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出世之路 修行與婚姻

  六、出世之路 修行與婚姻

   我在印度北部的烏塔·普拉德西(UttarPradesh)停留的時候,晚上人們常來探望我,于是我爲他們講授奧義書(theUpanishads)。一天,有位獲得英國文學碩士學位的姑娘,要我見她一面。她一口就認定我們前輩子是夫妻。她談了兩個鍾頭,說得我也認爲有此可能。我從來沒有與人單獨談過這麼久的話。她盡力勸我說:“這輩子我們也該結爲夫妻,後來我又跟她母親晤談,其母也支持女兒的想法。這位姑娘說得很動人,我也天真的思考著:跟她住在一起會是如何?我告訴她,要是我上師答應我結婚,即便沒問題。這輩子僅這麼一次我認真的考慮要與人同住,雖然我沒意識到要離開修行這條路。這位姑娘是望族出身。她家人親戚都高官要員,他們催我娶她。

   一年來,我深受自己情緒的影響。這是段糟糕的日子。我覺得受了挫折,頗爲沮喪。這位姑娘和她家人影響我極大,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這次經驗使我了解到,爲獻身真理而踏上靈修之道的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困擾。雖然走在這條道上會有障礙,但是我確信靠著上師的慈悲和上帝的恩典,必定會引領我們克服這些障礙。

   最後,我去見上師,由他決定。他從不管製我的生活,但是我需要的時候,他總是會提意見。經過一番討論與反駁之後,最後我聽了他的話。我上師說道:“你尚有未完成的工作,且俗世的情誼與靈性的成就你也比較過,所以你才走上出家修行這條路,而現在你倒使自已被人誘回俗世了。如果你心意不改,仍受目前環境的影響,那麼你若想重新回到這條路上,還得再花上幾輩子的時間。”事情由我作主,但是聽了上師的話後,我決定解開這個結,而回到出家修行的原路。

   有兩條大家都知道的路——出家與在世上工作。我走的是出家的途徑。人不應該做比較,認爲這個好或那個壞。居家包括了在世上謀生工作,我當然不自責難。不過這條路雖然提供了生活的財産,但是也很耗費時間。而出家到可以獲得充裕的靈修時間,但是像食物、住宅、衣服等這些就很有限了。這方面的需要,出家人得靠在家人供給這方面的需要。人要走哪一條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走在這兩條路上的人都要誠實、誠心、誠意、並很忠實的往前走。

   通常人們把出家人與瑜伽行者當成是半人神(demigods),認爲他們是十全十美。所以這特殊的事件有使我有些腼腆。在印度,觀念上認爲出家人應與世相隔離,既不應擁有俗世的財産,也不該心存塵念。我遇到不少走在這條路上的人,由于社會對他們懷著這種期望,使他們反而生活得有些虛僞矯飾。我聽西方心理學家說過:出家,尤其是過獨身生活者,易造成禁欲性的精神錯亂。我認爲這件事情應該由當事人自行抉擇,但是在此有句很重要的話,那就是——虛僞是最大的障礙。過獨身生活的人,要是不轉化內在的個性,的確會變得不正常。無法控製這些原始欲望的人是不該走出家這條路的。

   飲食、性、睡眠、保衛自己是四種很強烈的欲望。每一種對人類的生活與行爲都有極深的沖擊與影響。那又爲什麼獨對性欲加以控製呢?瑜伽的道理是要把一切的欲望導向靈性上的成就。無法控製及提升這些欲望的人就應該在世上生活,以便有節製的實現自己的欲望。他們可以走密宗(Tantra)這條路,如此不需要出家也能把這些欲望的滿足轉化成靈性的經驗。

   有些出家行者把嚴格的戒律強加在自己的學生身上,因而帶來許多困擾。這樣常會使得學生虛僞作假。如此戒律有必要嗎?內在與外在的沖突所外露的表征,是可以明顯的探出這個人是不是走在靈性的道路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