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慈法法師講解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慈法法師講解"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一、二)

  這是不虛作主持的教化。阿彌陀佛的願力來主持一切衆生,讓一切衆生絕無空過,因爲阿彌陀佛主持一切世間,所以稱爲阿彌陀佛願力成就。願力成就,就是照十方國無所障礙、聞名俱來我刹,阿彌陀佛這種利益的給予就是以名號而發起的。 這四句與《無量壽經》的四句話是相應的:“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論主以“觀佛本願力”來引發大家知道“其佛本願力”所在。觀佛本願力,讓大家通過觀察,得知阿彌陀佛的願力。

  現在我們念佛,若不知佛的願力,念佛就是沒有得力,就沒有發起利益的方便。念佛不知佛的願力,不知佛的光明遍照,不知佛的無礙光、清淨光、解脫光、超日月光、無間光、無邊光、無等光乃至不可思議光,不知道這種無量光明的給予與加被,沒有力度,念佛無力,不親近,不真實,發不起利益妙用,所以很多念佛不能得利益而說:“我念佛不頂用啊”。因爲不知道什麼叫佛的願力,不知道這萬德洪名的萬德妙用,雖然也“遇無空過者”,但是不能自知,不能明白的運用,雖然諸佛冥加亦得利益,但不能知。

  若是阿彌陀佛不是成佛十劫的加被,我們大家無以聽聞阿彌陀佛,無以行持“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沒有這個因緣,發不起這種殊勝增上因緣。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也是佛的本願力的加被。我們無始以來作爲輪回衆生,念念都是貪嗔癡慢疑,哪曾念過佛。若念過佛我們早已覺悟、早已成佛、早已出六道輪回,早已不在這顛倒妄想夢幻無明黑暗之中了,所以我們念佛也是佛念我們加持攝受我們所感應出來的利益,使我們成佛,引發我們念佛、加被我們念佛,若不然我們念的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從哪裏來的?從佛願力加被而來,是佛恩德回施而來,從妄想心中怎麼會出生阿彌陀佛?若認識到這種佛的願力的給予,使我們得遇阿彌陀佛萬德洪名的給予,若不如是,我們只能念貪嗔癡慢疑。

  很多人學佛不學習佛法,沒有得到佛法的現前利益,但是也在佛的光明之中。我們大家無始以來亦在佛的光明之中,但是在無明睡中,雖然佛的光明遍照,就象太陽普照大地,我們還在黑暗中昏睡罷了,無明睡使我們不能得見佛光。我們知道佛力,有如從夢中醒來,得見太陽的光明是一樣的。這是佛的願力所成就,我們得見光明,要有光明的加被,有佛這種光明給予,方能使我們得見,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亦複如是。

  “觀佛本願力”,也就是“其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在《無量壽經》上說:“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依佛的願力,我們方能聞名,方能發起往生之欲,沒有佛的願力、沒有阿彌陀佛國土,欲往生能生到什麼地方?只有六道輪回罷了。“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阿彌陀佛的願力使我們聞名。什麼願力?“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正覺”。沒有佛這個願,佛名我們也聞不到,怎麼能念佛?“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佛的願力使我們往生,使我們生起往生之欲。要知道佛的恩德,不知佛的恩德,念佛無益,盡是徒勞之舉,只作遠因。“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是佛的願力使我們聞名,是佛的願力使我們生起往生之欲。

  “皆悉到彼國”,這是佛願力成就所在。佛的願力使我們得到“皆悉到彼國”的本願力的加被、本願力的給予。阿彌陀佛成佛十劫以來,與一切衆生作依怙,主持教化無量衆生,使無量衆生得以往生極樂世界,乃至我們今天有因緣學習聽聞南無阿彌陀佛這種教化,亦是阿彌陀佛願力加被成就,若不如是,無有因由發起學佛之因緣,這是不虛作主持功德成就。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這四句偈子是《無量壽經》原譯本(康僧铠)四句偈子,它真正地宣化了《無量壽經》的內涵,是開顯淨土一法心髓所在。《無量壽經》四句偈子,是我們得見學習淨土必須要明白的中心教導。若是學習淨土法門不深知這四句偈子力量與給予,大家學習淨土法門很難得力。“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因爲淨土一法的確可以依這四句偈子來把它展開。

