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修開示 把心收攝回來

  一、 把心收攝回來

  1.概 說

  禅修就是讓我們的心甯靜下來,這是一個“止”的過程。“止”只是開始,下一步就是要觀。所以我們第一、二天著重在“止”的方面,讓大家的心能夠漸漸的收攝下來,讓你那動盪不安的心能夠澄清、澄靜下來。再來,我們就是要止觀雙運,實際的去體悟佛陀所跟我們開示的叁法印。你要進入無常法流,就要實際去體證無常法印,不要只是在知見上繞;不要只是在岸邊觀看,你要跳下去啊!所以,我們的禅修是重視止觀雙運,要實際去體證。這個“止”的過程,你不要疏忽了。你不要以爲:“我們平常都在打坐,這個沒有什麼啊!我要求一些神通、求一些感應、求一些禅相啦!”要知道,那都是屬于世間法的禅修、禅定。在“止”的過程,記得!你越能夠無所求,你越容易靜下來;你越能夠放松,你越容易靜下來。所以在“止”的過程,我們是用出入息法來切入。這個方法很簡便,最省力。你走到哪裏,你都可以把你的注意力收攝在出入息上面。

  所以從現在開始,大家就把那個到處攀緣的心收攝回來,把它放在你的出入息上面。這個點你要放在鼻頭上也可以,要放在丹田上也可以。如果鼻頭、丹田這些你都有經曆過、都有覺察到,你要把它擴大到全身也可以。這一、兩天你不要把心放得太開,你要把心收攝下來,先在這個五蘊身心上面,把這個點先做好。如果一開始你就放,那你後面的力道不容易出來。一開始要先收,好像箭要射出去,你必須先向後拉。我們後面幾天會到戶外禅修,那是屬于比較放的階段。但如果你沒有前面這兩天的收,你後面的放,不會有力道,所以不要輕視這兩天的收攝功夫。

  收攝六根,可以讓你的覺知力慢慢的開發出來。而這個收攝功夫,如果你是放在呼吸上面,還可以讓你的覺察力能夠不斷的提升,變得很敏銳。至于收攝的過程,大家可以用一個以前可能你們都有玩過的一種遊戲。就像用放大鏡,或是太陽光來照射一張紙,這樣的照射因爲它的光是開放的,所以那張紙它不會燃燒。但是如果你把陽光透過放大鏡聚焦之後,它就能夠起作用,那張紙它就會燃燒起來。同樣的道理,你這兩天好好地把心收攝下來,你就會産生定力啊!而這就是開發智慧的力量。當你有定力,你才能夠深入的去體悟、去見法,所以你不要輕視前面這個定的基礎。

  在這修“定”的過程,大家要注意幾點:不管你的注意力是放在鼻頭,或是放在丹田;或是全身,你可以自由調整。重要的是不要用力,要放松。像現在有的人眉頭還是皺得緊緊的,要放開,不要濃眉深鎖。你用力的話,你就看不到法,你只是保持一個客觀的覺察來看自自然然的呼吸。你越放松,越能看到自然呼吸的進出。要記得這個很重要的心法——放松,不要用力。在坐姿方面也是一樣,你把它調整到,不要彎腰駝背;你把它調整到,坐起來很輕松、很放松。不要在姿勢上面對抗,也不用跟酸痛對抗。如果你覺得有需要調整時,你可以自由的調整,只是在調整的過程中,你的起心動念,以及你整個的調整過程,那個動作的過程,你都要保持清醒明覺。

  從現在開始大家就是把你的覺察力,放在你的呼吸上面。但記得!不要用力,如果你會有胸悶這種情況,那就是你在用力,你的自我在幹擾它。你只是保持一個客觀的覺察者,你是來看戲的,你不要介入,你不要去當導演。這個很重要喔!看呼吸,你只是保持客觀的覺察者。你是看戲的人,千萬不要用自我要去幹擾它,想要當導演去幹擾它。你要看的是自自然然的呼吸,越放松,它越容易呈現給你看。呼吸它本來就存在,本來就一直在生生滅滅;你的全身本來就一直在流動變化、膨脹收縮。只是你繃得緊,你沒有覺察到它而已。你現在放松,它就能夠如實的顯現出來給你看。在一吸一呼的過程中,你都要去體會,一吸一呼那都是在告訴你無常的法印。

  2.靜態方面

  在呼吸方面,如果你一開始心比較散亂的時候,你不要用其他的方法,你可以將呼吸,隨著它的生滅而貼上標籤——吸的時候,就貼上一個“生”;呼氣的時候,就貼上一個“滅”。或是在吸氣的時候,你就貼上“吸”;呼氣的時候,你就貼上“呼”。越簡單、越單純,越好。如果是貼上生、滅、變、異,這樣的四個字,輪流交替也很好——吸的時候“生”,呼的時候“滅”;再來,吸的時候“變”,呼的時候“異”。生、滅、變、異,這都是在告訴你無常法印。在貼標籤的這個過程,你的心會更加容易收攝;不然的話,你的心是很容易跑掉的。

