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附錄 以觀想治療

  附錄 以觀想治療

  

   經典忠告我們以堅強的信仰、真誠的祈禱、喚起心理的影像等方法,來治療心和身。

   第一步是找出心理或身體的疾病——佛經所謂的“否定的對象”。負面的情緒和疾病都根源于執著自我,但在我們能夠予以纾解之前,必須先認清它們。寂天菩薩說:

   沒有找出罪魁禍首,

   你將無法體悟它的不存在。

   因此,在觀想正面的影像之前,我們需要了解心和問題的來源。誠如劄卡巴(Zhabkarpa)所說:

   如果你不能確定心的實際特性,

   不管你不做什麼良好的訓練,都不能擊中要害。

   這就好像目標在附近,

   卻把箭射向遠方。

   這就像小偷就在你家中,

   卻拼命在外頭搜尋。

   許多經典都建議把疾病觀想成某種形狀,例如汙垢。負面的影像一旦被五喚起,就可以用甘露和光之類的治療能量加以淨化。利美俄哲(Dri-meOzer)描述一種觀想,其中的力量來源是金剛薩鐮菩薩——無限真理和力量的化身:

   觀想光和甘露從菩薩的身進入你的身,淨化裏身的業障。……你的身受到加持,成爲金剛身、佛身。來自菩薩語的光和甘露,淨化你語的汙染……你的語受到加持,成爲金剛語。來自菩薩意的光和甘露,淨化你意的業障。……你的意受到加持,成爲金剛意。來自菩薩各部位的光和甘露,淨化你把身語意執著爲“我”的染汙。……你已經受到金剛智的加持。

   在一篇治療的啓請文中,杜欽哲仁波切提到使用煙、火、風、水和甘露的治療觀想:

   菩薩(力量的來源)的手握著如意寶瓶,

   冒出芳香的煙雲。

   他燒掉我們一切的汙垢、缺點和煩惱。

   從菩薩的鼻子呼出智慧風,

   吹走我們一切的煩惱、焦慮和烏雲。

   從菩薩的嘴吐出加持的雲霧和智慧甘露,

   洗淨我們一切的疾病、惡業、煩惱、

   不和諧與失意。

   願一切汙垢被智慧或燒掉。

   願它們被強大的風力吹走。

   願它們被甘露淨化。

   十八世紀一位偉大的禅修法門作家澤旺·桌珠(Tse-wangChokdrub)描寫治療前的心理准備的需要——特別是透過專注來修止觀。

   爲了去除昏沈,你必須強力、全面而專一地把意念放在心輪。爲了消除心的放縱、興奮或狂亂,你必須強力、全面而專一地把意念放在臍輪。但你的專注變得專一而堅強時,心就既不會昏沈,也不會吊舉。

   澤旺·卓珠提供一個實際的治療練習:觀想我們自己是佛,相像在我們的心輪有代表佛的菩薩心的“伅”(Hung)字:

   爲了治療身體疾病,首先觀想並看到你自己就是佛。在心輪觀想有一個米粒大的深藍色“伅”。如果你的病是熱性的,就觀想有一個米粒大的白色“伅”字從深藍色“伅”字射出,繞著你上半身的每一個部位,吸走一切疾病,就好像磁鐵吸走鐵一般,從你的頭頂離開,消失于太空之中。然後,呼氣。如果你的病是冷性的。就觀想有一個紅色“伅”字從深藍色的“伅”射出,繞著你下半身的每一個部位,像磁鐵一般吸走與冷有關的一切疾病,從你的“下門”離開,消失于地球的深處。如果你某一個部位(如手臂)疼痛,就觀想在痛處有一個黑色的“伅”字,吸走一切痛,從你的指尖或眼睛離開,消失于太空之中。

   澤旺·卓珠也描述如何把我們的覺察融入痛苦。他談到消解于“大印”(GreatSeal,佛教術語,意爲“開放”):

   不管你正在經驗什麼疾病,或它産生的原因和條件是什麼,發生在你幻身上的一切痛苦,都是因爲不了解真理而産生愚癡才發生的;一切痛苦之所以發生,全都是因爲執著自我,而後産生煩惱、執著和嗔恨。接著你必須進一步分析。如果你說:“所有這些痛苦的根源都是執著自我,我將舍棄它。”那麼所謂的舍棄者,就是因爲執著自我才生起的。舍棄執著自我的正確方法應是:不管你正在經驗什麼痛苦或疾病,都不可以有任何思考,你只需要觀想(正在經驗的)痛苦者和痛苦本身的結合或一如,既不接受(正在經驗痛苦的自己),也不拒絕(痛苦)。強力而專一地把你的心專注在那個結合之上,就是毫無限製的一如和開放,如此一來,痛苦本身和經驗痛苦的人的概念,全都融入“大印”的廣袤中,沒有接受自我和拒絕痛苦的任何分別。這將切斷跟執著自我的連系。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