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五:舍無量心,告別娑婆(1)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挂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宋·無門慧開禅師
一、關于生命的遊戲
喜歡這首詩,是從何訓田的《春歌》開始,這是一支很中國的曲子,這首歌的背景是爲了紀念雷峰塔的重建。在2002年10月慶祝新雷峰塔落成的音樂大典上,著名音樂創作人何訓田攜八百多人合唱了一首《春歌》。歌曲從始至終反複吟唱這四句禅宗詩詞。歌聲由遠及近,初始輕盈飄渺,而後蕩氣回腸。曲調自始至終毫無變化,卻能讓人跟著緩慢的鼓樂與歌聲進入另一種境界。
輕靈的歌聲敘述出音樂家內心向往的自由心靈,同時扣合了佛教《心經》中所蘊含的禅機——“觀自在”。這曲采自江南民謠曲調的《春歌》,以高達八百余人次的大合唱呈現人間榮景,和諧歌聲由遠而近,有著雨過天晴後的清新透亮與盎然生機。
巧合的是,這首詩的作者——無門慧開禅師,就是杭州錢塘人,俗姓梁,生于宋孝宗淳熙十年,卒于南宋理宗景定元年(西元一一八叁至一二六零年),世壽七十八歲。
不妨設想一下,在西湖邊長大的無門老和尚,也許就是沐浴過西湖上的春風,徜徉于雷峰塔的夕照之後,才會勘破無明,才會寫下這首流傳最普遍,最能表達禅者“法爾隨緣”自然無作之風的詩偈。
不過對于這種得道的禅者來說,東湖或西湖的春風不會有什麼區別,無論雷峰塔是否存在,都掩飾不住“夕陽無限好”。
因爲沒有閑事,挂在心頭。
相比無門老和尚的灑脫,我們倒顯得有些放不開,似乎很難從容地享受人生的美好時節。大概是心中的挂念實在太多,有太多放不下的事情懸在心頭:讀書的時候,擔心考試不好,沒有理想的學校可上;終于熬出頭去工作了,開始挂礙社會地位不夠顯赫,事業不夠亨通發達,待遇不夠優越;好不容易找到另一半,又生怕夫妻生活不夠融洽,擔心不能白頭偕老;慢慢的老了,才體會到當年父母的煩憂:兒孫能不能孝順成才,親友待我夠不夠敬重,一生所求不能滿足心願,身體多病衰弱,人我是非煩心……肚裏填滿名聞利養,心中充塞財勢情欲,再也挪不出一絲閑情去呼吸江上的清風,欣賞山間的明月,因此春天的百花開得再絢麗多姿,與我兩情不相幹;冬日的皚皚白雪如何冷豔傲人,和我有何關聯?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倒不如以臨濟禅師無事人的平常之心,去面對日常生活中橫逆困頓,人我關系上的矛盾糾纏,把心靈的眼睛張開,方能懂得珍惜自已心裏最好的東西。人不可能要的太多,太貪了反而什麼也得不到,所以你必須學會取舍——爲了心靈成長這件最重要的事,你必須舍棄一些看上去很在乎的,又不忍丟下的。
要是生命中必須舍去一些,又該如何?
聽說過一個故事:在美國的一所大學裏,快下課時,教授對自己的學生們說:“我和大家做個遊戲,誰願意配合我一下?”一名女生走上臺來。
教授說:“請在黑板上寫下你難以割舍的20個人的名字。”女生照做了,她寫下了一連串自己鄰居、朋友和親人的名字。
教授說:“請你劃掉一個這裏面你認爲最不重要的人。”女生劃掉了一個她鄰居的名字。
教授又說:“請你再劃掉一個。”女生又劃掉了一個她的同事。
教授再說:“請你再劃掉一個。”女生又劃掉一個……最後,黑板上只剩下了四個人,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
教室裏非常安靜,同學們靜靜地看著教授,感覺這似乎已不再是一個遊戲了。教授平靜地說:“請再劃掉一個。”女生遲疑著,艱難地作著選擇……她舉起粉筆,劃掉了自己父母的名字。“請最後再劃掉一個。”教授的聲音再度傳來。這名女生驚呆了,她顫巍巍地舉起粉筆,緩慢地劃掉了兒子的名字。緊接著,她“哇”的一聲哭了,樣子非常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