈等專業的珠寶鑒定工具的幫助,我終于漸漸領悟出什麼叫“淘寶”。
第一要絕對的冷靜,雖然這一點很難做到。在發現令你欣喜若狂的寶貝的刹那,一定要抑製住心頭的狂喜,若是沒有最平和的心態,你永遠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真實;
然後就是學會尋找,當肉眼無法分辨端倪時,必須借助100倍的顯微鏡去體察它的結構。其實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有成因,想要發掘真相,必須放大我們觀察事物的角度。這個世間存在著許多你看不見的真實,因爲真實不是用來看的,它會在你用心去接近的那一刻,悄然地出現。
佛陀在苦谛中真實地分析出人生的八難之後,將會在集谛中帶領我們冷靜地搜尋形成苦難的原因。
找到它,然後消滅它,這樣我們才能輕松地上路。
根據佛陀教言,無明與渴望是苦的根源,因爲不明白道理而執著,因此會産生種種欲望,可是無情的現實又不能一一滿足這些欲望。所以我們開始煩惱,直至痛苦,所謂“有漏皆苦”。
人生一世,能夠讓我們産生煩惱的原因多種多樣,任何會摧毀心靈平靜,帶來心理痛苦的心理狀態,讓心靈擾亂、煎熬,折磨,如此的感受,即是煩惱。
接下來,釋迦牟尼用他得道之後的大智慧替我們總結出生活中時時存在的五種根本煩惱。
第一種煩惱就是貪欲:它是對順境依戀不舍的心。我們對美麗的人事、愉快的經驗總有強烈的渴望。它似乎是天生的,不然自以爲“聖哲”的孔老夫子也不會感歎一句“食色性也”。打個比方,貪欲有如把你的心綁在外界的物體上,非常的難以去除。
不過有一點我們必須要清楚,無論你期望從父母、孩子、朋友、財富或資産中收獲什麼樣的快樂,只是暫時的,它們永遠都無法持久;如果生前你能有幸不失去,最後的死亡也會奪走一切。不管你身家多麼的顯赫,對財富而言,你只有臨時的保管權。就像你背上沈重的貸款,去購買你所滿意的房屋,然後耗盡精力、體力、財力把它裝潢成“屬于”自己的宮殿。其實不論你是否千金散盡,買回來的只是居住權和使用權,而最後決定這幢房屋命運的人,根本不是你。
聰明一點的人不難發現,對貪欲的執著毫無意義。
第二種煩惱是嗔恨:它是對逆境厭惡難忍的心。當我們對某人生起嗔心時,你的嗔恨或怨氣並非與生俱來地存在于他的身上,而只存在自己的心中。當你一看到他,你的念頭便全落在他過去曾經傷害過你,未來可能會傷害你或此刻正在傷害你的種種思維上,連一聽到他的名字都會讓你抓狂。如果你緊緊抱著這些念頭不放,怒氣很快就會爆發出來。結果你會有一股無法抵禦的沖動,無所謂他和你的關系是否親密,在那個時刻,你只想用最惡毒的語言咒罵他,如果怨氣的濃度再高一些,你甚至會隨手操起一樣家夥去招呼他,心裏想著:“我真想殺了他!”
憤怒是心情極度不調和的狀態,非常的粗暴而不平靜。和貪欲正好相反,貪欲是遇到快樂的境界,你拼命追求;嗔恨是遇到厭惡的境界,你想要抛棄,但又丟不了,于是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