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一致和努力
我們面對問題時,總是急著尋找解決方案。但一等到那些問題減輕時,我們就忽略了加強保存我們的治療能量所需的訓練。當問題重新泛現,我們就責怪該法門:“這個法門我修了許多年,但還是有同樣的問題。”錯誤不在法,而是在人,因爲他已經離開了治療的訓練和隨之而來的利益。
我們必須維持在任何訓練中所養成的一切正面習慣
一旦你訓練一只小狗不可以跳到桌子上,你就必須始終一致地絕不允許它跳上桌子,否則它就會被糊塗,而它經由訓練所形成的習慣就會而遺忘了。因此,我們必須維持在任何訓練中所養成的一切正面習慣,就好象每個月我們都必須繳保險費,才能確保老病的安全。
只有在我們充分發揮生命能量,並致力于修行時,即使是每天只花幾分鍾的時間,心的穩定性就不會消失,反而將繼續加強。
即使我們不是出色的學生或聰明的禅修者,但如果能夠持續練習,會比那些自稱是智慧的學者和弘法者進步得快。貝珠仁波切(PaltrulRinpoche)引用西藏佛教中陰救度法傳承的創立人吉梅·林巴(JigmeLingpa)的話:
不精進修行的人,
智慧、力量、財富或加持都幫不了他。
他就像一位有船而無帆的船長。
西藏諺語說:
學者到頭來還是兩手空空如也,
真誠者即使面對須彌山般的挑戰
都可以將它搗碎成塵埃。
如果精進修行的話,即使頭腦簡單,都可以抵達我們的目標。朗宗巴(Lamchungpa)的故事正是如此,他是古代十六位阿羅漢之一。他只是清洗其他比丘的拖鞋,就了解“善逝”(佛陀)的教法。第一世達賴喇嘛重述這個故事:
朗宗巴的心非常遲鈍。佛陀的許多弟子放棄教導他。因此,佛陀就教他清洗其他比丘的拖鞋,並複誦兩句話:“塵埃已經洗清。染汙已經洗清。”他花了很大的功夫才記住這兩句話。如此工作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有一天他的心中突然出現一個念頭:“哦!佛陀說“清洗塵埃”和“清洗染汙”是什麼意思呢?這時指裏面(心)和外物(拖鞋)的塵埃和染汙嗎?”當下他的心中出現叁個新偈子:
這不是泥土而是貪欲的塵埃。
塵埃是貪欲而不是泥塵的名字。
已經把塵埃清洗幹淨的智慧者
在善逝教法中證得覺醒。
這不是泥土而是嗔恨的塵埃。
塵埃是嗔恨而不是泥塵的名字。
已經把塵埃清洗幹淨的智慧者
在善逝教法中證得覺醒。
這不是泥土而是愚癡的塵埃。
塵埃愚癡而不是泥塵的名字。
已經把塵埃清洗幹淨的智慧者
在善逝教法中證得覺醒。
然後,他努力思維這叁個偈子的意義,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這是一種完全淨除情緒和心理痛苦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