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模塊二:苦谛--在工作中享受人生(2)

  模塊二:苦谛--在工作中享受人生(2)

  

  作爲社會組織之一的企業,應該吸納經世濟衆的精神,把強烈的社會使命感作爲企業追求的終極目標。雖然企業的現實目的就是贏利,但並不表明贏利是企業惟一目的和准則。

  首先,企業可以通過創造用以獲利的産品給用戶帶來思想、身體上的快樂,對于企業的經營方式、所經營的産品,最高的檔次是能做到有所爲而有所不爲。香港李嘉誠先生就曾經力排衆議,否決開設賭場的董事會提案。企業經營的産品能做到“利樂有情”,才會有更廣闊的市場前景,才會給企業在任何時期任何地區帶來更穩健的經營風格,不會生如夏花般短暫,才能使企業獲得更長期的利潤。

  其次,企業自身的使命就是通過贏利來幫助企業員工以及社會解脫痛苦、尋求快樂。而企業員工和社會得到企業的幫助後,會自然而然地信奉企業本身所倡導的一些思想和理念。企業樹立了經世濟衆的精神後,通過一定的途徑,讓企業員工和社會知曉、認同這些精神,會爲企業本身的經營帶來極大幫助。無論是理光“我們領先,他人仿效”的王者風範,還是飛利浦“讓我們做的更好”的溫情攻勢,都會激發企業員工的使命感,不但使員工工作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強,同時也會使社會對企業本身給予更多的信賴。無可否認,經世濟衆的精神非常有利于企業自身發展。

  而身爲商業浪潮中的一員,我們不得不將生命中最精華的部分奉獻給工作。工作不應該是生活的全部,可是我們又難以擺脫工作所帶來的種種煩惱。

  其實,工作之所以令人渴望、掙紮、苦惱,是因爲它牽涉現實、價值、欲望,包括人性。

  如果你正面臨困境,不如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沈澱一下自己的心靈。把承受改變爲享受,也許並不是很難。最起碼,看上去很美。

  因爲人之所以痛苦,就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生命之中,本身就有許多不能承受之輕。還是阿甘聰明,他明白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它帶給你享受的,就是那種苦苦的味道。而且你不打開來咬一口,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