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贊
無量恩德無等師 世代冶煉修心海 複溢近傳阿逸多 妙音心藏融合江
不退持傳金洲足 阿底峽與迦當兄 至尊宗喀等諸師 叁門恭敬意常供
此等無余諸心藏 複藏修心七義法 廣釋爲廣利他人 願成具緣安樂依
洛桑嘉措 造
修心七義教授 第一講 一九九五年十月十四日
切卡瓦 造 洛桑嘉措 講授
今天講授修心七義這是你們這次請的法。修心七義是濃縮涵蓋了一般大乘佛法,以及菩提心的修持,共分爲七個部分:一、加行。二、正修菩提心。叁、違緣轉成菩提道用。四、明一生之修法。五、明修心之量。六、明修心叁昧耶。七、明修心學處。所以名爲修心七義。
修心七義是因阿底峽尊者請法而傳,阿底峽尊者傳仲登巴,仲登巴傳博多瓦,一直到切卡瓦都是秘密口傳,只對修持到某一程度的人才傳授,一直到切卡瓦止。切卡瓦認爲這法門能利益很多人,所以才造頌正式對大衆宣說。說真的,聽這法門的人,是大乘修學者,要有決心對菩提心的修持,並對大乘教法有相當基礎的人。如果不具有這些條件,可能會很難容納于胸懷,而且太深了。我以前在西藏時聽伶仁波切教授,當時我覺得光是說說而已,根本辦不到的,所以不太注重,也就不管它。到了印度之後,又聽法王講授,後來有位拿修心七義來問我,當時我解釋時,內心思惟法要,仔細去體會,認爲是可以做到。從此之後,我重視修心七義。第一次講授是在香港對廣論班同學,這是第二次講授,可能比第一次好,但修行就不一定了,不過說的一定比第一次好。
第一、加行
加行部分有很多種,每日如何修持中,有一種六加行修法。六加行是每日都應用的:
(一)安置佛像。清掃住處並安置身語意叁種所依。先要安置佛像,如果自己有佛堂最好,佛像佛龛要整理清潔。這方面雖然不用說,你們都會比我幹淨,但還是要說。一般外表整理幹淨,布置莊嚴,都是爲客人,意樂不同。佛龛整潔是爲諸佛菩薩歡喜,對修心也有幫助,應該整潔。當你除去塵埃時,心裏想我在除心中的煩惱,供水倒水時觀想我的功德一直增長。不管在打掃整潔時,都是爲斷一切煩惱,斷一切罪障。身體本來不淨的,無法清除的。改變我們以前的意樂,整潔是爲令叁世諸佛歡喜。佛龛上不要放置神像或父母像,我們是佛教徒,要安置教主釋尊像,以及諸菩薩像,如有位置可放置傳承上師像,有佛像讓人見到起虔誠心。我是你們上師,照片可以放,但社會上許多人不同觀點,引起毀謗,也因此使他人對叁寶生起輕慢之心,減低對叁寶的尊重,引起毀謗,也會讓我造惡業,所以不要放置,最主要是內心虔誠。佛龛上佛像按經典規定排列整齊,諸佛不會計較整潔不整潔,諸佛菩薩之像,就是他們的代表和象征。主要是表示尊敬心,也是積聚資糧。環境整潔,對我們修定心中不會混濁,智慧也會清新,有如此緣由。
(二)供品。布置正直供品並使其莊嚴。供品要來源清淨,不以詐騙、竊取得來。意樂不動,不是爲親友或他人稱贊而供,是爲增長自己福德資糧,把自己最珍貴的物品供養,盡自己能力而爲,排列整齊。供品不可摻雜悭吝的意樂,也不要存有比較心,好象同他人比賽,必須具純淨心的意樂。物清淨、心清淨、田清淨,積集功德是無量的。特別是供水的功德無量,萬物均依靠水生長,清淨的水具足八種功德,甜、涼、軟、輕、清淨、不臭、不損喉、不傷腹,智慧也具八種功德。供品如果目前沒有能力,心想以後一定要做。
