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智慧的能量 第叁章 樂與苦皆由自心所造 樂與苦都是空性的化現

  樂與苦都是空性的化現

  一旦認識苦的好處,就會稱它們爲好的,視它們爲好的,會使自己高興。這種快樂,全倚仗自己對問題好處的認知,及將之確定爲好。于是這樣思維:“這不是問題。我不苦,我很快樂”。這快樂源于自己的心,無自性的快樂。那看似有自性的快樂,其實是空的,它的存在全憑自己的感受,及如何將之命名而定。因此,快樂是空性的示現。

  苦也是如此,不思維問題的好處,而只覺得它們是幹擾時,會視他們爲真正的難題。對此特別的感覺你會將之命名爲“這是問題”。于是你所命名的那種感覺就出現了。如果你稱之爲難題,于是它就成了你的難題了。既然問題只不過是名言假立,即使它看似獨立存在的,但它完全是空的。由此,可以明了爲什麼苦也是空性的示現了。

  在審視或思維“我”時,這看似自性存在的“我”,其實是藉著假名的“我”。因妄執四大(地、水、火、風)和合的“我”,所以認爲它是真實存在。如果沒有四大,“我”這個名言假立的基礎也就不複存在,即使這假名“我”的心仍存在。一旦這心不存在,縱然四大皆在,“我”也早就不存在了。

  可以明了的是,四大之名相,是心以名言假立爲“我”。而這四大的各種不同的活動,只不過由思維將之命名爲“我正在坐”、“我正在聆聽教誨”、“我正在禅坐。”心只不過是依四大而假立“我”正在坐、聽、及禅坐。事實上,這個看似存在且做各種行爲的“我”,只不過由妄分別心藉上四大方假立的,僅只如此而己。“我"的存在就只是這樣。事實上,“我”,只不過由妄分別心依四大假立的而已。

  縱使“我”只是由妄分別心所命名的,但它卻看似有自性地存在。這看似有自性存在的“我”,不只因爲它是由心依四大基礎而假立的名言而已,其實是完全空的。“我”只不過名言所假立的。縱然它看似自性存在,但完全是空的,只不過是幻覺而已。“我”之中,毫無自性的成份,只是依四大而假立的名言而已。

  這空無卻又看似獨立存在的我,其自性其實是空的。“我”只不過在四大上,從事各種活動,曆經輪回,藉以修持佛法成就正覺而已,只不過是妄分別心依四大而假立的罷了。至此,可以很清楚的了解,所有以其他方式,使我看似存在的,也完全是幻覺。除了假名外,任何以其他方式存在的我,都是應當破除的。

  無論如何思維,總之一切事物的自性都是空的。因此,就這一點,沒有爲之起貪戀及惱怒的必要。應該完全棄絕煩惱才是(煩惱即貪瞋癡叁毒)。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