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心見性的真義
修行是爲了明心見性,明心就是讓我們的心能夠回複到清醒明覺。明心是個過程,重點是在後面的見性。見性不是見到自我的自性,不是去見個什麼不生不滅的佛性;見性講的是見到宇宙大自然的法則;見性就是看到大自然的真理實相。這是過去的佛可以看到、體證到;未來的佛也可以看到、體證到;現在的你,當然也可以看到、體證到。見性——這個大自然的法則,它是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也必然如此。
你要與佛陀心心相印,與善知識心心相印。這個相印,不是去印證善知識個人的法,法沒有個人的,沒有所謂密而不可傳的,我也沒有什麼法可以給大家。因爲這個法是大自然原本就存在的,它不是佛陀所創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創造的,更不是我空海所發明的。那是大自然原原本本就存在的實相,只是當你不了解的時候,你就背道而馳,顛倒夢想。今天修行就是要把這個錯誤的知見,把它扭轉過來;修行邁向解脫的整個過程,重點就是在于轉念,而不是去求神通、求感應、求禅相;不是去求打坐的時候,你腦海裏面的光明、光芒,那些都只是禅相。修行的重點,是讓你那貪瞋癡汙垢的心漸漸的澄清、甯靜下來,放下那些偏見、放下那些成見,用很純真、純樸、甯靜的心,來看大自然的法則、來看實相。這才是明心見性真正的意義。
開悟不是在打坐的時候,産生一些禅相、産生一些光芒,就認爲是開悟。那都是被一些禅相、假相迷惑住了。開悟講的是,你以一顆沒有雜染的心、以一顆甯靜的心,真的去體悟到大自然的法則、大自然的實相,看到萬事萬物的實相。這時候,你就會如其本來的來看待萬事萬物的實相。你能夠這樣做,那就是如來啊!所以我們不要把成佛想像得很難,把它變成很抽象,也不要去扭曲自己、壓榨自己,然後變成釋迦牟尼佛的那個形像。成佛不是那樣啦!成佛只是成爲一位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的覺悟者。至于覺悟的內容、品質是什麼?那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在外相。
覺悟的內容最重要的兩個法印:第一個是無常、第二個是無我。這兩個法印你要徹證,你才能夠來到無爲的世界。也唯有進入無爲,你才能夠體悟到什麼叫做涅槃寂靜。在你還沒有體證到無常、無我之前,你所了解的涅槃寂靜,那都只是你頭腦裏面的知見。所以我們今天就是要把聞思落入實修實證——“先知法住智”;也就是聞思之後,你要實際去親證無常、無我。“後知涅槃智”,就是你能親證無常、無我之後,你自然的水到渠成就能夠體證到涅槃、無爲、空。
在這過程中,你一定要明心見性,而明心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四念住的禅修。當然其他方便法門我們也不排斥,但以佛陀來講,佛陀非常強調、非常重視四念處的修法。以空海走過二十幾年的修行曆程來說,也發現真的四念處的修法,它是開發我們明覺最有效、最有效的方法。要知道,四念處它是綜合性、全面性展開的修法。那是要開發我們的覺性,讓我們醒過來;讓我們清醒明覺的活在當下。尤其身念住、受念住更是開發明覺的第一個步驟。今天大家就好好的把身念住做好,你的功夫做得越紮實,你後面的體證就會越深入,明天再做心念住。身、心這二念住做好之後;再來法念住就容易開發,你就可以實際的去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