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五、別墅、跑車、華服(2)

  五、別墅、跑車、華服(2)

  我開始習慣開著價格昂貴的跑車四處兜風,開始習慣人們對我的關注,而新聞媒體對我來說有些過分的一次次請求,我也會一一地給以滿意的答複。我知道,所有的人對我都沒有惡意,他們只是想讓我全身心地融入到這個越發熱鬧的時代中,與他們同呼吸,甚至與他們共命運——他們想驗證一個活佛與他們到底有多大的距離。我說零距離,他們能相信嗎?所以我也只能敞開心懷,容納更多令自己陌生的事物了。

  有時我也問自己:“你怎麼越來越沈迷在這些永無盡頭的物欲中了呢?”一到這時,我便對自己說:“我沒有,我不會被它們引誘的,我只是想體驗一下凡俗人生的虛幻之樂。”

  盡管我對自己強詞奪理,但說實話,我那段日子確實已經喜歡上了那種生活方式。

  盡管我將很多時間都浪費在了遊玩方面,但我還是按照以往的方式給廣大的信衆講法、開示、灌頂。

  久而久之,大家都很心疼我,怕我太累,就不忍心讓我每天都講,他們很明白我這個年齡段的人畢竟需要更多活泛的空間。這樣我就獲得了更多的余暇時間,我便帶著和自己興趣相同的弟子們遊山玩水,擺脫了一切束縛,也不再穿著袈裟出門了。

  時間在一天天地改變著我。

  有時曉琳從新加坡趕來看我,我便和穿著一身時裝的她在街頭漫步。那時我就會想:誰能想到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我與世俗社會中的那些時尚男子又有什麼區別呢?誰能想到這麼時尚帥氣的小夥子會是從遙遠而神秘的青藏高原上來的呢?

  原來,我和凡人一樣具備著一切欲望,而我以往卻……

  這時,我才認真地審問自己:難道世俗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你不喜歡嗎?

  我無法否認,我應該喜歡。我作爲一個轉世活佛,更不該恐懼世俗中的一切。恐懼只會限製自己,只會失去智慧和慈悲。

  “只有雄渾的自在,才能孕育著慈悲。”

  既然自己一生的使命是弘揚佛法,那麼又有什麼可畏懼的呢?倘若世俗真的能改變我的本性,那麼我還配被稱作活佛嗎?即使別人有所誤解,又能怎麼樣呢?一個轉世活佛,還在乎別人的說叁道四嗎?偉大的佛教不正是在千百年來很多人的誤解中不斷發展壯大的嗎?

  與此同時,我開始思考“欲望”這個生命中不可逃避的問題。最後我得出結論:一個人的欲望過于強烈,他就會失去生活的方向,如同一條失去了方向的船,隨同風浪四處漂蕩,永遠也找不到一處停泊的港灣。

  因爲強烈的欲望總是使人時時刻刻處于盲目之中。

  我對自己非常警惕,我唯一的恐懼就是陷入物欲中不能自拔。我常在夜半的夢中忽然被這種恐懼驚醒。兩個我,曾經的我和此時的我,天壤之別的兩個我一同闖入我的夢境:一個我在衆多的喇嘛僧衆之間穿著活佛的盛裝莊嚴地念經;另一個我正以俗人的身份盡享榮華,潇灑地穿行于都市的風光中。

  這種對比經常出現在我的夢中,也許只有在夢中,我才能全面客觀地反觀自己,認識自己,然後撥開現實的重重迷霧,用堅定的信念和執著的求索去驗證那永恒的佛光。

  其實用不著驗證,佛光早已照亮了我生命中的所有旅程,我只不過深一腳淺一腳地涉足于欲界而已。而我的生涯中,哪裏不是欲界呢?

