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超越二元對立,溶入一體世界
四念處的修行,在原始佛法以及對現在衆生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沒有透過四念處的薰習,你要邁向究竟解脫,那是微乎其微。所以佛陀在一開始就跟我們講,不管過去、現在、未來的成就者,真正邁向解脫的人,他們必經之路,都會經曆過四念處的聞思修證。但很多人對四念處的理解,都只是在五蘊身心上面而已。所以修行都只停留在內身、內受、內心、內法,只是在個人五蘊上面,而體悟不到什麼叫做外身、外受、外心、外法。如果第二個階段做不到,那你又如何來到內外身、內外受、內外心、內外法呢?如果這一步又做不到,那你怎麼樣才能來到無內無外呢?你要溶入一體的絕對世界,那是要來到能所雙泯,無內無外,你跟一切境界、跟衆生,那都是一體的。所以四念處的內身、內受、內心、內法這是相當重要的基礎,但卻不可以只停留在這個階段。如果你只停留在這個階段,那你沒辦法超越二元對立;你沒辦法來到無修、無證、無所得的世界。
佛陀在《雜阿含經》裏面就跟我們很具體地講出來,佛陀以前就是在「曆劫求選擇,純苦無暫樂」。因爲他發現到衆生都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裏面,包括我們這個身心,你還是把它劃分「這是我的內身啊!這是『我』啊!」那外面的這些呢?你就認爲這是境界。一個是主、一個是客,沒辦法讓主客雙泯。唯有你超越二元對立,你才能夠來到一體的世界。但是一句「超越二元對立」,談何容易啊!那個含義是很深的,這是真的無上甚深,你不要以爲那麼容易啊!一般衆生都是處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裏面,包括如果你沒有正確的聞思基礎,你的修行也是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裏面構築夢幻世界啊!因爲你看不到那個自我在背後作祟。一般衆生在欲界裏面打磙,構築夢幻世界;大多數的修行人還是一樣,在構築夢幻世界。你有很多的「要」,很多的「不要」,因而自我就從這個一體的實相世界,劃分出自己想要的夢幻世界。當你那自我畫地自限之後,從此你就活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落入無邊的苦海。
在講解六入處的時候,曾經跟大家解析過佛教所講的苦海,就是那個自我,它不斷地在畫地自限、不斷地在劃分、不斷地在區隔各種界線。然後把自己作繭自縛,越綑綁越緊,越綑綁越是在苦海裏面掙脫不出來。解繩還是需要系繩人啊!你要解脫,如果你沒有來到那個究竟的核心,沒有針對那個核心的話,你怎麼樣才能夠來到究竟解脫呢?如果你還一直在心外求法,你怎麼能回到那涅槃界的家呢?所以你要清楚地照見。四念處的修行就是讓你的心能夠明亮、明覺,讓你去照見苦海背後的主導者,就是那個自我、那個我慢,不是外面的境界啊!當你慢慢地清楚,慢慢地靜下來,你就能夠體會到所有的好、壞、美、醜、是、非、善、惡、聖、凡、淨、不淨、高、低、大、小;所有二元對立的觀念,都是人類頭腦中的産物啊!都是被自我所劃分出來的。實相世界包含一切、包含所有相反的兩極,整個存在是一體無分別。但自我卻不喜歡這樣的世界,它有很多的「要」、「不要」。
你不要說:「這個我聽過啦!這個我懂啦!這個我會啦!」只要你還有苦;只要你還有不安;只要你還沒有真正回到涅槃界的家,那你是還沒有真正地懂;還沒有真正地超越。當然,這是有程度的,粗的方面你可以看到、可以超越。但我所講的你還沒有真正地超越,那是很深、很幽微、很微細的,你還沒有看到,還沒有超越。所以你還是需要四念處的這些方法,讓你的身心淨化,你才能夠看得更深入啊!你要看到,當自我它所要的,就歸納爲好、美、是、善、聖、淨、高、大、優,然後就盡力地去追求。而自我所不要的呢?就把它打入黑五類——壞、醜、非、惡、凡、不淨、低、小、劣,然後盡力地去排斥,趕快設法劃清界線。這樣,自己才能夠成爲聖人;才能夠成爲自己想要的榜樣,一種模範、框框。自我就是這樣,一直在構築理想的夢幻世界。
一般衆生、凡夫都是用自我的好惡標准去界定一切——順我則是,逆我則非。嚴重的話,就是「順我則生、逆我則亡」啊!那個自我是很狡猾的、是很厲害的,修行如果沒有針對那個自我——擒賊沒有擒王——的話,那你的修行還是白費功夫,或是修行反而容易長養我慢。界線就是沖突、戰爭的導火線,自我所造成二元對立的界線,就是無邊的苦海。你要成爲無上正等正覺,那就要泯除一切二元對立的觀念,溶入不可思議的一體世界。但這不是凡夫所想像的沒有是非善惡、沒有因果,絕對不是這樣的錯誤觀念。而是你了悟緣起、了悟因果,你會很珍惜當下的每個因緣,你會播種善因善果。
要怎麼樣才能夠超越二元對立的世界呢?你從聞思的方面去打基礎,去建立很多的觀念、很多的知見。不錯!這些功夫都不會白浪費。但是你如果要真正地超越,你必須要看到真理、看到實相。而真理、實相、法界呢?卻不是在經典文字裏面。法界、真理、實相,那是無字天書啊!修行也是一樣,你要從有經典、有文字,來到沒有經典、沒有文字;來到超越一切經典、文字、語言、名相,而看到真理、實相。所以從現在開始,大家就要把你的聞思,把它當做是一個很重要參考的寶藏圖、尋寶地圖,你要從圖中實際去得到寶,實際去挖寶。我們感恩這些經典、文字;感恩善知識的手指,但不要忘了,所有經典、文字、善知識的指引,都只是讓你能夠來到「自依止、法界依止、莫異依止」;都只是協助你能夠超越所有的語言、文字、名相,來到法界實相。而你真的要解脫自在,也一定要現觀法界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