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法法師壬午年結夏說法選錄-- 談“往生”
“往生”二字,在我們淨土法門,可能是一個首選的課題。大家對“往生”二字的認識可以說是無量無邊,也可能一個人就有一種認識,但究竟這個“往生”二字如何來作一個完整的相應的認識呢?
《無量壽經》對“往生”二字的解釋比較清晰,也比較准確,這個准確是通過比較而說的。“諸有衆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
那麼這個“乃至一念”,何爲一念呢?用圓教的說法“一即一切”,就比較好解釋。
過去在經典論著上都有解釋這個“一念”。于一念處,無所留駐,于諸相無相處得以安立,于安立處亦無安立,亦無取用,此是一念、清淨、智慧,是爲一念真實。這個真實,就是“往生 ”。
“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這個“不退轉”,也可以說是一個標志,往生的標志,一念決斷娑婆的標志,雖然身在娑婆,已是極樂中人。這種決斷心,就是往生的顯現,非是生命的結束,乃是無始劫來輪回意根徹底的決裂,在阿賴耶識裏決裂,象宗下說的“五八果上圓”(五、八指阿賴耶識與身口或者眼、耳、鼻、舌、身).
你說我徹底決裂不了怎麼辦呢?那就心作心是,在意根上來調整它。以安心而發起決定往生心,如是存念,就是第二種方法。
當下一念決斷,身在娑婆,種種幻化境界一時脫落,不被善惡二緣,或說親疏二緣所騷擾,于親疏作清淨觀,于怨怼作慈悲觀,以此因緣回入清淨是爲往生心,此是即心安立。
不得安立,那麼隨順即心,能不能隨順?下面的叁輩之說,雖是佛力的攝化,往往我們喜歡逃逝,那我們就運用自己的意根、執著,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在提醒我們往生心。就是運用“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的心,運用這個加被、提攜,來歸攏自己的心性,無所障礙。運用這個“照十方國”,饒益自他,自他二利。如此“往生心”亦是不可思議,這個地方就是歸到事串習上。用這種串習,是因爲大家不敢一時脫落,徹底靠倒,如滴水投海,于空回空,乃至不堪收拾了。
真正南無之人,已是決裂證悟之人,決定沒有回頭之機,他已經徹底地放下心來,一滴水投入大海,他再也逆不到自己的身心上來,這個地方佛不可見,衆生不可見,是非大小不可見。所謂全體兼融,清淨回施,這種心引發不出來,就心作心是。
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以阿彌陀佛光明名號,“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的心性來作隨順。我們隨順這個光明無所障礙的果德來運用自己的生命。
所以淨土一法,惟是隨順之教。因爲佛的果德,不可以作解,不容你商量,不容你思惟,只是隨順。在隨順的時候容你思維、容你商量、容你作解。要是我們沒有隨順的因緣,是沒有商量的機會的,是沒有思維的機會的,更沒有情計的機會,因爲那是錯、錯、錯。
何以故?佛果唯佛與佛能知,菩薩、聲聞尚不知解,我們怎麼能測度呢?
隨喜佛的果德,現下安穩,無所挂礙,先讓這顆心歇下來,于一切生死決定無所怖畏,是爲“往生心”。
往生法非“送葬品”,即現生出離生死苦海。
許多人把淨土法門信成等死的宗教,把“南無阿彌陀佛”當成了“送葬曲”。
等待往生,是最可恥的。
此時不能決定往生,四大解體,痛苦舍報時更無把握。
往生是個心、是個法、是個佛果。
一腳踏破生死,當下安穩。
往則必生,回則必見。
現前一念心,決裂生死,是爲往生心。
無上菩提心就是往生心。
心安立于大覺位,佛心的回歸就是往生心。
修證什麼?修行就是認識、運用往生心。往生心就是菩提心的運用、隨順。
以報德認許我們的發心。
能隨順法性者不須修持。
能隨順佛果者不須修持。
能隨順佛願者不妨修持。
往生的決定,就是金剛心。南無,即是等持、歸入。
非得安心不可,輪回大可怖畏。
珍惜現在的好時光。現下一刻你不尊重,未來是烏有的。
願一切衆生往生佛國,是菩提心;一切衆生能往生佛國,是佛願力。
現下決斷就是最後時,就是臨命終時。死時不決斷不是臨命終時,而是輪回的重新開始。
一切教化莫不是啓發人的現前心智,等待死後往生,是毀滅世間,是動搖佛法的基礎。
都說自己死後往生西天後才回來度人,現下佛果是幻影,未來才有真實,這在漢地已經定格。淨土一法被人玩弄了 ,被情計染汙了,令人迷悶。死了以後再用(佛果),肯定不是佛法。
現前一念不能與佛相應,以後怎麼能相應。
自心現前安立,當下決定往生,此時此地即可饒益世間、利樂有情。
一念向往,光明決定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