  善導大師是中國淨土宗第二代祖師,遠公之後大家稱爲光明善導和尚,他講了一句話:“一切往生善知識,莫不仗借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爲增上緣”,因爲大家不知道淨土法門的真義,所以現在人強執于自己的作業,而不信佛的願力,不信佛的果德,不去依照佛的果德的載負而發起虛妄的自我作業,多受虛妄的傷害,這種傷害給大家帶來很多對淨土法門的誤解。

  淨土法門是一種法,是爲了引發大家,借著佛的願力成就,借著佛的圓滿的加被,迅速得見圓滿的心性功用。淨土法門是一個法門,不是我們要辯個是非的因緣,現在很多人學習佛法,就以妄想情計作真作假,而不隨順佛教。不隨順佛教,怎麼能夠發起佛法的法益?衆生各個自以爲是能成就佛法,那佛法早已不名佛法,是名衆生法。佛法依佛教導來行持,方稱佛教。我們這個時代,所謂的末法,就是大家不依佛教的教誨,來自以爲是發起一些虛假的作業。我們的思想,凡夫的習氣秉性,無外乎是貪嗔癡慢疑惡見,若不如是,早已成就了。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與“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這八句偈子要反複地去對照,《往生論》的四句偈子是爲了解釋《無量壽經》那四句偈子,來開顯淨土一法的根本所依。“觀佛本願力”,也可以用《無量壽經》來解釋它,因爲經論互解。我們學習論,依經來解釋論,依論來學習經典比較方便一些。這“觀佛本願力”是以“聞名欲往生”而發起的所謂“遇無空過者”,它是互解的。“其佛本願力”是通過“觀佛本願力”。方能引發這種利益,因爲我們大家很少觀佛的願力,多是念佛觀自己的心,觀自己的作業,而不是超越自己作業,不是認識自己的虛妄、打脫自己的虛妄。觀佛的願力因緣比較少一些,觀自己的力比較多一些,“空過”的人不能說當下沒有,只是未來遠因,當下利益多發不起。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不光在這地方學,下去一定要對它深究,因爲得深究處一定要深究,如實信解,就會消除心中的疑惑,發起真實的法益。“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依佛的願力加被,使我們大家得以聞名,使我們大家發起往生之欲。“皆悉到彼國”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力所顯現的真實願力所在。“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是來描述“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能令速滿足”就是“皆悉到彼國”,因爲能往生彼國,一切願鹹能滿足。滿足,得以不退,不退就是“功德大寶海”。這種教化互相啓發,互相引導。

  ※※※※※※

  南無阿彌陀佛!

  (二)

  這是不虛作主持功德成就,因爲淨土一法與其它法門修持是不一樣的,仗借佛力的方法就是願力成就。打個比方,一輛汽車,是一個代步工具。我們乘借阿彌陀佛的願力,因爲阿彌陀佛的願力是已經完成的願力、成就的願力,成佛十劫,願力也是真實不虛的,就如可以載負我們的汽車是一樣的,通過一段的製造、組裝、磨合過程,就可以在路上運行了,大家坐在就可以達到目的地。佛的願力亦複如是,它可以載負我們,可以使我們這一念心性的隨順,可以達到智慧的彼岸,可以達到圓滿的功德,可以即得不退轉的圓滿加被,速得滿足一切功德,這是真實不虛的教化。不光經上這樣告訴我們,論上也是這樣提示我們,我們要正信佛教、正信佛語,隨順佛教,隨順佛語,磨依自己的妄想,也不能聽一些不了義教誨的方法,使我們誤入歧途。

