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儀軌》中七支供的說明
“七支供”出自經中之王《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在佛法修行中有著重要地位。普賢菩薩的大願,又稱“十大願王”,內容極爲殊勝。
“所有十方世界中”等四頌爲“禮敬支”,其中初一頌爲叁門總禮,後叁頌爲各別禮敬。“以諸最勝妙華鬘”等叁頌爲供養支,其中前二頌爲有上供養,後一頌爲無上供養。“我昔所造諸惡業”一頌爲忏悔支,“十方一切諸衆生”一頌爲隨喜支,“十方所有世間燈”一頌是請轉*輪支,“諸佛若欲示涅槃”一頌是請佛住世支。“所有禮贊供養佛”一頌是回向支。
“七支供”的內容看似平常,但因其建立于普賢行願的基礎上,故無比殊勝。我曾將《普賢行願品》的修行歸納爲兩句話,即“無上菩提的觀修,佛陀心行的模擬”。依普賢行願修行,直接以佛菩薩爲榜樣,通過模擬,一一對照並修正自身心行。
普賢行願所以稱爲“願王”,是因爲每一願皆以無限爲對象。我們供佛,只是供一尊佛,拜佛,也只是拜一尊佛,所做有限,供養物品更有限。依普賢行願觀想,每念一佛,或禮敬一佛,都是以十方盡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諸佛爲對象。而這種禮敬和供養不是一天、兩天,是盡未來際永不間斷。所謂“虛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是何等恢弘的願力,何等廣闊的心行。
這樣無限的心,正是佛菩薩的心。通過《普賢行願》的修行,就可以打開自我。當我們觀想十方一切諸佛作爲禮敬對象時,心當下就可契入佛菩薩的心境。以此無限之心供養,則能成就無量福報。因爲建立在無限基礎上的任何行爲,都會成爲無限,就像任何數字乘以無窮大之後會變成無窮大一樣。所以,根據“七支供”修行,可以幫助我們在最短時間內圓滿成佛資糧。反之,若以有限心行積累福報,永遠是有限的。正如《金剛經》所言:“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