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第二天念完經,又有這麼大一塊面積掉下來。”智悟師用手比劃著,比銅錢稍大一些。“我把掉下的頭發留下了。他們不讓留,不讓留我也留,這是我媽留給我的紀念呀……”
修頗瓦開頂,我雖未親眼看到吉祥草如何插入人之頂門,以前讀蔣維喬(1873-1958)先生著的《因是子***法》,書中他對自己修頗瓦法“開頂”的直接感受描述相當具體,給我留下的印象亦相當深刻。
我在一九叁叁年(61歲)也曾從諾那上師學習此法,但只教以法門,叫我歸來自習,未有成效。到一九叁七年(65歲)的春天,聽見聖露上師在南京傳授這法,已傳過四期,都能夠克期開頂,第五期又將開始,乃趕往南京,即日到毗盧寺頗瓦(譯音,意即開頂)法會報名。
四月一日到毗盧寺受灌頂禮。……
從二日起,就在寓中閉門不出,專誦此咒,直至九日上午僅誦滿六萬二千遍,下午即移居毗盧寺。同學共到39人……上師爲余等剃去頭頂之發,作小圓形,蓋爲日後便于觀察頂門的能開與否,可預備插入吉祥草的。
十日,開始在寺中閉關……
十五日,第一座時,覺頂門有孔;第二座時,上師移坐窗外日光明亮處,依次傳喚各人前去開頂,插吉祥草爲記。凡頂已開的,草自然吸入而頭皮不破,我也在其列。今日第一次開者28人,余11人草插不入,尚需再修幾座。……
十六日,我等已開頂的仍入壇助力。第一座時,開頂者複有九人,最後一比丘、一女居士尚不得開。……上師將這二人移至自己座前,親自加持,再修一座,並由已開的人全體幫助,始勉強開成。
蔣維喬先生一生執教,爲人耿直不阿,不打虛诳之語,他晚年的自述,當是可信的。由上述記載可看出,修頗瓦法能否開頂,主要取決于兩點,第一,本人的修持與根基,第二,上師的灌頂與加持力,比較起來,上師的灌頂和加持似乎更具有決定性的作用。39人,經上師灌頂加持和自己認真修持,半個月後基本上都開了頂,應該說該上師的加持力和這些弟子的修持與根基都是相當不錯的了。
不過,這幾十人能夠開頂,畢竟跟他(她)們自己的修持也是分不開的,十幾天誦咒、打坐、觀想等等,極大地調動了自身的積極因素,與上師的加持融合在一起,促使身心發生了質的變化。
那麼,人死之後,何以仍可開頂呢?人死之後,由一活的生命體變成一具無知覺的屍體,其自身當然已談不上還能有什麼作爲。不妨說,這一變化,就完全來自上師對死者念經誦咒所起的作用了。如果說,這念經誦咒的“力”對一般人來說尚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那開頂、脫發,豈不就是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物理現象了嘛!
聽藏地的活佛與堪布說,藏密中屬于高級的法門多得很,頗瓦法在密宗的修煉中還只是一種比較一般的法門,修開頂之後,其最大的益處是臨終時人的神識可比較順利地由此離體出走。有一本名爲《印度度亡經》的小冊子,對此敘述頗詳。
智悟師的母親被上師念開了頂之後,她的屍身再無保留之必要,遂在當地以火焚之,複歸于高原淨土中矣。
此時,眼淚象泉水一樣從智悟的眼睛中流淌出來,止也止不住。她自己都覺得奇怪,從母親去世直到火化的那幾天時間裏,她居然沒哭過一次,沒流過一滴淚。
“都說我媽去得非常好,很多喇嘛都羨慕我媽呢。從法理上,我也明白,但從感情上,接受不了……我媽火化之後,我不停地哭啊哭啊,一天不知要哭多少次。在我最難過的時候,有時真恨不得從哪座山上跳下去自己也甭活了,這時上師又給了我加持,那真是沒法說,我心中的痛苦馬上減弱了……”
“你媽去世四十九天還沒到吧?”