  在淨土法門,若不放舍九界自力,那就是歧途,因爲淨土一法:“唯佛與佛乃能知,聲聞億劫思佛智,盡其神力莫能測,如來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開示”。淨土一法菩薩聲聞不能測知,我們若不能隨順佛教,那就是從生盲,真是佛所說的可憐憫者,就是給一個大的利益也不要,真是從惡道中來。我們莫把自己推到惡道中,要珍惜自己的法緣,真正仗借佛力。

  我們知道《楞嚴經》是智慧的教導,是整個佛教智慧的濃縮部分。《楞嚴經》從七處征心乃至二十五位圓通,最主要引發我們大家歇心,告訴我們無須頭上安頭,但是大家不能知道歇心的方法,所以阿彌陀佛通過無量兆劫的修持,二百一十億佛國土的彙集,通過五劫的思維,把他的一切功德圓成濃縮于六子萬德洪名之中,使我們聽聞者鹹得萬德,鹹得歇心的這種方法。阿彌陀佛給我們的是一個歇心的方法,使我們得到真實具足的萬德、無有空過的萬德。這種光明名號萬德的回施,十方諸佛都來給我們作證,稱贊此不可思議功德,稱贊此不可思議攝受法門。

  這萬德洪名,大家真正能念能聞,當下鹹具足一切利益,鹹得一切圓滿,是大家一個歇心之法,所謂往生利益必得成就。我們聽聞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就是往生的保證,就是被阿彌陀佛攝受的條件。聞名與持名鹹得同樣的利益,因爲這萬德的回施通過聞名或持名當下頓入,所以“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這是決定無疑的,因爲諸佛如來是真語者、不妄語者、不異語者,究竟不說異語之教誨,如此之利,就所如此之教,諸佛如來決定無虛證因緣。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這也是真實不虛的教誨。大家若能作如是信,可以得到往生本家本國的保證,因爲阿彌陀佛所發誓願“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怕大家不放心,阿彌陀佛才發四十八願,以四十八願作證,隨順大家回施利益,他的根本願望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之所以成這樣的佛,就是立個名,使大家聞名往生,這個易行之道難信就在這個地方,聞名即得萬德,聞名即得往生的決定。聞名,極樂世界就是我們大家的本家本國,因爲聞到萬德洪名,那就是佛是願力的加被。願力加被必使我們生欲生彼國的真正的萬德,這個欲的成就,就是識得本家本國。極樂世界就是我們大家的本家本國,因爲是我們的本心所現,也是阿彌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最徹底的保證。

  這保證使我們安心,所以淨土一法依善導大師實施的教化是安心、起行、作業。先安心,以佛的願力,以佛的萬德洪名來安心、歇心,這樣再來念佛就是報恩念佛。爲報佛恩不爲自求,頓時超越人法二障,頓時超越五十二陰域,迅速地圓成佛道,乘佛願力迅速達到不退轉的目的,這真是不可思議的方法。若依我們凡夫情計,是無以發起生信的,稱爲“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這是十方諸佛乃至阿彌陀佛通過種種善巧,給我們安一顆心,給我們一個歇心的方法,使我們歇心。歇心即菩提。什麼歇心?阿彌陀佛給個萬德,給個圓滿的國土,給個圓滿究竟的去向,滿足我們成佛的一切所需,使大家得到歇心。

  段文字叫作不虛作主持功德成就,是淨土法門根本綱領性教化所在,大家莫把它輕易放過,因爲淨土一法就是圍繞這四句話展開的,《無量壽經》也就是以這爲中心而展開的。若是明白這四句話,再來看《無量壽經》就會發起無量的法喜。有文化的好好看五種原譯本,就比較方便一些,在這地方深刻地告訴我們,緣阿彌陀佛的大願能滿足一切衆生之願望,能滿足一切衆生修行成就的願望。在《無量壽經》有一段話,我們要好好去看它,是乘佛的願力、乘佛的成就迅速達到目的,達到歇心、安心的目的,因爲給我們安心,就是給我們安一顆菩提心、圓滿心、光明心。使我們得見自己的本心佛心。若不是學習淨土法門,真是迷茫。

  南無阿彌陀佛!

  

  

  

《慈法法師講解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