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二、繁華背後的虛空(3)

  二、繁華背後的虛空(3)

  “很多人都知道您來了,這樣一下子就能知道是您。”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

  “不會吧?”我疑惑地問。

  “怎麼不會?因爲您是在世活佛呀!”其中那位大學生說。

  “活佛又怎麼了?你們看我不是也很正常嗎?”我對他們的說法不以爲然。

  一位商人急忙回答:“您可以拯救他們呀。”

  聽了這話,我想和他及在場的所有人做一番解釋,但我並沒有對他解釋什麼,因爲我的話一定會讓他們失望的。佛教和其他某些宗教之間的根本區別是:別的宗教認爲上帝或造物主創造了生命和萬物,上帝或造物主是人類的拯救者,即救世主,一切苦樂都靠他們;而佛教認爲衆生的業力創造世界,也創造自身,世界上沒有造物主,生命自己便是自己的創造者、拯救者,覺悟要靠叁寶的啓示,離苦得樂要靠自身努力。

  佛法普度衆生,當然也是一種“拯救”,但不能用字面上的意義來理解“拯救”的含義,更不能將佛法幫助世人拯救自身與其他宗教中的那種拯救混淆起來。

  當時我的心一沈——很多人竟然是這樣理解活佛的!我便用半開玩笑的口吻說:“那就去拯救他們吧。”

  果然,正如大家說的那樣,我真的被人們圍住了。

  在佛學院時我就聽人說過,很多國家都出現了藏傳佛教熱,人們還談不上理解或信仰藏傳佛教,但對它很著迷,這話在新加坡得到了驗證。

  圍上來的人紛紛要求我摸他們的頭頂。這種要求很有趣兒,也許這只是他們對“灌頂”這個概念的一種簡單的理解吧。

  真正的灌頂儀式,整個過程猶如美妙的藝術表演,其中長壽灌頂和智能灌頂被我們視爲最爲難得的儀式。

  “灌頂”一詞的梵藏文含義是“授權”、“傳道”、“培育”等意思。灌頂原來的意思並不是佛法,而是世間法。過去印度國王要傳位給太子,他拿個瓶子裝上四海之水,然後舉行儀式,把瓶子裏的水倒到太子的頭頂上,表示太子可以繼承王位了,所以灌頂有授權給他、有繼承的意思。婆羅門教也有這一說法,但佛家藏傳密教用其詞去其意,把法的內容貫徹進去了,師父傳給徒弟,也叫灌頂,“灌頂”一詞便由此而來。

  也就是說,灌頂就是傳密戒、傳授密法的義理和全部修煉程序,對密弟子的身、口、意進行與本尊叁密相應的特殊加持。

  灌頂有授權灌頂和隨許灌頂兩種類型。壇城中主本尊有授權灌頂,一般本尊和護法類只有隨許灌頂。授權灌頂分下密和上密兩種灌頂。前一種有水灌頂、佛冠灌頂、鈴杵灌頂、名號灌頂等五類和十一類灌頂;後一種有瓶灌、密灌、慧灌、語灌、殊勝灌頂等等。灌頂內容分入壇、宣戒、傳法加持叁個部分。

  隨許灌頂也稱叁密灌頂,灌頂程序比較簡便。灌頂方法上有一次性灌頂和階段性灌頂,前者是對一般弟子的加持性灌頂,後者是對學修弟子結合修煉,按修煉進度分段傳授灌頂。想要獲得殊勝成就的弟子,必須要得到後一類灌頂。

  多年來,我曾爲數以萬計的人灌頂,灌頂中的美真是難以言表。灌頂中需要幾種必備的法器:寶瓶、海螺、孔雀羽毛等等。在灌頂中先要以清水漱口以示身心洗淨,以法器加持身體的各個部位,還可以飲用聖潔的甘露水。在灌頂中念誦的祈願文蘊藏著無數的奧妙和智能。不管是正規的灌頂儀式還是沒有准備的臨時進行的灌頂,我都會用最虔誠的心爲他們祈禱,以求我的加持讓他們的心靈得到巨大的幫助,使他們能夠從中體會到佛法的深刻意義。他們總會在被灌頂時表現出很大的熱情和快樂,因爲灌頂有一種神奇的心靈的力量,讓人感到一切都有價值。

  雖然他們對佛教的理解不是那麼深刻,但也正是這些人使我認識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同時也體悟出“活佛”二字的真正含義。

  最令我事先想不到的是,餐廳,竟然是我在新加坡弘揚佛法的開始。

  我們先是邊吃邊聊,然後有人先提出了藏傳佛教中某些急于求證的問題,在我解答了第一個問題之後,其他提問者的問題便使我不由自主地置身于這個特殊的講臺上了。

  他們從“什麼叫藏傳佛教”、“藏傳佛教能給人們帶來什麼樣的幫助”、“怎樣皈依”等等開始提問,一直問到我的身世。有些問題我只能概括性地簡要回答幾句,有些問題由于時間、場合的限製而不便貿然回答,只能等日後慢慢向他們傳授。

  這頓飯對我最大的幫助是,我基本上摸清了人們所需要解答的問題,通過他們的疑問,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從不懂、不太懂到了解佛法的基本含義,最後會從好奇而步入對佛的真正信仰。

  

✿ 继续阅读 ▪ 叁、解 脫(1)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