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四方參訪 奧諾賓多上師會見記
那西卡(Nasik)煩忙的環境使我受不了,我想到旁迪茄裏(Pondicherry)去拜望修女院院長(Mother)和奧諾賓多上師(SriAurobiado)。這個修道院的學生都很虔誠,並且都深信他們所走的都是無上的正道。我到達迪茄裏那天恰巧賓多的弟子——一位很有名的音樂家正在舉行一場音樂會。修女院長很親切的爲我安排了住處以及聆聽這位弟子所歌詠的虔誠之音。停留在旁迪茄裏的二十一天裏,使我在阿路那恰朗的馬荷西·拉曼大師那裏所受的教誨有了更深一層的體驗。這段期間我心中波濤洶湧,心靈的沖擊竟無法停止。一方面避隱山林之心日增不已,而另外一方面對所負職務的責任又使我脫身不得。我拜見奧諾賓多好幾次,他都很慈祥的跟我交談。他的人格甚是崇高偉大,充滿了神性的光輝。有關他的現代和充滿睿智的瑜伽哲學和方法,就我所了解的範圍內,簡介如下。
奧諾賓多上師的哲學是一以貫之的,認爲宇宙是密不可分的整體。這種方法是用來尋求對至上本體的了解。物質世界的一切差異,都應視爲是在宇宙絕對本體內部的發展及變化。視宇宙爲一體消除了道德、宗教、邏輯和形上學問分離。奧諾賓多上師堅信絕對真理的本質是單一的,不是概念或邏輯所能定義的。只有通過內在純粹靈世直覺的追尋,你才能直接的體驗到他。單一絕對的宇宙真理超越了唯物主義,因果律;亦非數字、號碼所能诠釋。在吠陀的無實質宇宙本質(NirgunaBrahman)和佛教真空妙有(Sunyata)的哲學中,在中國的“道”以及密宗的至上意識的觀念裏都表示了相同的信念。
密宗哲學一向認爲每一個人都可藉著喚醒潛藏在脊椎底端的靈能(Kundalini)來提升我們的性靈。當這個靈性的潛能提升到更高的層次時,生命之本能自然而然的就與宇宙至上的目標諧和一致。外士那瓦學派(Vaisnavism)主張以虔誠敬愛之心臣服在造物者之足下。基督教之神密派和蘇非教派(Sufism)在這方面和外士那瓦學派很相似。“一切皆以上蒼之旨意爲依歸”就是他們靈性成長的奧秘。吠陀哲學和上述之言則有顯著的不同,它強調冥想及反觀自照的方法。它包含了對于自性和非自性二者的識別,然後再脫離對于非自性(not-self)的執著。一旦認清和除掉了外在世界的假想,內在靈明自性的光明就自然顯現出來。
根據奧諾多的哲學信念,一個人內在較高及低下的本性以及整個宇宙都是源自同一的絕對本體。較低層次的本能是世上物質的力量,也是無意識心靈本能的源頭。人類較高的天性包含了純意識和靈性的渴望。藉著對宇宙本源創造力量的覺知來提升我們較低層面的本能。這種力量稱爲“夏克提”(Shakti即是陰的力量)。奧諾賓多上師把這種力量稱爲“聖母”(DivineMother)。爲了要證悟到這如如不動的本體,我們必須以誠敬之心來喚醒這股力量。要喚醒這股力量也意味著取得物質和靈性二者間的平衡。奧諾賓多上師認爲只有當我們在物質層次裏能保持絕對的平衡時,我們也才能真正的去控製心靈和靈性的層次。
這種了悟是藉著二種方法發展出來。首先是靜坐和行爲間的協同一致。從靜坐中,我們祛除了無知的束縛,了解到真實的自性含藏了宇宙一切的山河大地。通過無私和博愛的行爲,使我們與他人緊密的連結在一起。第二種了悟至上方法是對于意識上升或下落力量的了解。向上提升的力量可逐漸擴展靈性的領域和幫助提升到較高的意識層次。向下的力量則把我們從較高的意識層次裏拉到物質的層面。它包含了超越物質的境界而進入宇宙的大愛中,和絕對的本體合而爲一。
整個宇宙都是至上意識的一種顯現。人類最高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完全覺知宇宙的靈魂和超越因果的束縛。因此,瑜伽的精神在于個體對于至上的了悟和將有限的個體意識融入無限的至上意識裏。
奧諾賓多上師撷取了古代靈性哲學的精義,他認爲現代的人沒有必要走出世的路去修練以達解脫。以不執著之心來從事外在的行爲和靜坐,同樣的也能使靈性的修練者喚醒內在潛藏沈睡的能量—Kundalini—軍荼利。了解了內在陰陽能量的結合,吾人即可將意識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我完全信服于奧諾賓多上師的真知灼見,他的哲學更能在廣大的世人心中引起共鳴。但是因爲我習慣于過著甯靜和獨居的生活,對他們修道院內的各種不同活動如音樂會、網球、戲劇等不很適應。我回到那西卡,最後決定返回我在喜馬拉雅山的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