(叁)正明皈依境。于安適座上身具毗盧遮那佛七法,並從特殊的善心中行皈依發心等。端正身體,結跏趺座,皈依及發菩提心。坐姿端正,注意出入息,令心平靜。第一步觀想面前釋迦世尊及諸佛菩薩獨覺聲聞,放光照耀自己,觀想細時,除了佛菩薩外,並觀傳承上師等。如果時間不足或無法細觀,就觀真的佛菩薩在面前,放光照耀自己。如果無法觀想諸佛在自己面前。例如無法觀想法王在你面前,則觀想法王住在達隆沙拉,自己向他祈禱,靠各自的心力。
正明皈依境有叁種:第一種是正明諸佛菩薩住于各自境界。第二是正明諸佛菩薩集聚于面前虛空。第叁是正明諸佛菩薩都聚合在世尊一體上,就如萬聚寶盆,攝其它一切寶。以大乘不共而言,一切如來爲主的佛寶,智慧波羅蜜多道果爲主的法,登地佛子爲主的僧寶,觀想這一切佛和菩薩都住于各自自性境界。或觀想諸佛菩薩來到面前虛空中,如同天空聚星般,然後觀想這一切佛菩薩都歡喜地看著自己,自己也坐在諸佛菩薩面前以後皈依。如此是按入行論般行持。這麼觀想也是諸大乘經論的密意故。觀想之後再行不共皈依、發心。若具有清明定力,可如同道次第資糧田中所顯般觀想後,對道次第傳承上師次第引發淨信心也可以,但不能如此地無缺陷之過。第二步皈依。思惟我無始以來輪回受苦,無法找到真正的皈依處,因此一直生死輪轉,無法脫離苦海。今因善知識指引,我已找到真正的皈依處,無錯謬的皈依處,我有任何災難,他均能救護,我今祈求叁世諸佛,一定不要放棄我,善巧攝受我。我找到真正依怙,我要歸投依靠他。我知道何者爲善,何者爲惡,何者該斷,何者該取。今天我一定要立刻皈依他,我爲一切衆生,我要皈依。心念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斷欲殊勝涅槃法,皈依殊勝衆聖僧伽。邊念邊觀想。我已經至誠皈依叁寶,生生世世永不離,遵奉叁寶教法實行。然後可以一直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同時也可以觀想叁寶功德,思惟今生已造惡業,可能墮入叁途,祈求加持救護,並求善根增長,聽聞正法,祈求淨修正法。觀想若模糊,可以看看佛像,再行觀想,只要好好做,叁寶一定會歡喜。
一般受現代科學影響的人,認爲看不到的就不存在的謬論,要對他們說有叁寶,很難令他們相信的;以前只要父母說有前後世,深信不疑。我到西藏叁大寺學習一段時間之後,佛教安立有前後世之理做了對比分析後,對有前後世更加深信不疑。後來到印度,聽到現代科學性的解說,又産生了很大的懷疑,但是再進一步取各自解說細心對比分析之後,對有前後世有很多的正理,因此對前後世生起更深信心。由此因緣,本人前後寫了兩本安立前後世的書,而且後一本比前一本更加深奧。釋迦世尊已無血肉之軀,身體是禅定而顯現,如果有善根的話,可以見到佛彩虹之身,我們沒有善根,要見到也只有凡夫身相。比如我們在夢中,到那裏並無阻礙。同樣的,佛身由禅定産生,亦無粗色阻礙。所以我們只要虔誠心,就會顯現,佛不須從遠方跑來。譬如月亮一出來,就可以顯現在湖水中,月亮同樣距離我們很遠。因此我在那裏,佛菩薩都跟著我,如果我做壞事,佛菩薩立刻知道。如果沒有叁皈依,不管做任何善行都不算佛事。早晨起床若能生起很強烈的皈依,發菩提心,整天有強烈的所緣境在心上,壞事也不敢作,行善功德也很大。所以早晨起床立刻到佛堂,端坐觀想皈依,如果沒有辦法,坐在床上也可以。如果不修皈依就修密法,可能會走火入魔,皈依對修密教特別重要。
