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觀 想
觀想是一項最佳的的治療工具,可以將我們的心理模式從負面轉向正面。有些初學禅修者,把觀想看成一種困難或不尋常的心理活動。實際上,它是十分自然的,因爲我們一直以影像來思考。當我們想到自己的親戚朋友,或想像自己置身在可愛的海灘或山中的湖邊時,我們會在心中十分清晰地看到這些影像。在禅修中,我們是爲了某個特殊目的而觀想,但其心理過程是相同的。透過練習,我們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雖然觀想在西藏佛教修持中源遠流長,但對佛教不了解或不感興趣的人卻發現這個技巧相當有幫助。譬如,某些職業運動選手會借用觀想來改進他們的表現,充分展現他們的潛力。
正面的影像,可以在各式各樣的活動中,啓發各式各樣的人們。我認識一位波斯頓的音樂教師,她利用自己的即席演出方式克服怯場。雖然她是訓練有素而且聲音甜美的歌手,卻十分畏懼每周一次在當地教會唱詩班的領唱角色。在一次安息日彌撒開始前,她哭得非常激烈,讓她突然體悟她的恐懼已經變得多麼具有殺傷力。就在那當下,她決定要自我欣賞!因此,她坐在安靜的地方,想像自己成功地領導大衆禱告,以她感覺愉悅的方式把歌唱出來,而不去過分憂慮練唱時覺得很難的曲調。
她想像對自己的歌唱十分有信心的樣子。在她的心中,她聽到自己的美妙歌聲,帶給大衆喜悅。她想像整個彌撒的情景,並因爲能夠與每一個人分享音樂,而感受到一種可愛的、豐沛的喜悅和啓發。
以溫馨和全心全意喚起正面的影像,是觀想時最重要的一點
她現在覺得唱歌很快樂,即使在表演之前感到有點緊張,也不受到幹擾。她在課堂上建議她的音樂課學生們,也利用他們的想像力來學習如何變得更放松,進而把喜悅帶到歌唱上。
在禅修中,最好是眼睛睜開或半開,以便維持清醒的狀態,並安住在這個世間。不過,對初學者而言,首先閉上眼睛可能比較有幫助。以溫馨和全心全意喚起正面的影像,是觀想時最重要的一點。將你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心的對象上,全然融入其中。讓心和對象合而爲一。如果不認真或分心地看著心中的影像,我們的專注就是有限的。這就好像我們只是以眼睛而非全部存在,空洞地凝視一個對象。西藏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說:
耶喜地上師(MasterYesheDe)呵斥某些人禅修空洞一片,他們只是以眼睛瞠視前面的影像。“住于觀想”必須在心中發展,而非僅在眼睛之類的感官上。
特別是對初學者而言,關鍵在于感覺你正在想像的東西的現前。你的觀想不必然要用力或仔細;重要的是心中影像清晰而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