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五戒讲义(宏泰法师整理)▪P4

  ..续本文上一页假借种种方法,达成偷盗的目的。

   ├值五钱—所盗之物价值五个钱(依比丘戒七灭诤法,迦留陀夷误取袈裟之例)

   │ ┌将所盗的财物带离原来的位置。

   └举离本处┼包括移动位置、变动形状、变更颜色。

   └凡以盗心,使物主起损失财物之想者,皆称离本处。

  △开缘

  作自己的财物之想而取————──────────┐

  得到对方的同意,或以情感深厚,知彼必将同意而取—┤

  暂时借用而取————──────────────┼无犯

  以为他人之所抛弃而取————──────────┘

  参、不邪淫戒

  △制意

  生死牢狱,淫为伽锁,深缚有情,难出离故。断欲则可超凡入圣,故制斯戒也。

  《劝莫为邪淫律》偈云:

  邪淫入地狱 登彼刀叶林 热铁钉其口 烊铜灌入心

  毒龙碎骨髓 金刚鼠食阴 铜柱缘上下 铁床卧隐深

  △释名

  淫者男女交合,以染污心,行秽恶行,名不净行,亦名非梵行。在家受五戒者,不得与夫妻以外一切男女作不净行,名不邪淫戒。

  △罪相

  人女 ┐ ┌口道 ┐

  非人女┼三处┼小便道(阴道)├────────┐

  畜女 ┘ └大便道 ┘ │

   │

  人男─────────────┐ │

  非人男────────────┼二处┬口道 ┬┼入如胡麻许

  畜生男────────────┤ └大便道┘│犯不可悔

  黄门(阉人及阴阳二性不全人)—┘ │

   │

  人二形(有时变男,有时变女)─┐ ┌口道 ┐│

  非人二形————───────┼三处┼小便道┼┘

  畜生二形————───────┘ └大便道┘

  两身和合而未行淫,即行中止者—犯中可悔(近方便,事未究竟)

  发起淫心,而未和合者—犯下可悔(远方便)

  女三处┐

   ├之外(余处)—可悔。

  男二处┘

   ┌尸半坏─┐

   │ ├不可悔

   ┌死女尸三处┐ ├多半未坏┘

  男根入┤ ├─┼半坏──┐

   └死男尸二处┘ ├一切坏─┼中可悔

   └骨间──┘

   ┌觉境─┐

   ├睡眠─┴─────┐

   │ ┌未坏──┐ │

  女三道受┤ │ │ ├小便道—不可悔

   │ ├多未坏 │ │(根)

   └死形┤ ├─┘

   ├半坏 │

   └多分坏─┘

  睡眠或醒时被逼淫(男二处、女三处)但有一念受乐—犯不可悔

  男女手淫者—犯下可悔

  ◎若不受戒而破他人净戒,虽未受佛戒,而没有犯戒罪,但其永不得求受一切佛戒。

  △具缘成犯

   ┌是众生——人、神、鬼、畜。

   ├有淫心——乐于行淫,如饥得食,如渴得饮。

  四缘┤

   ├是道——─须于口道,小便道(阴道),大便道行淫。

   └事遂——─造成行淫事实,男女二根相接入如胡麻许,即成重罪不可悔。

  △开缘

  被人强奸,本无淫念,不受乐——无犯。

  肆、不妄语戒

  △制意

  《智论》云:“妄语之人,先自诳身,然后诳人。以实为虚,以虚为实,虚实颠倒,不受善法。譬如覆盆,水不得入。”

  △释名

  心口相违,说虚妄不实的言语,欺诳他人,叫做妄语。

  △罪相

  ◎凡是存心骗人,不论利用何种方法,使得被骗的人领解之时,不管能否达到妄语的目的(如求名闻利养),即成妄语罪。

   ┌不见言见

   ┌见┤

   │ └见言不见

   │ ┌不闻言闻

   ├闻┤

   │ └闻言不闻

  一、妄语之定义┤

   │ ┌不觉言觉

   ├觉┤

   │ └觉言不觉

   │ ┌不知言知

   └知┤

   └知言不知

   ┌自作

   ├教人

  二、妄语的方法┼遣使

   ├书面

   └现相─┬─显异惑众,表示己非凡夫的身行威。

   │ ┌默认

   └─如─┼暗示

   ├点头

   └手势

  

   ┌大妄语—不可悔

   ┌妄语(欺诳之语)┤

   │ └小妄语┐

   ├两舌(拨弄是非)────┤

  三、口有四过┤ ├中可悔

   ├恶口(毁骂之言)────┤

   └绮语(无义之语)────┘

  四、

  (一)大妄语

   ┌说明白—─不可悔

   ┌向人、人想┤

   │ └说不清楚—中可悔

  未得上人法而自说┤

   │┌向天人————──┐

   ││ ├中可悔

   └┤ ┌能变形──┘

   └向畜生┤

   └不能变形——下可悔

  (二)小妄语

  约三时判

   ┌本作妄语意 此结初方便 下可悔

  未语时┤

   └本不作妄语意

  语时─知是妄 此正结 中可悔

   ┌知是妄语 此结后方便 下可悔

  语竟┤

   └不忆是妄

  △具缘成犯(大妄语)

   ┌所向是人——对人说大妄语。

   ├是人想——─认定对方是人,而不是非人或畜生。

   ├诳境是虚——所说的境界是虚妄的。

   ├知己境虚——知道自己境界虚妄不实。

   ├有欺诳心——蓄意要使对方受欺骗。

   │ ┌未证圣果说已证。

  八缘┼说过人法—自己┼未得四禅说已得。

   │ │ ┌天┐

   │ └未见┼龙┼来而说见其来。

   │ ├鬼┤

   │ └神┘

   ├言章明了——说得清楚明白。

   └前人领解┬─对方能了解所说的内容。

   │ ┌聋子─┐

   └─如向对方是┼痴人─┼说犯中可悔

   └不解语┘

  △开缘

  若是业报因缘,不言是修得(前世因果,非今生得)┐

  若说不自称言我得———————————————┼无犯

  若戏笑说———————————————————┤

  若说话说太快而误说——————————————┘

  伍、不饮酒戒

  △制意

  耽酒放逸,后必有悔;失自正念,违本心故。作不应作,言不应言,无恶不造也。

  《智论》说饮酒有三十五过。

  《萨遮尼干子经》云:

  酒为放逸根 不饮闭恶道 宁舍百千身 不毁犯教法

  宁使身干枯 终不饮此酒 假使毁戒罪 寿命满百年

  不如护禁戒 即时身磨灭

  △释名

  禁戒不得饮,具有酒色、酒香、酒味三者,饮了能醉人之酒。

  △罪相

  是酒—虽无酒色、酒香、酒味——不能饮(能醉人故)

  非酒—虽有酒色、酒香、酒味—应饮(不能醉人故)

  若┬饮┬似酒──────┐

   │ ├甜酒——————┤

   │ └酢(酸)味酒——┼犯可悔罪

   │ │

   └食麴(酒母)————┘

  △具缘成犯

   ┌是酒——能醉人的饮料。

  三缘┼酒想…

《五戒讲义(宏泰法师整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