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模塊四:喜無量心,祝你百事可樂(1)

  模塊四:喜無量心,祝你百事可樂(1)

  一、我們活著,就是最大的快樂

  從出生到現在,我們都在尋找快樂,只不過每個人腳下的道路不太一樣。

  有了第一口母乳的喂養,我們開始知道美食的概念,從此以後在酸甜苦辣的刺激下,味蕾在嘴裏歡快地跳舞。每個人都有一道自己最喜歡吃的菜,其實那就是快樂的味道。

  學會愛美以後,不管男孩女孩,自然懂得如何去打扮自己,不單單是“女爲悅己者容”,愛漂亮的先生也多的是。好不好看不要緊,關鍵是能穿出自信的風采,因爲此時最大的快樂就是要被看到。

  你可以閉上眼睛認真地回想一下,截止到這一刻起,從你有自我意識的自主行動以來,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追求快樂的感覺:外出旅行、聽精彩的音樂、閱讀感人的美文、品嘗各地的美食。人的愛好有千千萬萬,無論多麼奇怪,有哪一種不是因爲快樂的誘惑:有人瘋狂的Shopping,有人喜歡睡懶覺,有人沈醉于賭博。享受生活的方式林林總總,不管是好是壞,不都是在尋找自己的快樂嗎?

  你甚至可以聯想到童年的惡作劇,在搗蛋搞怪的年紀,也許男孩是比女孩調皮一些,不過即使你不是始作俑者,誰不曾有過看到自己憎恨討厭的人在備受捉弄之後醜態百出而頓生快意?就算現在欣賞各種影片,一旦你被情節打動,誰都希望好人好報,而裏面的惡人最好慘死一百次,然後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超生。盡管對這些惡人來說這是難以忍受的痛苦,但是作爲欣賞者的我們,這不正是一種心滿意足的快樂?

  其實我們活著,就是爲了快樂,不同國家、地區,不同種族、膚色,不同文化、階層的人們都在追尋生命的快樂,尋求生命中更美好的一面。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爲了享受快樂,盡管你的所爲可能給別人帶來痛苦。

  所以我們活著,就是最大的快樂。許多身患重病的人,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忍受病痛的折磨,還要承受因爲治療而帶來的苦痛。也許對他們而言,生命早就失去了意義,每天憑借求生的意志在堅強的存活,是因爲身邊親人企盼的目光,因爲他們的活著,能帶給深愛著他們的人難以言喻的快樂。

  可是對于生活而言,哪一條路才是擁有真正快樂的法門?

  印度著名佛教聖者,偉大的寂天菩薩曾開示衆生:“人人都想擁有快樂,可是由于缺乏快樂之道,仍然被痛苦的烏雲所籠罩。”

  假如短暫的快感剛剛逝去,就是可怕的痛苦在等待我們,那絕對不是真正的快樂。就像佛教《四十二章經》中記載的刀口舔蜜的故事,小孩忍受不住甜食的引誘,貪婪地舔吸刀口上一點點地蜂蜜;第一次是會得到甘甜的滋潤,接下來第二或第叁次,就要被鋒利的刀刃割傷柔軟的舌頭,那種血淋淋的疼痛遠遠超過一時的快樂。

  如果只爲滿足各種享樂的欲望而生存,不去探求快樂生活的真谛,我們就像永遠也長不大的孩子,明明知道某些對名利、金錢、性欲的奢求宛如刀口舔蜜的“幸福”,是我們煩惱、痛苦、失意,甚至罪惡的根源,卻喜歡以苦爲樂,流連忘返,難以自拔,最後甘受苦痛的煎熬。

  如果在追求快樂的過程中,痛苦遠遠大于歡笑,終于得到的那一點幸福真的會讓你如願以償嗎?

  如果付出所有換回的情愛,結果只是一聲歎息,你還會如此“忘我”地“拼命”嗎?

  二、四種快樂

  幸好有佛陀這位疼愛我們的老師,幸好有佛教育我們把握生命快樂的本質。

  探索如何擺脫痛苦、擁抱快樂一直是人類在思索——特別是宗教界的長期研究課題。

  在衆多的宗教、哲學中,佛教無疑是相對最爲獨特的一種。它既不回避人世間的所有痛苦,也不把這些痛苦歸結爲某種外在的力量所使然。一切佛法的核心——“四聖谛”就是要人們正視痛苦,了解痛苦的起因,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將痛苦連根拔除。這是遠至二十五世紀前的佛陀本人、近至現在正在修持和弘揚這一教義的大德們終生身體力行的神聖教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