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五戒講義(宏泰法師整理)▪P4

  ..續本文上一頁假借種種方法,達成偷盜的目的。

   ├值五錢—所盜之物價值五個錢(依比丘戒七滅诤法,迦留陀夷誤取袈裟之例)

   │ ┌將所盜的財物帶離原來的位置。

   └舉離本處┼包括移動位置、變動形狀、變更顔色。

   └凡以盜心,使物主起損失財物之想者,皆稱離本處。

  △開緣

  作自己的財物之想而取————──────────┐

  得到對方的同意,或以情感深厚,知彼必將同意而取—┤

  暫時借用而取————──────────────┼無犯

  以爲他人之所抛棄而取————──────────┘

  參、不邪淫戒

  △製意

  生死牢獄,淫爲伽鎖,深縛有情,難出離故。斷欲則可超凡入聖,故製斯戒也。

  《勸莫爲邪淫律》偈雲:

  邪淫入地獄 登彼刀葉林 熱鐵釘其口 烊銅灌入心

  毒龍碎骨髓 金剛鼠食陰 銅柱緣上下 鐵床臥隱深

  △釋名

  淫者男女交合,以染汙心,行穢惡行,名不淨行,亦名非梵行。在家受五戒者,不得與夫妻以外一切男女作不淨行,名不邪淫戒。

  △罪相

  人女 ┐ ┌口道 ┐

  非人女┼叁處┼小便道(陰道)├────────┐

  畜女 ┘ └大便道 ┘ │

   │

  人男─────────────┐ │

  非人男────────────┼二處┬口道 ┬┼入如胡麻許

  畜生男────────────┤ └大便道┘│犯不可悔

  黃門(閹人及陰陽二性不全人)—┘ │

   │

  人二形(有時變男,有時變女)─┐ ┌口道 ┐│

  非人二形————───────┼叁處┼小便道┼┘

  畜生二形————───────┘ └大便道┘

  兩身和合而未行淫,即行中止者—犯中可悔(近方便,事未究竟)

  發起淫心,而未和合者—犯下可悔(遠方便)

  女叁處┐

   ├之外(余處)—可悔。

  男二處┘

   ┌屍半壞─┐

   │ ├不可悔

   ┌死女屍叁處┐ ├多半未壞┘

  男根入┤ ├─┼半壞──┐

   └死男屍二處┘ ├一切壞─┼中可悔

   └骨間──┘

   ┌覺境─┐

   ├睡眠─┴─────┐

   │ ┌未壞──┐ │

  女叁道受┤ │ │ ├小便道—不可悔

   │ ├多未壞 │ │(根)

   └死形┤ ├─┘

   ├半壞 │

   └多分壞─┘

  睡眠或醒時被逼淫(男二處、女叁處)但有一念受樂—犯不可悔

  男女手淫者—犯下可悔

  ◎若不受戒而破他人淨戒,雖未受佛戒,而沒有犯戒罪,但其永不得求受一切佛戒。

  △具緣成犯

   ┌是衆生——人、神、鬼、畜。

   ├有淫心——樂于行淫,如饑得食,如渴得飲。

  四緣┤

   ├是道——─須于口道,小便道(陰道),大便道行淫。

   └事遂——─造成行淫事實,男女二根相接入如胡麻許,即成重罪不可悔。

  △開緣

  被人強奸,本無淫念,不受樂——無犯。

  肆、不妄語戒

  △製意

  《智論》雲:“妄語之人,先自诳身,然後诳人。以實爲虛,以虛爲實,虛實顛倒,不受善法。譬如覆盆,水不得入。”

  △釋名

  心口相違,說虛妄不實的言語,欺诳他人,叫做妄語。

  △罪相

  ◎凡是存心騙人,不論利用何種方法,使得被騙的人領解之時,不管能否達到妄語的目的(如求名聞利養),即成妄語罪。

   ┌不見言見

   ┌見┤

   │ └見言不見

   │ ┌不聞言聞

   ├聞┤

   │ └聞言不聞

  一、妄語之定義┤

   │ ┌不覺言覺

   ├覺┤

   │ └覺言不覺

   │ ┌不知言知

   └知┤

   └知言不知

   ┌自作

   ├教人

  二、妄語的方法┼遣使

   ├書面

   └現相─┬─顯異惑衆,表示己非凡夫的身行威。

   │ ┌默認

   └─如─┼暗示

   ├點頭

   └手勢

  

   ┌大妄語—不可悔

   ┌妄語(欺诳之語)┤

   │ └小妄語┐

   ├兩舌(撥弄是非)────┤

  叁、口有四過┤ ├中可悔

   ├惡口(毀罵之言)────┤

   └绮語(無義之語)────┘

  四、

  (一)大妄語

   ┌說明白—─不可悔

   ┌向人、人想┤

   │ └說不清楚—中可悔

  未得上人法而自說┤

   │┌向天人————──┐

   ││ ├中可悔

   └┤ ┌能變形──┘

   └向畜生┤

   └不能變形——下可悔

  (二)小妄語

  約叁時判

   ┌本作妄語意 此結初方便 下可悔

  未語時┤

   └本不作妄語意

  語時─知是妄 此正結 中可悔

   ┌知是妄語 此結後方便 下可悔

  語竟┤

   └不憶是妄

  △具緣成犯(大妄語)

   ┌所向是人——對人說大妄語。

   ├是人想——─認定對方是人,而不是非人或畜生。

   ├诳境是虛——所說的境界是虛妄的。

   ├知己境虛——知道自己境界虛妄不實。

   ├有欺诳心——蓄意要使對方受欺騙。

   │ ┌未證聖果說已證。

  八緣┼說過人法—自己┼未得四禅說已得。

   │ │ ┌天┐

   │ └未見┼龍┼來而說見其來。

   │ ├鬼┤

   │ └神┘

   ├言章明了——說得清楚明白。

   └前人領解┬─對方能了解所說的內容。

   │ ┌聾子─┐

   └─如向對方是┼癡人─┼說犯中可悔

   └不解語┘

  △開緣

  若是業報因緣,不言是修得(前世因果,非今生得)┐

  若說不自稱言我得———————————————┼無犯

  若戲笑說———————————————————┤

  若說話說太快而誤說——————————————┘

  伍、不飲酒戒

  △製意

  耽酒放逸,後必有悔;失自正念,違本心故。作不應作,言不應言,無惡不造也。

  《智論》說飲酒有叁十五過。

  《薩遮尼幹子經》雲:

  酒爲放逸根 不飲閉惡道 甯舍百千身 不毀犯教法

  甯使身幹枯 終不飲此酒 假使毀戒罪 壽命滿百年

  不如護禁戒 即時身磨滅

  △釋名

  禁戒不得飲,具有酒色、酒香、酒味叁者,飲了能醉人之酒。

  △罪相

  是酒—雖無酒色、酒香、酒味——不能飲(能醉人故)

  非酒—雖有酒色、酒香、酒味—應飲(不能醉人故)

  若┬飲┬似酒──────┐

   │ ├甜酒——————┤

   │ └酢(酸)味酒——┼犯可悔罪

   │ │

   └食麴(酒母)————┘

  △具緣成犯

   ┌是酒——能醉人的飲料。

  叁緣┼酒想…

《五戒講義(宏泰法師整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