  我曾經想尋找一個充足的理由離開這種生活方式,我深感這種我已經習慣了的生活方式有悖于我的初衷,它時時啃齧著我甯靜的心靈,但我卻找不到什麼理由,或者我根本就不想找任何理由離開這種生活。

  在這裏,沒有無邊無際的草原,沒有高傲冷峻的雪山,更聽不見江河的轟鳴、林濤的詠歎。我的那些舉行###時的喇嘛們、弟子們,人山人海的場面、曆經滄桑的寺廟、袅袅升騰的炊煙、形形色色的節日……這一切仍在眼前,卻已經不再牽動我的每根神經了。我的神經現在正松弛于都市的夜色中,松弛于從前想都想不到的種種誘惑中。難道我固有的生活原則也會隨之松弛,甚至消失嗎?

  有時,我以爲找到了答案,仔細一想,我所謂的答案不過是自己對自己的某種安慰。然而,肩負著弘法的使命,那些答案還重要嗎?

  無論我的生活方式如何變化,我也絕不會通過傷害別人來成就自己。我的心中經常出現那句話:“世界上所有的快樂與欣喜來自于希望別人得到幸福,世界上所有的痛苦與悲哀來自于希望自己得到幸福。”

  我願把自己的快樂與一切有情衆生共同分享,我雖然穿著時尚的服裝,生活燦爛多彩,但這並不妨礙我幫助廣大的信衆獲得快樂。

  那時,總會有一些出色的女孩向我表示愛慕之情,我心存感激,卻從不接受。也許是生存環境或某些觀念所致,她們都爲自己物質上的成功而得意,她們也確實是各自領域中的佼佼者,在她們中的一些人眼裏,似乎通過名利地位的誘惑,就可以得到她們所渴望的愛情。當我看到那些用來交換的跑車等名貴物品時,我如同看到了在她們眼中我那已與這些物品劃上等號的自尊。我無權反對這種“交換”,更不會汙辱貶斥這種追求愛的方式。我承認她們都是靠自己的努力獲得了那麼多的成就,我對她們的能力懷有一種敬意,但我不可能與這種“交換”有絲毫的聯系。

  現在回憶起在東南亞的那些日子,對我最明顯的影響是使我認識到了佛法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必要性。

  在世俗的眼中,活佛的世界神秘而遙遠。即便身穿袈裟的活佛在人們的面前不斷地進行神聖的勸導,那玄奧的佛理也不會真正地深入人們的心靈,佛法與世俗社會也無法完全溝通。人們對佛法有那麼大的熱情,無非是希望佛法對自己的現世人生有所幫助,有所啓迪。這就需要弘揚佛法的人深入社會,與廣大的民衆打成一片,讓佛法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每個瞬間、每個細節中,讓人們感受到佛光的照耀,享受佛法所給予他們的那種內心的祥和。我之所以融入時尚生活,與各行各業的人士廣泛交流,也正是出于這個原因。

  我常說,我的信仰是我的産品,我只是個推銷員,我要用畢生的努力去推銷我的産品,這樣才有望幫助衆生獲得解脫,才會讓社會更加穩定和平安。

  所以,你會在人群中看到年輕時尚的我正向你走來,你無法猜出我從哪裏來,我的根脈埋于何處,但你一定會感受到我飛揚的個性……我走近你的世界,正是爲了讓你走入我的世界——你會發現,那個世界純淨得一塵不染。

  在那個世界,我希望能夠與任何人相遇,繁花簇簇,風和日麗。你會問:這是我的世界嗎?我會告訴你:是的,只要你喜歡。

  ……

  在東南亞弘法的經曆對我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那種喜歡高質量的生活品位一直延續至今,現在已成爲我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但我並未迷失,我想我今後也不會迷失,我的信仰決定了我永遠不會迷失的。

  在我的生命旅途中,我將會産生很多這樣或那樣的疑惑,我也將會改變很多習慣和看法,我覺得一切變化都是正常的,都是無可非議的,我就是我——佛祖的弟子。這是生生世世都不會變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