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五、別墅、跑車、華服(1)

  五、別墅、跑車、華服(1)

  在一些信衆的要求下,我終于決定到東南亞的各個國家去巡回講法。

  有一次,曉琳非要開車送我不可,我怎麼勸也勸不住她。實在沒辦法,我只好同意了。想不到的是,在曉琳的“逼迫”下,我竟學會了開車。

  一路上,曉琳不時地讓我試著開,開著開著,就開上了瘾。不久,我完全掌握了開車的技術,對車也就産生了興趣。以後,我經常一個人開著車往返于各地之間,這對于我的弘法事業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在東南亞的講法非常成功。

  記得第一次講法剛一結束,便響起了長時間的掌聲。所有人都站了起來,喝彩聲淹沒了整個會場。我略顯緊張的心情完全被巨大的喜悅代替了,我爲自己感到驕傲,也更爲藏傳佛教感到驕傲。正如人們曾經向我介紹的那樣,東南亞有那麼多對藏傳佛教感興趣的人,他們那種癡迷和熱情令我非常興奮,從而也使我的弘法水平迅速提高。

  我走到哪兒,人們便圍到哪兒。一層又一層,多虧有維持秩序的弟子們,否則那種混亂的場面是我難以應付的。他們很多人要求我簽名,因爲他們已經了解到,我的親筆簽名也是一種加持。我平生還從未簽過那麼多名,食指與中指都麻木得不聽使喚了。幾位記者你一句他一句地對我進行采訪,並且拍下了我的照片。

  我講法的消息很快在報紙上登出來了,我的照片也印在了報紙上。隨著我在不同的國家不斷地講法,我受到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這樣,我便成爲了一個令千萬人關注的焦點。我感到有些突然,但生活已經朝我敞開了另一扇我從未想進去的大門,華美、燦爛,甚至可以說是奢侈。

  當我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已置身于豪華的別墅中,正在恍惚之間,有人告訴我:“這是您自己的別墅……”

  當我好奇地打量我面前的一輛全新的跑車,並禁不住誇贊幾句時,身旁依然有人告訴我:“這是您的車……”

  如夢如幻,但這是事實。一切家具電器、一切隨身物品全部都是最名貴的。

  “這是您應該得到的,沒什麼奇怪的呀。”

  “可我從來沒想獲得這些呀?”我發自內心地說。

  他們可能怕我想得太多或覺得我還不習慣這種生活,便用不同的語氣、不同的方式告訴我:

  “這不很正常嗎?您付出了那麼多,讓我們大家都從中得到了用多少錢也買不到的東西,您還有什麼不適應的嗎?”

  “這是您應該得的,這只是剛剛開始……我們知道您並不在意這些,其實您給我們的,已遠遠超過了這些東西的價值。”

  其中一位先生的話終于打動了我,我從他的話中領悟了更多的東西:“任何宗教要想持續地發展下去,就必須融入芸芸衆生的世俗生活,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這樣才能被大衆所接受,人們才會覺得這是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事情。佛教當然也不例外。你作爲一位轉世活佛,既然要向大衆弘揚佛法,就應該順應現實生活。如果人們覺得佛教徒就得不食人間煙火,就得遠離生活而高不可攀,我想也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對佛教感興趣了;那樣的話,佛教也不會發展到今天這麼龐大的規模了。”

  佛有八萬四千法門,強調的也正是“隨緣度化衆生”,如果我拒絕現實生活,又怎麼能做到隨緣度化呢?

  從此,我便以隨遇而安的平常心來面對我生活中的種種變化。

  我開始接受越來越多的探訪,講法的頻率也越來越高,而我的業余時間也已被物質享受所占據。

  我雖然總是克製自己,但我身上年輕人的那些欲望卻顯露了出來。

  我知道眼前的生活只不過是鏡中的花、水中的月,一場幻象而已。但我認爲這也算是一種生活閱曆和切實的感受,我若是連這種生活都不敢體驗,我還有什麼資格與衆生打成一片呢?難道僅憑我一個活佛的身份就能讓人們真心理解藏傳佛教嗎?那是不可能的。人們對佛法的理解是需要體悟的。當他們體悟到了我這個人的精神實質,體悟到了我從實際生活出發而傳達給他們的佛學理念和具體經驗,他們才會通過我的實例而體悟出佛法的現實意義。

  我像一個普通人一樣盡情享受著我的現實生活。

  我的變化太大了。

  我似乎成了被保護的顯赫人物。我的時間由弟子們精心地安排著,很多想要見我的人都被他們拒絕了。所有的事情都由他們做主。我不由得想到了曉琳。當初她也是爲我製定了細致入微的日常計劃,可那時的情況和現在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可惜,曉琳看不到這些了,我們已經好久沒聯系了,她在新加坡忙著她自己的事業呢。

  我慢慢地習慣了身邊的人爲我安排和策劃一些具體事務。他們很誠懇地對我說:“您是仁波切,不能讓您太費神了,我們會爲您合理安排時間的。”

  爲了便于出行,他們有時堅持讓我身著漢裝或便裝出去應酬,我反對也沒有用,一想到他們的建議和要求確實不無道理,我也就隨他們的安排了。就這樣,我開始穿一些連我都不知是什麼名牌的衣服去參加各種宴會和其他社交活動。當我知道我身上的衣服竟然貴得遠遠超過了我的想象,而這些衣服又源源不斷地被送進我的衣櫃裏,再很快地被一批批地淘汰,我便總是想起曾經見過的那些衣衫褴褛的人們。但既然自己已經下定了順其自然的決心,也就只能隨遇而安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