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一章 無盡的恩賜 第叁節 五部大論和九乘次第▪P7

  ..續本文上一頁中)四部佛果之金剛持果位。

   瑜伽續乘:

   一、定義:以勝義無相法性之加持,將世俗觀修爲金剛法界聖尊,如是以賢劣取舍之功用而希求成就佛果。

   二、釋詞:梵語音爲“約嘎雅那”,其義爲瑜伽乘,即以內之修法爲主,外之清潔等爲輔之乘。

   叁、分類:1、入門:分爲灌頂入門與事業入門。灌頂入門者,即以五覺性灌頂與金剛上師灌頂而入門。事業入門者,即以有相與無相叁摩地而入門。2、見解:分爲勝義谛與世俗見解。勝義谛者,即一切諸法之自性乃是遠離戲論相之光明空性。世俗又分爲正世俗與倒世俗,倒世俗同于事續乘之所許。正世俗者,即任何之顯現,以證悟法性之加持,則其爲金剛法界壇城之顯現,故承許凡夫前之顯現是本不存在的。3、戒律:發菩提心後清淨守持菩薩戒之叁種戒,以及五部佛之共同誓言、分別誓言。分別誓言者,是指毗盧佛之叁條誓言,不動佛與寶生佛各自的四條誓言,無量光佛之一條誓言,不空成就佛之兩條誓言,共爲十四條誓言。4、修持:分爲有相修持與無相修持。有相修持者,依靠五現覺生次與四神變,並以身、語、意、事業之四手印印持,而觀修本尊及本尊母之修持。無相修持者,勝義無相體性與由其加持下之聖尊顯現智慧顯現乃爲無二,安住于此中而修持。5、行爲:以修習本尊法爲主,清潔等爲助緣,而成就自他二利。6、果:于人生之叁世中,成就五蘊清淨于五智之五部佛果位。

   瑪哈約嘎乘:

   一、定義:以方便的生起次第爲主要所依,依靠了達及修持二谛無別殊勝義之加行而獲得解脫自性之乘。

   二、釋詞:梵語音爲“瑪哈約嘎雅那”,其義爲大瑜伽乘,即將自心趨入于無二殊勝義,並超勝于外瑜伽續乘,故謂之大瑜伽乘。

   叁、分類:1、入門:分爲灌頂入門與事業入門。灌頂入門者,即寶瓶灌頂、秘密灌頂、智慧灌頂、句義灌頂之四種灌頂。其中寶瓶灌頂又分爲利益灌頂與能力灌頂。利益灌頂又分爲五精華及佛冠等十種灌頂;能力灌頂又分爲秘密聽聞灌頂等五種灌頂。總之灌頂入門共有十八種灌頂也。事業入門者,即修習大空性智慧之真如等持、修習方便大悲心之現位等持及修習本尊次第之因位等持之叁等持。2、見解:身智所嚴飾之法界爲果時具勝空性,此乃殊勝勝義谛。彼力之現,此等器情顯現,亦住于身智自性,不成實有,智慧如幻,此名爲殊勝世俗谛。此二谛各自之上,亦具現空無離無合之理。彼亦,以身智淨分,較共同二谛,此更爲殊勝也。3、戒律:按照新密之觀點,有十四條根本叁昧耶戒,及了知五肉五甘露等之自性並受用的支分叁昧耶。按照舊密(其中一種續部)之觀點,有二十八條叁昧耶,其中有叁條身口意根本叁昧耶,其余二十五條爲支分叁昧耶。按照《大幻化網根本續》之觀點,有五條根本叁昧耶,十條支分叁昧耶。4、修持:分爲修部與續部二種修法。修部修法,即依四輪修文殊身,依叁聲馬鳴修蓮花語,依自生智慧修真實金剛意,依輪涅萬法具足圓滿功德而修甘露功德,依誅業爲主而修難調能調方便之金剛橛事業。此爲不共同五智慧尊之修法。以及差遣非人,猛咒咒詛,供贊世神共同世間尊之修法。續部修法分爲有相修法與無相修法。有相修法又分爲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生起次第者,即對自性基續義生起定解之見,便隨彼見,自心修習或轉入于現有等淨之理。圓滿次第者,即依方便深竅訣,而現前基續大淨等自住任運壇城。無相修法者,即以功用、勤作之方便而修持真如等持。5、行爲:以殊勝方便攝持,對任何輪回諸法,皆不執著而行持。6、果:于此生或中有時現前自成五身之自性。

   阿讷約嘎乘:

