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五戒講義(宏泰法師整理)▪P5

  ..續本文上一頁——明知是酒。

   └入口——不得一滴沾唇,入口一咽,犯一可悔罪。

  △開緣

  酒變成醋,不醉人────┐

  患重病,以酒合藥——──┼無犯

  以酒塗瘡————————┘

  △飲酒非罪是罪因

  《成論》五戒品雲:“問曰:“飲酒是實罪耶?”答曰:“非也。所以者何?飲酒不爲惱衆生故。但是罪因。若人飲酒則開不善門,是故若教人飲酒則得罪分,以能障定等諸善法故。如植衆果,必爲牆障。如是四法是實罪,離爲實福。爲守護故,結此酒戒。””

  持戒消滅叁不善心:一、除嗔;二、叁、滅貪;四、五、滅癡。

  一、不殺生戒。謂人若于彼衆生,妄加殺害而奪其命。死墮惡道,或生人中,壽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殺戒。

  二、不偷盜戒。謂人若于有主物,不與而取。死墮惡道,或生人中,受貧乏報。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盜戒。

  叁、不邪淫戒。謂人若淫泆無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墮惡道,或生人中,妻不貞良。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

  四、不妄語戒。謂人若妄造虛言,隱覆實事,诳惑衆聽,死墮惡道,或生人中,口常臭穢,爲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語戒。

  五、不飲酒戒。謂人若飲,酒則縱逸惑逆昏亂,愚癡無有智慧。若不飲者,名不飲酒戒。

  壬、受持五戒之功德果報

  壹、功德

  一、秉持五戒作人王

  人位因者,即是秉持五戒。略爲四品:下品爲鐵輪王,王一天下;中品爲銅輪王,王二天下;上品爲銀輪王,王叁天下;上上品爲金輪王,王四天下。

  釋文:“人位四輪者,《俱舍》雲:金、銀、銅、鐵輪,一、二、叁、四洲;鐵輪王一洲乃至金輪王四洲。夫輪王者,先行七法:一、給施貧乏;二、敬民孝養;叁、四時八節以祭四海;四、時修忍辱;五、六、七、除叁醇。然後沐浴受齋發誓等。次神寶自應等,人主只是福中之最。爲福之最,故報爲人主。”

  二、持五戒度生死海

  《善生》五戒品雲:“若有說,言離五戒已,度生死者,無有是處。善男子!若人欲度生死大海,應當至心受持五戒。”

  貳、犯五戒之果報

  《善生》略雲:“若人犯五戒,現在不能增長財命,死後當墮地獄,抑且流禍無窮。

  一、殺生罪:若得人身,複受惡色、短命、貧窮,是一惡人因緣力故,令外一切五谷、果蓏,悉皆減少,是人殃流及一天下。

  二、偷盜罪:是一惡人因緣力故,一切人民,凡所食啖,不得色力,是人惡果,殃流萬姓。

  叁、邪淫罪:不能守護妻妾。一惡人因緣力故,一切外物,不得自在。

  四、妄語罪:雖說正法,人不樂聞。是一惡人因緣力故,一切外物,資産減少。

  五、飲酒罪:不得系念,思惟善法。是一惡人因緣力故,一切外物,資産臭爛。

  善男子!是五惡法,汝今真實能遠離不?若受持五戒,名五大施。”

  癸、受五戒之後

  壹、堅持五戒

  《辯意長者子經》雲:“佛告長者子辯意:“吾當爲汝解說妙要,有五事行得生天上,何謂爲五?一者慈心,不殺群生,悉養物命,令衆得安;二者賢良,不盜他物,有施無貪,濟諸貧乏;叁者貞潔,不犯外色,男女護戒,奉齋精進;四者誠信,不欺于人,護口四過,無得貪欺;五者不飲酒,不過口,行此五事,乃得生天。”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不殺得長壽 無病常鮮肥 一切受天位 身安光影至

  不盜常大富 自然錢財寶 七寶爲宮殿 娛樂心常好

  男女俱不淫 身體香潔淨 所生常端正 德行自然明

  不欺口氣香 言語常聰明 談論不謇吃 所說衆奉行

  酒肉不過口 無有誤亂意 若當所生處 天人常奉侍

  若其壽終後 二十五神迎 五福自然來 光影甚炜烨

  貳、舍戒

  《多論》雲:“遇惡因緣,逼欲舍戒者,不必要從五衆邊舍,趣得一人即成。”如于舍戒後,再想受戒,亦不爲難,《義鈔》雲:“若自染心,將欲犯戒,甯可舍戒已爲之,後還忏悔,重受,亦得。”

  舍五戒文:

  大德一心念!我先受得五戒爲優婆塞,今對大德舍卻,作在家白衣。(一說)

  (《大正藏》五叁·九四四中)

  參、受戒後如何進修

  一、既受五戒,當盡形壽,尊重珍敬,守持不犯。(如愛一子,如草系比丘。)

  二、進學菩薩戒,能持則受。

  叁、月六齋日茹素持齋(受八關齋戒)加功修持。

  四、修十善業,作諸功德。

  五、深信,切願,持佛名號。(即是進修定慧,而以淨土爲歸。)

  六、奉事叁寶,親近知識,度化衆生,護持佛法。(禮佛、念佛、閱經、習教、敬僧、護僧,等等皆爲奉事叁寶。)

  肆、忏悔

  于戒中若有違犯,即須向人說悔其罪,以淨戒根,恢複清淨戒體。

  說罪文:

  先禮敬佛菩薩叁拜,然後找一位忏悔主(法師或同受五戒者)頂禮一拜長跪合掌作如是說。

  犯者:大德一心念,我優婆塞(夷)○○,有故○○,犯(中)下品可悔惡作罪,及此方便惡作罪,此所犯罪,我今于大德前,從清淨來,並皆發露,不作覆藏,由發露已,便得安樂。(叁說)

  忏悔主:汝見罪否?

  犯者:我見罪。

  忏悔主:將來諸戒能善護否?

  犯者:能護。

  忏悔主:善。

  犯者:爾。

  ◎閱畢此書後,請參閱《五戒相經箋要集注》、《五戒表解》等書。

  

  

  

《五戒講義(宏泰法師整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