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二:布施,用生命來影響生命(5)
爲什麼呢?因爲一切苦、一切傷害,經常都起因于你對自身過度的眷顧。若想證實關懷他人的好處與自我中心的壞處,我們不須引經據典,也不須引用邏輯的推理。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經驗當中,就可以明顯見到。一行禅師(注7)曾說:“以佛法中的空義而言,“紙”就是充滿所有的東西,充滿宇宙的一切。”
紙的纖維屬于樹,樹屬于森林,森林屬于伐木工,伐木工屬于它(他)的父母,這樣一直追溯下去,我們會發現,一張紙是空的,它並沒有自我,它是由所有非我,也就是非紙的要素組成的。所以嘉瓦仁波切感悟:“沒有任何事物能處于世界之外,或宇宙輪回之外,我們都是輪回中的一個齒輪。”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這種互相依存,在佛陀的教法中稱爲“緣起”。
美國心理學家埃默森認爲:“今生最美的一種報償就是:一個人如果真誠地幫助別人,就等于是幫助了自己。”我們與外在世界是息息相關的,我們越能認清這個事實,就越能真誠地幫助別人,如此則更有助于我們實踐“布施”,也就更能幫助我們從中獲得福德。這種萬事萬物相互依存的關系,在現代社會中其現象更爲明顯。
譬如:美國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占有領導地位,那絕不是少數政治軍事外交領袖人物所造成,而是要依靠經濟産業的成就做爲基礎。有了進步的輕、重工業,才有現代化的國防;有了雄厚繁榮的商業,才有外交;有了農業礦業的大量生産,工商業才有憑借。一家美孚石油公司、一家福特汽車公司的影響,可以普及到全世界。世界上到處都有石油礦,但是行銷最廣的則是美國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産品,主要原因是在于它的物美價廉,而産生物美價廉的結果是由于這個公司所禀持的“服務精神”。全球第一個億萬富翁洛克菲勒,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會,秉承“在全世界造福人類”的宗旨,捐款總額高達五億美元。這些文化與慈善的活動更加推進了它的營業。後來這些活動慢慢擴大範圍,涉及到全世界。1897年,從標准石油公司退休後,洛克菲勒專注于慈善事業。中國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海外投資中獨占鳌頭。衆所周知的是,北京協和醫學院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在中國最大、最著名的一項事業;鮮爲人知的是,周口店“北京人”的挖掘和考古工作,洛克菲勒基金會從一開始就參與其中。
安得魯·卡內基——美國的鋼鐵大王,他善于抓住機遇,把員工看得重于一切、同時擅長把他們編織到爲自己服務的機構中的商業領袖,在十九世紀末壟斷了鋼鐵工業。作爲一位不曾挪用公司一分錢的慈善家,他致力于用金錢的力量變革社會。
亨利·福特,現代汽車工業的創始人,他開辟了批量生産的流水線作業方式,使福特汽車公司成爲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産商,同時,使普通人擁有汽車的願望成爲可能,間接導致了中産階級的形成,被稱爲二十世紀最傑出的企業家和管理思想者。
不難想像這種善意的社會服務,會爲這些實力雄厚的資本家在生意和事業上帶來難以估量的影響。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各個國家、各種民族、各朝各代,都曾湧現出諸如此類的真正的成功人士。盡管他們信奉的宗教並不一定相同,或許他們的價值觀也非一致,甚至,所有這些善意的動機,都帶有各自的目的或色彩,但是他們都在做著同一件事,就是用生命來影響生命。
也許你會以爲,慈善事業都是這些大人物在功成名就之後爲感恩社會的所爲,不過正如佛教中所言:多做多得,福慧雙修;少做多失,福慧雙休。做好事,不在于一定做多少,在于應該做的就要做,不輕小善,點點滴滴彙聚,就可以給人最實質的幫助。輕輕的一個笑容,可以使彷徨的心穩定下來。螢火蟲雖小,飛在黑暗之處也會閃閃發亮、散布光明。慈悲就是造福,喜舍就是修慧。人與人之間相互扶助,就是慈悲的表達,就是布施。“一人一善”,當從自己及身邊的人做起,能去付出,就會感到自己是個有用的人。真正用心付出的人,永遠活在人們的心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