   一、定義:以智慧之圓滿次第爲主要所依,依靠了達及修持法界與智慧無別殊勝義之加行獲得解脫自性之乘。

   二、釋詞:梵語音爲“阿讷約嘎雅那”,其義爲隨轉瑜伽乘,一種含義爲隨瑪哈約嘎後之瑜伽;第二種含義爲隨後而出阿底瑜伽故。即主要以智慧修習圓滿次第之瑜伽。

   叁、分類:1、入門:分爲灌頂入門與事業入門。灌頂入門者,即根本灌頂叁十六種,分別爲十種外灌頂,十一種內灌頂,十叁種修習灌頂,二種秘密灌頂。支分灌頂有八百種。事業入門者,即以法界與智慧無二之方式而入門。2、見解:于此基性壇城,亦不依外勤作之道,而內實修身金剛之風、脈、明點法,則顯現彼性,彼性即是法界空性普賢佛母壇城,方便大樂普賢佛父壇城,彼二無別佛子大樂菩提心壇城,此乃諸部壇城之遍主。對此生起空樂無別之定解乃爲見解。3、戒律:按照《集經密義續》第六十六品,分爲四條決定關要叁昧耶,二十八條共同叁昧耶,四條殊勝叁昧耶,二十叁條禁行叁昧耶,二十條修習叁昧耶,四條平常四威儀叁昧耶,斷除五魔叁昧耶,降伏四敵叁昧耶,見解叁昧耶。上述一切歸納爲無有守持安住法界之頓門叁昧耶,及有守持之漸門叁昧耶。4、修持:分爲方便道與解脫道。方便道者,如《大幻化網根本續》雲:“奇幻希有法,非從他有來,依方便智慧,如此之中起。”如是所說,主要依方便奇妙之行,以強力使現自住智慧,而速能成就彼果。猶如瑪吉嘎之力,于一瞬間其將鐵球轉爲黃金也。解脫道者,如《大幻化網根本續》雲:“圓滿智壇城,等行聞思修,自成自然性。”如是所說,主要以聞思修行之殊勝智慧,來抉擇諸法皆爲本覺自然本智自圓大壇城而修習故,究竟諸道後,于自現身智壇城大平等中解脫。猶如果支巴之寶,與鐵界物並置,使其漸次變金也。5、行爲:主要平等行持法界與智慧之行爲。6、果:于此生中現前與二十種功德無二之任運大樂自性身。

   阿底約嘎乘:

   一、定義:于本來菩提自性義中獲得解脫、遠離取舍希疑自體之方便。

   二、釋詞:梵語音爲“阿底約嘎雅那”,其義爲最極瑜伽乘,即一切諸乘頂巅之瑜伽,故名爲最極瑜伽乘。

   叁、分類:1、入門:分爲灌頂入門與事業入門。灌頂入門者,即以覺性力用灌頂等成熟相續而入門。事業入門者,即以無所入而入門。2、見解:通達實相真實性,即本來菩提之自覺本性爲本淨、自性自成無別中,不滅大悲之力現,叁身自圓之義,不依生起次第及持風等有勤方便,而依無作自明、無破無立之理,此爲覺空本來之見。3、戒律:不遠離無有、平等、一味、自成之四種叁昧耶。4、修持:隨順甚深之見解,依靠立斷四直定,及頓超四燈而修行。5、行爲:任何顯現皆爲法性自現之幻化故,而無有取舍之行爲。6、果:于六個月中可獲得任運圓滿之普賢王如來之果位。”

   從上可知,如來大小顯密正法在藏傳佛教中可謂應有盡有,十分完備。由于藏地和漢地對顯密的劃分標准不盡一致(藏地所謂的大乘顯宗,主要指上述第叁級“菩薩乘”,即中觀唯識二大車軌),所以在一些具體問題上,不宜作機械、硬性的對應。例如漢地的臺、賢、禅等綜合性很強的圓教法門,就帶有不同程度的和密宗相接軌的迹象,要將其簡單判屬上述某個具體的乘次中,顯然不太方便。但無論如何,就藏地傳統的顯密教法而言,“九乘次第”無疑是最佳的歸攝。

   或許有人想,密宗法義多非化身佛釋迦如來所宣講,因此,密宗弟子是不是可以不像顯宗學人那樣,對本師釋迦牟尼佛竭誠感念呢?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爲:首先,密法是顯宗教法必然而合理的升華,修持密法獲得的聖果和顯宗聖果沒有任何不同;顯教裏積累福慧資糧的無量法門,全都是密宗學人所應奉行之處;普通學人想順利趨入密法的修持,必須打好顯宗基礎,而五部大論等就都是源自如來初中後叁轉****的顯宗教義。複次,釋尊親口宣說了密集金剛、時輪金剛、真實名經等大量密法,這些法要具有極大加持並且影響深遠;從本質上講,佛陀叁身無二無別,安住于唯一無漏法界中的一切如來法身,也非爲別別獨立的他體,因此傳法成熟所化、顯示神變等如來的一切事業無不是所有如來的事業總集,如《大乘莊嚴經論》雲“譬如日光合,同事照世間,淨界亦如是,佛合同業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倘若沒有本師釋迦牟尼佛出世創教,這世上就不可能有凡夫人能直接觸及和皈投的叁寶所依,無上密法也就無以獲得有效載體而廣弘于人間了。正因如此,全知麥彭仁波切在《釋迦佛修法儀軌

  加持寶藏》中由衷感念道:“無有怙主我等濁世衆,蒙以悲心攝受之恩德,此刹此時一切叁寶相,均是佛陀您之事業也。故于無等唯一勝依怙,虔誠信仰誠心而祈禱,莫忘昔日所發大誓願,乃至菩提前以大悲攝。”

   如是九乘佛法,皆可令所化衆生獲證相應的解脫果位,因此全都是釋尊恩賜給有緣衆生的無死甘露。作爲佛教徒,我們理當對大小顯密一切如來正法平等頂戴、淨心弘揚,讓佛教健康發展廣利有情。

  

《第一章 無盡的恩賜 第叁節 五部大論和九乘次第》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