“沒有。上師說要給她念四十九天經,現在每天還在念呢。上師的加持真是不可思議,我媽在醫院裏時,脖子已經很硬,可拉到這兒,上師爲她念完經後,她的脖子變得可軟可軟啦!一直到火化那一天,她的身體還是暖暖的,就象活著時一樣。”
“本來,是你媽送你來出家,結果她也出家了。”
“是呀,她還比我先出家哪,上師先給她授的出家五戒哪!”說到這兒,智悟師忽地笑出聲來,但我覺得她的笑裏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有人說我爸----這老頭一下送走兩個!”
“你爸回去啦?”
“回去了。本來我想留他多呆段時候,可不行,家裏還有哥和兩個妹,總要回去交待一下吧……”
過了兩天,在供銷社大院裏碰到智悟師時,我問她:“能把你媽媽掉下的頭發讓我看看嗎?”
“可以。”她二話沒說,回屋裏拿出一個小紙包,打開,裏面還有個小紙包,再打開,小心翼翼地托在手上,讓我看,是一小團灰黑色的頭發。
我凝視了一會兒,心裏在想,究竟是一種什麼力,讓它掉了下來?爲什麼能開頂?爲什麼會脫發?神識的出走跟開頂脫發有什麼關系?……我覺得這團頭發有點亂,就問:“你爲什麼不把它梳理一下?”
“有點亂,是不是?”她說,“出門時沒帶梳子。我想我要出家了,剃個光頭,就用不著梳子了。”
我點點頭,回到我住的屋裏,從旅行袋裏找出我出門時妻子要我帶在路上的一把小梳子,送給了智悟師。
後來,智悟師跟我說起她以前曾作過一個奇異的夢,來這兒後得到了應證。
那是在九0年,她皈依佛門之後,天天念佛,人的感覺特別好。有一天夜裏,她夢見自己從空中來到一個從未去過的地方,那裏有一座山,山下草地廣闊……前幾年去五臺山時,她問過一個師父,她夢中的那座山,在什麼地方?在夢裏,她飛過去時太陽已落山,天快黑了,朦朦胧胧,但一切景物都看得很清楚。那師父說:夕陽落下去的地方,是山西,五臺山就在山西麽!但是,她把整個五臺都找遍了,也沒看到夢中的那個地方。
來到壤塘後不久,有一天傍晚,父女倆因心境不好,到草坪那兒去散散步。她驚訝地發現,眼前的景物,跟她七年前的夢境竟然完全一模一樣!
“那邊是山和樹,那邊光光的,當時一個人就是那樣過去的,跟我夢裏見到的一丁點都不差。”她邊說邊用手比劃,“我當時噌地從山那面跳過去,跳到下面,是個大草坪,再往前,我以爲是條河,但我沒走過去,這次我走到底下去看了看,沒有河,只有幾塊石頭,腳一踮就過去了。回上來,我在上師住的那個地方,望著眼前的景物,站了很久很久。整個山況,那真是一丁點也不差啊,就是前面沒有房子,光光的,不象現在有一大片房子。”
“夢中你能飛?”
“是的,那時也不知咋回事,一到晚上,我就經常飛出去,在空中飛來飛去,能看到很多東西……”
“那次夢中的景象,對你印象很深,是不是?”
“印象確實很深很深,過了七年我還記得清清楚楚。”
“這就是說,你有意去找沒找到,無意之中卻看到了,是不是這樣?”
“是啊,那天傍晚,我倆真是在屋裏呆得無聊,很悶,我就陪他去外面走走,走到大草坪那兒,嗳呀,怎麼一點點都不差呀!”
“過兩天,等天氣好時,到大草坪那兒,我給你拍張照,留個紀念。”
“給我拍照?”她大笑起來,“不用不用,我很少拍照。那個地方,已經永遠永遠留在我的記憶裏了……”
《二、“我媽當場開頂,頭發掉下一小鬏……”》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