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因緣
第一節 四種真理
(一)這個人類的世界,充滿了苦惱。生固然是苦,老、病、死更何嘗不是苦?冤家卻常常碰面;自己所愛慕的,偏偏又須別離;心所企求的,則往往得不到,這些無不都是苦。誠然,不離執著的人生,樣樣都是苦,這就稱作是苦的根本——苦谛。
這些人生之苦,是由何而起呢?無疑的,乃是由于糾纏人心的煩惱所産生。如果再對煩惱加以探究,便不難了解與生俱來的欲望之于人生,是以強烈的執著爲基礎;因而對于所見、所聞便興起貪婪,轉而甚至對死也成了願望,這就是苦的原因——集谛。
把這種煩惱的根本毫無保留地予以消滅,並且遠離一切執著,那麼,人類的苦惱便無從存在。消滅這苦的真理,就稱作滅谛。
想進入消滅苦的境地,必須修行八種正道——八正道。那就是:正確的見解、純正的思想、正經的語言、端正的行爲、正常的生活、正當的努力、正實的記憶和正當的心志集中等。這八種是消滅貪欲的正道,稱爲道谛。
這些真理,人們必須澈底地以身實踐。因爲既知這個世界充滿了苦惱,任何人想從這苦境中掙脫,就必須先斷除煩惱。到了煩惱與痛苦雙亡的程度,便達到了覺悟的境地。准此,覺悟就是以這八正道,才得以達成的。
——巴利本律藏大品一·六、巴利本相應部五六·一一·一二·轉*輪經
(二)致志于修道的人士,必須了解這四項聖哲的真理。一般人就是因爲不能理解于此,所以才長時期在迷路上彷徨不已。一旦了解到這四種聖哲的真理所在,才算得到了覺悟之眼的人。
因此,專心一志領受佛的教誨,同時也必須明確了解這四種聖哲真理的義蘊。
無論何世或任何聖者,想做一位光明正大的人上人,都必須是這四種聖明哲理的覺者,當然也是接受這四種真理教化的人。
——巴利本本事經一○叁
一個人,當他真正開始通達這四種真理之時,便對各種欲望漸漸疏遠,自然與世無爭,不殺生、不偷盜、不違犯邪亂的淫欲、不欺騙、不毀謗、不陷害、不嫉妒、不嗔恨、不忘記人生無常的道理,更不離開正道。
——巴利本中部二·一切漏經
(叁)修行正道的人,就像挑起了燈火,走進漆黑的屋中,黑暗馬上消失,頓時充滿光明。
學習正道,如能明了這四種聖明的哲理,便可得到智慧的燈火,愚昧的黑暗便從此消滅。
佛揭示這四種真理以接引人類,身受這正大教化的人,憑著這四種真理,在這無常的人世中,開啓了真正的覺悟,成爲此世人類所共同信守、共同依止的准則。
因此,如能明了這四種真理,進而才可以消滅一切煩惱的根本——無明。
——四十二章經
佛的弟子們!憑這四種真理,便可通曉所有的教法,從而,了解一切真理的智慧和功德,面對著任何人種,都可以演說教化。
第二節 微妙的聯系
(一)人類的苦惱,是有其原因的;人類的覺悟,是有道理可以遵循的。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依緣——條件——而生,也依緣而滅。
下雨、刮風、開花、落葉,一切一切都是依緣而生,依緣而滅的。
我們的身體,是由父母的緣而生,靠食物才得以維持成長,心也是靠經驗和智識才培育而成。
因此,身、心都是依緣而成立的,也可以說是依緣而變遷的。
網的孔目,是由于互相牽連才得以成網。其實,世間的一切事物又何嘗不都是由于相互牽連而成呢?
對于網目,如果把它視爲只是整個網的一個孔目,那是一項大的錯誤。
網目必須與其他的網目相牽扯,才能成爲一個完全的網目,而且,每個網目各與其他的網目聯貫,才結成一個整體的網,從而才能發揮網的功能。
(二)開花的緣集齊了,花朵才得以綻放;落葉的緣聚攏了,樹葉才會掉下來。絕不是無緣無故說開花就開花,想落葉就掉葉子。
惟其依緣而開花、依緣而落葉,所以不論何種物體,都是各有變化的,沒有一項是可以獨自存在而常住不變的。
一切物體,依緣而生、依緣而滅的道理,是永遠不變的。因此,有變遷、非常住不移的理念,也是天地間顛撲不破的真理,只有這一點才永久不變。
——勝鬘經
第叁節 依存關系
(一)人類的憂愁、悲傷、痛苦、郁悶是由何而起呢?歸結起來,不外是由于人們有了執著而生。
執著財勢富有、執著名聞利養、執著快慰娛樂、執著自我優越等等,由于有這種種的執著,才産生痛苦和煩惱。
原本一開始,這世界上就有了種種災難,因之對于老、病、死才無可避免,悲傷與苦惱也就接踵而至。
但是,如果對這種種加以追根究柢,因爲有執著才有憂悲和苦惱,如能把執著革除淨盡,一切煩惱與痛苦,自然消逝于無形。
如果進一步對執著再加以探究,當不難發現存在于人們心中的無明和貪愛。
無明,就是未能正視于處在演變中的事物本質,而又茫然于事物的道理所在。貪愛,乃是貪婪于得不到的東西,生起執著和愛慕。
本來,事物的實質是沒有差別的,其所以認爲它有差別,乃是無明和貪愛的作用;本來,事物的自體是沒有善惡的,其所以判斷出善與惡,也是無明和貪愛的作用。
一切人類,時而會興起不太正經的念頭,這是由于內心的愚癡,以致見解難趨正確,執著自我,以致行爲乖舛,結果才有了迷惑之身。
以業爲田地、以心爲種子,無明之土蓋覆其上,以貪愛之而滋潤、自我的水灌溉;于是不正當的見解則日漸增長,從而,這迷惘的身世便生了出來。
(二)因此,歸結起來,産生這種充滿憂、悲、苦、惱、迷惘世界的,就是我們的這個心。
迷亂的世界,無非只是從心所現的影子,而覺悟的世界,同樣也是由心之所顯現。
(叁)在這世界之中,有叁種錯誤的見解,如果依之而行,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將全被否定無余。
第一,有人主張:人們在世間所經曆的任何事,均由命運所安排。第二,另一種人認爲:一切都是神的主宰。第叁,還有人認爲:一切事物既無因,也沒有所謂緣。
如果,一切都由命運來決定,那麼,這個世界不論行善或爲惡,都是命運所使,從而幸與不幸也是命中注定;除了命運之外,別無其他因素存在。
這樣說來,人們就不必寄望和努力于做哪些事,或不可做哪些事,從而世界上也就沒有進步和改善了。
其次,神所安排之說、以及既無因也無緣的論調,都同須深加譴責。因爲,果屬如此,則遠離罪惡和與人爲善的意向、努力及意義,都全部蕩然無存。
因此,這兩種見解同屬錯誤。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依緣而生、從緣而滅。
—華嚴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