  一開始,你可能需要從比較有爲——貼標籤的方法切入。再來,你慢慢的可以把貼標籤的方法,嘗試著放下。這樣,你就能夠很具體的去體會一吸一呼,它真的就是在生、滅、變、異啊!它是本來就存在,只是你不熟悉而已。現在你要把這個呼吸,它所啓示你的無常法印具體的來體會。你不要空守呼吸;你不要枯坐,不要在那裏看這個呼吸覺得“沒什麼啊!”或是說“我看不到,我胸悶。”記得!把自己調整一下,越放松,越好。每一吸、每一呼,都要見法。如果你還沒有真正見法、體悟之前,就是要回到前面貼標籤的方法,也就是觀呼吸的生、滅、變、異。這是很好的咒語呀!這是相當重要讓你見法的咒語呀!不要去唸一些你根本不懂的咒語,你要唸你能夠體悟、能夠理解;然後又能夠讓你實際體證的。所以一吸一呼你都是要去見法。這幾天,你隨時都可以見法;隨時都可以開悟,不要小看喔!

  3.動態方面

  剛才講的是靜態方面。再來,動態的時候,不管是行、住、坐、臥,你都要清醒明覺。這是很重要的關鍵喔!你要把四念住的修行——身、受、心、法全面展開來應用。但一開始,心跟法方面你不容易覺察,你可以先把範圍鎖定在身、受這方面。身念住就是你在走路的時候,每一個腳步你都很清醒明覺;每一個腳步不管它的起落輕重,你都能夠很清楚的覺察。所以在動態的時候,把你的動作緩慢下來,現在沒有其他的事情需要你去辦;需要你去急著做什麼,除了承擔法務的工作以外。而法務的工作也不會很粗重,你在承擔法務工作的時候,一樣要保持清醒明覺。你的每個動作,你都要清楚覺察;你的舉手投足,行、住、坐、臥,都要清楚的覺察。

  動態的時候,你不要把覺察放在呼吸上面;動態的時候,你就覺察你的身體當下比較明顯的動作,包括你要下座,或是要上廁所;或是上下樓梯;或是要睡覺;或是要洗澡。記得!這些全部都是修行的對象;全部都是觀察的對象;全部都是在修行,不是在禅堂才算修行;不是打坐的坐姿不動才算修行,整個行、住、坐、臥你都要清楚明覺。這就是四念處——身受心法裏面,身、受念住的開發。你要先把你的覺性開發出來,後面的心跟法念住,你才能夠覺察得到。大家紮紮實實的去做、一步一腳印的去做,把你的覺知先開發出來之後,心念住方面會再協助大家開發出來。當大家能夠身心都很清楚明覺,後面會協助大家怎麼樣具體的溶入法流裏面,同時也會跟大家分享“永嘉大師證道歌”的精彩內容。

  上一次的禅修,我們有講到《心經》的境界。《心經》的境界非常高、非常好,部份同修已經能夠體證到,我們現在要來看“永嘉大師證道歌”。永嘉大師他那種把修行應用在日常曆緣對境,以及動靜都在修行、日夜都在修行;那種無修、無爲、無功用行的修行;那種了脫生死的修行;那種無修之修,境界非常的高。但是不要忘了,你一定要有前面那些腳踏實地紮紮實實的功夫。如果你還不會走路,你不要想說馬上就要跑。所以大家不用急,你只要紮紮實實的做——靜態的時候,你就安住在呼吸上面;動態的時候,你就覺察你當下的動作,把腳步放慢、把動作放慢,保持清醒明覺。這是非常重要的。

  4.閉關獨修

  從明天開始,你在路上遇到我的時候不要打招呼,你遇到其他同修也是一樣,都不要打招呼。禅修就是你的獨處;禅修就是你的閉關,大家藉著共修這種磁場、這種氣氛,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可以互相産生激勵的作用。但是,你要有獨處、獨修的那一種心啦!所以從現在開始,你不認識任何人,也沒有人認識你;遇到其他同修你也不要去攀緣打招呼。這是要你回來內觀——好好的內觀,好好的收攝你的六根。除了法務上必要的交談、法務上必要的承擔之外,其他的你都要禁語。記得!沒有必要的交談要盡量盡量的避免,眼睛也不要到處亂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收攝過程。你真的能夠收攝下來,你的定力就會提升。有了定力,你就容易開發出智慧來。所以你要有閉關獨處五天的這種魄力與決心,沒有人認識你,你也不認識任何人。你就當做是你一個人在閉關專修,不要互相打招呼,到第五天的時候,我們會開放禁語,讓大家有交談的時候。

  5.小 結

  我們每天都會有叁次的小參、獨參時間,獨參室就在隔壁。希望你們都有時間來獨參,舊生安排在下午,新生安排在早上。有時候也有可能我會看你的情況,主動找你過來,但是希望你能夠有問題自己過來獨參,不要在這五天枯坐或是來陪坐。修行了悟生死是你自己的事啊!這裏有無價之寶、有很多的寶藏,你要好好的挖啊!你要好好的得到這些無價之寶,不要浪費生命;不要來這裏陪坐;不要在這裏枯坐啊!只要你一步一腳印好好的去修,你一定會法喜充滿的;你一定能夠得到那些甘露法寶啊!但這也要你無所求,你才越容易得到。所以要歸零,身心柔軟,一步一腳印的做,你隨時都會有很大、很深的震撼。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