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叁:做正確的事情爲自己負責(7)
戒律,在我們的心中,天地,在我們的眼中,你有沒有信仰不要緊,你信仰什麼也無所謂,因爲人生重要的並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注1:周叔迦(1899—1970),字志和,筆名雲者等,秋浦(今安徽東至)縣人。周馥後代。建國後,被選爲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1956年起,任中國佛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同年,被印度摩阿菩提會推爲終身會員,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專家和學者。
1970年病逝,著作有《中國佛教史》、《唯識研究》、《法華經安樂行義記》和《因明學》等。
注2:鸠摩羅什(公元343-413年),中國佛教史上傑出的翻譯家。其祖原籍印度,世代相國。羅什譯經,質量優良。他不直譯,而是采取不害原意的辦法進行意譯,一千五百多年來,爲佛徒所喜讀,他所翻譯的經文,篇篇都是文筆流暢,內容深入淺出,使人讀後易懂易記。鸠摩羅什是我國佛教史上赫赫有名的叁大翻譯家中最早的一位,另外兩位是真谛和玄奘。
他爲中國佛教的傳播與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研究佛學,先小乘,後轉爲大乘,尤其著重弘揚龍樹、提婆的般若性空學說。《中》、《百》、《十二門》叁論的譯出,爲後世嘉祥建立“叁論宗”奠定了基礎。故羅什可稱爲叁論宗的遠祖。
鸠摩羅什的一生不僅對于我國佛教思想的發展有重大影響。而且他那高深的中文造詣,通過經文的翻譯傳播,對于扭轉當時士大夫們片面追求辭藻華麗的形式主義的文風,也起了革新進步作用。
鸠摩羅什的活動,對于我國文學和哲學的發展,也有很大影響。在文學方面,他翻譯了很多文藝性很強的佛經。在他譯的《維摩诂經》裏,有許多絕妙的借物言情的文藝作品;他翻譯的《雜譬喻經》裏講了好多小故事,是一部通俗的民間文學彙集,《大乘莊嚴論》的文章,結構也初步具備了短篇小說的規模。這些東西介紹過來以後,對于我國文學,特別是口語化的通俗文學的發展,有很大貢獻。他的影響,我們從後來的變文、俗文、小說、彈詞甚至戲曲中都可以清楚地找到痕迹。
注3:《佛遺教經》,又稱《遺教經》、《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佛垂涅槃教誡經》、《佛臨涅槃略誡經》。一卷。後秦鸠摩羅什譯。
遺教,又作遺法、遺誡、遺訓、遺告、遺化。是指佛陀臨涅槃時所說的教法。本經是佛陀臨入涅槃時,爲後世佛弟子所說的最後教法,因此特稱爲《佛遺教經》。與《四十二章經》、《八大人覺經》合稱爲佛遺教叁經。
注4:加藤大觀是真言宗的和尚,卻並非從小出家。他在寺院長大,做過刺繡工人。後來因一場大病,致使不能行走站立,時達叁年。大概是因爲信仰的緣故吧,笃信佛法的他又奇迹般地能夠站立起來,由此,他投入佛門。和一般的信徒不同的是,他有那樣的人生經曆,所以對佛的信仰格外誠笃。只是他沒有自己的寺院,也不靠佛事維持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