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有關報導說,功夫明星李連傑在《英雄》殺青之後,立即風塵仆仆趕到洛杉矶投入華納新片《龍潭虎穴》的拍攝,但不論是拍張藝謀式的古代武俠片,還是好萊塢的警匪動作片,李連傑隨時以佛教爲念,俨然是繼李察基爾之外,好萊塢另一位信仰佛教的明星。李連傑今年剛滿40歲。5年前,他皈依佛門。他笑說,是中國星老板娘陳岚啓發了他:有一回,兩人坐飛機遇到險況,大家嚇得半死,陳岚卻哈哈大笑,“既然得死,還不如哈哈 大笑地死”。不久他便和陳岚皈依佛教。俗話說四十不惑,“中國龍”李連傑日前在某座談會上,當著近千名觀衆說:“40歲後,我會淡出影壇,用心鑽研佛學。事實上,今年下半年,我已經推掉了兩部好萊塢電影,損失1800萬美元。”
當揚名國際的影星,遇上宗教界知名法師,
他們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無名問無明,世間種種猶如過眼雲煙,
如果心有佛法,利益也將擺兩邊,
真正的菩薩,是自利利他並行。
座 談 人:聖嚴法師(法鼓山禅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李連傑(國際知名演藝工作者)
主 持 人:葉樹姗(電視新聞主播)
紀錄整理:齊秀玲
地 點:臺北市政府親子廳
時 間:2003年9月6日
葉樹姗(以下稱主):首先請聖嚴法師爲我們解釋“無名”和“無明”?
聖嚴法師(以下稱師):無名,就是沒有名字。事實上我們出生的時候是沒有名字的,名字是假名、符號,並不一定真的能代表我們每一個人,因此追求虛名實在是很愚癡的事。但是大家都叫無名也很麻煩,所以名字還是要有,不過要把它視爲假像、虛有的幻象。而無明則是煩惱的意思,因爲沒有智能、沒有慈悲心,所以常常會作繭自縛、自害害人。
知足感恩從名利中解脫
主:李連傑先生您是大衆所謂“有名”的人,能否談談您一路走來對“名”的體會?
李連傑(以下稱李):從小,無論是老師或是教練,都不斷告訴你:要出名、要努力拿冠軍;後來去拍電影,同樣也是要你努力追求成功。因此年輕的時候,成功、成名可以說是我奮鬥的唯一目標。
後來年歲較長了,我開始反省,其實“名”就像師父講的,不過是給人的一個符號,如果你反過來被這個符號套住了,陶醉其中,那一輩子都會爲名所累。尤其我們演藝界,因爲傳媒和觀衆的愛護,不自覺會把你推到一個滿高的社會地位,很不容易下來,不能夠面對失敗或輿論的壓力。
學了佛以後,會很清晰地知道,每一個人在人生旅途上都有高潮和低潮,應該以開懷的心態來看待無常,所以我很開心地面對著、等待著失敗。但這不是被動或消極,而是不理會結果、不執著結果。
我經常告訴友人,我經常在天堂、地獄之間來回走。譬如最近我去日本做宣傳,因爲是以明星身分出現,所以受到相當的禮遇。可是回到上海時,沒有人接機,我們夫妻倆抱著孩子、坐著出租車。不過我並不覺得有任何差別和障礙,同樣都很開心,這就是佛法給我的智能和力量。
四十歲以後,我的精神和體力已不能和二十歲相比,讓我深刻體會到“人身難得”的意義,而現在經濟上也沒有問題,因此我決定今後要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修行以及傳揚佛法上。
師:我想請問李連傑菩薩,剛才您說因爲經濟上沒有問題了,所以要把時間拿來弘揚佛法、好好學佛。但很多年輕人他們現在沒有名,也沒有錢,是不是也應該學佛呢?
李:在成長過程中,家長和老師總是告訴我們,要努力學習才會有前途,並且常以這個價值觀來評價你。結果我們常常比較,常常埋怨周圍的世界,比如說我們埋怨父母:你怎麼沒有錢?你怎麼不把我生得跟林青霞一樣漂亮?
其實事物本身是沒有價值分別的,是我們自己爲這些東西貼上有名或有利的卷標。有的人有幾千塊就很開心,有的人賺幾千萬都還不開心。那什麼才是真正的價值?重點是你內心如何確定自己的價值。
當人知足的時候,你會感到開心,開心不是物質可以取代的,而是來自于內心。但是如果我不知足,那麼,直到死亡的那天還是痛苦地埋怨自己不夠有名、有錢、有權力。所以對于權力、名望,必須用佛法的智能了解生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