(四)正明資糧田。正明資糧田的方法與正明皈依境相同,上面是爲了要皈依,此處是正明爲七支等供養。當皈依後要觀想上師等,資糧田即是積聚資糧的地方,福德所植的田。通常時間足夠時觀上師、傳承上師均在面前。可以觀諸佛是我的上師,他們顯現不同而已。
(五)攝淨積之要供七支及曼陀羅。1、禮拜。2、供養。3、忏悔。4、隨喜。5、請轉*輪。6、請佛住世。7、回向。使所修之法入要,應具足七支供養。正如人須雙手雙腳,才能成辦事業。1、禮拜。身禮,生起虔誠心,以身鞠躬頂禮,通常有大禮拜、蹲禮,若有能力,觀想自己化無數身,向十方無數佛禮拜是最殊勝。觀想自己化無數身,向十方無數佛禮拜。意禮,觀想每一塵中有無數佛。思惟十方叁世諸佛的功德生起淨信心,也是意禮。能觀想十方叁世諸佛功德有多大,我們的功德也很大,觀想諸佛要真的顯現出來。語禮,贊頌諸佛功德,化無量身,有無量舌,以微妙音聲稱贊。2、供養。觀想花香傘蓋供養十方諸佛。鬘,如寶石做的一串念珠。樂,就是法器發出的聲音以供養佛菩薩。塗香,就是香水塗在佛身上,但不是世間太濃的香水。傘蓋,遮雨及太陽。燈燭,是去除黑暗,不一定酥油燈,電燈也可以。燒香,香木燒出的香味即可。以觀想一切物積聚如須彌山高供養諸佛。這是有上供,不是最圓滿的。供品供養,不是爲了給佛吃,不供佛也不會餓,這是依世間法做。好比請人幫助,先送禮品,我們請求救護,所以先以供品供養。無上供,最主要的是依教奉行,只要教對衆生有益的法,都是無上供。煩惱要靠自己斷,佛不能把所證移到我們身上,如果自己依法修持,佛陀一定很高興。他希望一切衆生離苦得樂,我們自己能夠脫離惡道,或超脫生死,這是佛陀最歡喜的,這是無上供。教法是一切衆生快樂的根源,能夠護持教法,使教法久住,也是無上供。對一切衆生發慈悲心,也是無上供。佛陀所愛惜的只有衆生而已,我們能夠對衆生做些有益的事,佛陀一定歡喜。3、忏悔。禮拜、供養了,現在要忏悔無始所造墮業,求佛加持消除。如果不忏悔,積福比較難。我們造業是由貪瞋癡,主要由身語意叁門惡業。身惡業是傷害衆生事,語惡業是毀謗等,意惡業是邪見,不好的希求心。如出家衆不研讀經論,夢想坐高位講經說法,令人景仰,希望得到很多人供養。心不趣向研究經論,而希求意外名利。所以造了很多惡業,都是由貪而來。
貪心重連做夢都不忘記。有個人偷了錢,害怕人知道,藏在牆壁縫中,夢中也惦念藏錢地方,結果說夢話被人聽到。別人聽到就去取出來,偷的人醒來發現錢不見了。因爲意識中萦繞著惡念,就不可能有善行。
瞋心一直想害人,就是害人之心,對自己不喜歡的人,想他何時該受苦,當他人有不幸時,幸災樂禍,心想該受這種果報,口中卻說可憐可憐。以前有位蒙古出家人,受西藏一位老婆婆供養,她的女兒一直阻止供養。當她女兒死了,口裏說可憐可憐,心裏郄高興。後來他買點東西去慰問老婆婆,老婆婆說我女兒死了,因他心裏很高興,脫口而出:「正好!正好!」兩人就很尴尬。
