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二、上師的教誨 學習給予

  二、上師的教誨 學習給予

   少年是生命花朵萌芽的時期。它須要保護,避免心靈受到外界不純思想的汙染。柔弱的心靈因容易受到扭曲。所以愛心的指導和正確的溝通是很重要的。父母對他們的孩子若能費神的照料,就可以幫助他們渡過青春期。這是一個心靈容易受到習慣塑造的時期。也是一個培養良好習慣與正確思想的時期。

   學習給予

   幾乎所有的小孩天生都是自私的。他們不願意把東西給別人。我被訓練去轉換這種習性。

   在山上,我通常一天只吃一餐。我吃一個喬帕提(Chappati印度烙餅),一些蔬菜和一杯牛奶。有一天大約是一點左右,我洗好手,坐下,食物也預備好了。我做好了飯前感恩禱告,正要開始吃飯時,我的上師從外進來並說:“等一下!”

   我請問他:“有什麼事嗎?”

   他答道:“有一個老和尚到我們這裏來。他餓了,你必須把你的食物讓給他。”

   我爭辯道:“不!就算他是一個出家人我也不會這樣做。我也餓了,況且今天的食物就只這麼多。”

   他說:“餓不死你的。把食物拿給他吧!但是不要因爲是我的命令,你才這麼做。要像奉獻愛般的拿給他。”

   我說:“我餓得很,我怎麼能向要吃我食物的人表示出我的愛心呢?”

   當他無法說服我把食物布施給這位出家人時,最後他說:“我命令你把食物奉獻給他!”

   和尚走進來。是一位長了白胡子的老人。他隨身只帶了一張毯子,一根手杖和一雙木拖鞋,獨自一人雲遊于叢山之間。

   我的上師對他說:“我很高興你來到我們這裏。你願意爲我祝福這個孩子嗎?”

   但是我說:“我不需要祝福。我需要食物。我餓得很。”

   我的上師說:“如果你在這個軟弱的時刻失去控製,你會喪失生存的戰鬥。請你把食物布施給這個和尚。先倒些水給他喝,然後再幫他洗腳。”

   我依照上師的吩咐做了,但是我並不願意這樣做,同時我也不了解這樣做有什麼意義。我幫他洗好腳,請他坐好,然後把食物奉上。稍頃我發現他已經四天沒有進食了。

   他用完了餐對我說:“上帝保佑你!從今後除非食物擺在你面前,否則你就不會感到饑餓。這是我給你的祝福。”

   他的話至今仍回響于耳際。從那天之後,我就不再像小孩子般受到食物的誘惑和束縛了。

   自私和無私,愛和恨間僅是一線之隔。越過它,你可以感受到舍已爲人,不求任何回報的快樂。這是最大的喜悅,也是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步。自私的人無法想像這種覺悟的情境。因爲他們停留在狹小自我的束縛裏。無私是世界所有偉大人物共同的特性之一。沒有無私的服務,做什麼都不會得到成就。如果所從事的行爲是自私的,縱然讀破萬卷經書也是枉然。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