一個人有比較心,隨時隨地都要想比他人強,比較心大的對于自己相等的人才會産生,差距太大就不容易起這種心。因此,人與人團體與團體之間,嫉妒心就産生了,紛爭就多了。有了比較心,善心很難提起,修定也無法安住,比較心是害人心的一部分。比較心及害人心生時,應多思惟他的害處。有的人心中起伏不平,是因爲有比較心、害人心或邪見所致。今年八月我到以色列,稱贊他們住的環境好,交通發達。他們覺得雖然如此,可是心中很苦悶,因爲有比較心。以色列人喜歡達隆沙拉,他們覺得此地人沒有憂愁。因爲西藏人不想發大財,野心也不大,所以他們活得很好,因爲沒有比較心。他們相信因果,以及法王常常教導,所以很知足。
邪見是否定因果、叁寶,對一切善行認爲無用。有些人以爲沒有來世,今生可能活得比較好,這種想法的人,這輩子不一定活得好,而且困難常會降臨他們身上。這種人都是法律約朿他,當警察在面前,可能表現很好,警察不在就胡作非爲,因爲他們沒有因果觀念。一層一層上去都一樣,最高到總統,仍須有人監督,所以他們利用權勢,不讓人民抗議。如果相信因果,即使無人看守,也不會胡作妄爲。對叁寶有信心的人,不管對安定社會,對自己的修持都很有幫助。自己有皈依心,想到叁寶能救護,活得也比較快樂。同樣的相信因果不爽,臨終心想今生做了許多善事,未造重大惡業,也能平靜安祥,更不會爲貪著財産,爲財産而牽挂。如果不信因果的人,臨終放不下世間的一切,焦急不安。
如果沒有邪見,善業則易積集,一旦邪見生起,則所積集福德,好比炎熱夏天的沙土,澆下水馬上消失了。十業都是身口意造作,實際上很細微的業,是無法表明出來。所以修心先要守護十善業,就像得一個器皿,所修一切功德都會儲在其中;七支供養的忏悔,努力去行,就很快成爲盛法的器皿。「往昔所造諸惡業」。不但自己造作,也包括教作、隨喜。「一切我今皆忏悔。」就是由身口意叁業去利益一切衆生。五力中的白善種子力,就是集資淨罪。4、隨喜。隨喜十方叁世諸佛菩薩功德,及二乘獨覺阿羅漢或有學功德,凡夫有功德也要隨喜。對佛菩薩隨喜不難,對仇人就很難,所以要對仇人功德隨喜。隨喜他人功德,自己功德隨著增長,障礙也會減少。對不喜歡的人的功德生隨喜心,這樣最好。宗喀巴大師說:「我們只付一點,可以得到很多,就是隨喜。」要了解對自己功德隨喜,也是很珍貴的。5、請轉*輪。諸佛都在轉*輪,沒人說法,我們就無法修行,但是對我們沒有直接轉*輪,所以要請轉*輪。許多福報不足的地方,不知請求轉*輪,因而感受痛苦。6、請佛住世。祈禱諸佛常在世間說法。諸佛菩薩對生死是自主的,但是祈求不要在我們的現分示現涅槃,如此對自主住世利益有情的諸聖者,有常久住世之緣起。7、回向。上面所做功德,回向無上菩提,是成佛之因。功德回向諸佛菩薩,好比錢存入銀行,非常安全。如不寄存,當我們生起貪瞋癡就沒有了。當你回向時,如同一滴水倒入大海中,在大海未幹之前,那滴水永遠存在,因此要把功德回向無上菩提;無上菩提是無限的,功德永遠存在。有兩個人出門旅行,各帶糌巴粉,一個人帶黑色糌巴粉,數量較少,一個人帶白色的糌巴粉比較多。那個帶較少的就建議放在一起。走了幾天,那個帶較多的人說:「你的糌巴粉可能吃完了。」帶黑色糌巴粉的人說:「你看裏面還有我的。」他很聰明,就能一起吃。
《修心七義教授 第一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