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心念處的開發
前兩天,在我們的修行裏面,有時候還會要你去下達指令,再動作,但是現在你不要再去下達指令了,你只是動作。而在動作之前,以及在動作之中呢?你要清楚地去感受那一股意識之流。在動作之前,都有意念在引導,不管是你腳的擡起,或是放下;或是手的舉起;或是放下,包括手指頭的動;包括你要眨眼、你要摳身體的癢,這個動作之前,都有意念在引導,你要清楚地去看到。這個很有效的訓練方法,也跟大家講過了,尤其你在靜坐的時候,把手分開,雙手放在膝上。然後你左右輪替去動一根指頭,不按次序地動左右手的指頭,慢慢地動,你去看那一股意識之流。它是一股暖流,在那裏流東、流西、流左、流右,你要能清楚地看到。這樣,你就能夠來到「念念分明」啊!明心,那就是你要做到念念分明。衆生的心,通常都是很粗糙啊!粗糙就是粗製漤造,也就是無明。衆生通常都是這樣——你在展現貪的時候,你不知道「我正在貪」;你在展現瞋心的時候,你也覺察不到正在展現瞋心。當你無明遮障的時候,你在展現我慢,你也不知道;當你無明遮障展現二元對立的時候,你也都不知道,也不以爲然。而且還會對那些真正想協助你突破的人呢?你會對他起瞋心。所以,唯有你真正的走過來;真正願意如實回來面對自己,你才會看到。真的!衆生如果沒有出離無明苦海的話,都在顛倒夢想的世界裏面。衆生被無明遮障之後,被自我的意識所欺騙,都不知、不覺,也不以爲然。當有一天,你真的慢慢地醒過來,你會發現,無明遮障是真的很可怕,你在惑業苦的世界裏面輪轉都不知道。所以修行、解脫,那是大丈夫的事業,你要有大氣魄、大承擔;你要敢于自我挑戰、自我突破,你才會真正有成。不然,你又會落入無明的自我意識裏面。現在請大家再看講義的第叁頁,也就是《阿含解脫道次第》書裏面的一八七頁,「安那般那念」這一段。我們再看第九到十二階段。出入息,它可以讓你的身心甯靜、穩定下來,讓你的覺察力呢?更加敏銳。出入息除了能夠讓你把心安止下來之外,因爲那個「息」——呼吸,會越來越微細。你若要覺察到那微細的出入息,你的心,也要相對地提升它的明覺度。所以修行,第一個階段是讓你的「身」安住下來,第二階段就是第五到第八個步驟呢?這是讓你的心也安住下來。當你的身心穩定之後,你才能夠清楚地看到你當下的心是怎麼樣的心,而這也就是第九階段的「覺知心」,第十「令心喜悅」。在《阿含解脫道次第》那本書﹤修出入息念﹥的第五節裏面,翻譯是「覺知心悅」,而十一階段「令心等持」也就是「覺知心定」,十二階段「令心解脫」也就是「覺知心解脫」。當你的身心逐漸地穩定而清醒明覺,你就能夠來到第九階段的「覺知心」。這就是你的心已經漸漸地澄清、澄靜下來了;你的心是一顆清醒明覺的心,你活在每一個當下。所以「覺知心」就是來到了明心的階段。明心階段之後呢?第十「令心喜悅」,也就是覺知心悅。這時候,你會很自然地因爲身心的放松,以及澄清而産生法喜,那一種喜悅你可以清醒地覺察、清楚地覺察。 ……………………(片刻寂默無語),當我沒有講話的時候,你要聽到那個無聲,你也要能聽出那個無聲之聲的寂靜。如果你真的掌握到心法、要領,處處你都是在修行、在見法。當你處處在見法,你的心就會法喜泉湧。所以,「心悅」就是你的心,它會充滿著法喜的。第十一「令心等持」,就是覺知心定。第十一跟前面第十個步驟這是有對稱性的。令心喜悅、覺知心悅是比較偏于動態的心的狀態。而第十一呢?令心等持,那是一種心定,它是很穩定,而且又能平等心地對待一切境界。注意喔!這個步驟不容易做到,你要來到能夠令心等持,不容易啊!如果你沒有做到超越二元對立的話,你是做不到的。那個「等持」就是,當你在對待各種二元對立時,你都能夠跳脫出來,你能超越;你能平等心地對待一切境界。我現在講的這幾句話雖然很簡短,但是卻非常不容易做到。你要越來越用功、越明覺,你才能夠看到。你從小到現在,你都處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裏面,就算你證到初果、二果,你還是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裏面啊!你很認真修行,修行到德高望重,除非你來到究竟解脫、除非你的我慢斷盡;不然,你都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裏面。在《阿含解脫道次第》書裏面曾經跟大家提過,衆生、凡夫在構築夢幻世界,而修行人如果你沒有正知正見、沒有聞思基礎的話,還是一樣,都是在構築夢幻世界。你有很多你的「要」,很多的「不要」;你的修行來到…己大人小、己高人低、己優人劣,自己是個聖人,來到了聖人境界,別人是凡夫。有沒有看到呢?這裏面仍然是不平等的心;這裏面仍然是優越感、優越意識在後面作祟,那是沒有超越二元對立的;那是沒有等持的心的。所以要來到令心等持(這不是麻木不仁喔!)那是要來到大覺醒,能夠平等心地對待一切境界,包括昏沈來了(昏沈那是因爲有因、有緣),觀察它、接受它,而不要跟昏沈對抗、不要跟昏沈拉扯。你能接受它,這個境界它就會穿流而過。所以要做到等持的世界,那需要吃過很多的苦,也需要你不斷地提高你的明覺。這樣,你這條解脫之路,就可以大大地縮短,你就可以很快地來到究竟解脫。第十一階段你能夠做到「令心等持」之後呢?十二階段,你的心就能夠解脫自在了!你不會被其他的境界所束縛,你不會在二元對立裏面被境界牽著走而不知道啊!所以解脫,那是你能夠跳脫出種種的結縛、種種的框框。不能夠解脫,那是因爲我們有太多太多的自我意識、自我劃分、自我界線,把自己重重地綑綁住了!你的心沒有平等地對待一切境界,你沒有來到無上正等正覺啊!所謂無上正等正覺,就是告訴你那些解脫者,他們是來到平等心對待一切境界,也以平等心對待一切衆生——沒有任何人比你渺小,也沒有任何人比你偉大,衆生皆平等。唯有你來到無上正等正覺,你才能夠超越一切的自卑跟我慢。只要你還有自卑的心,那你就是沒有等持的心;只要你還有我慢,你內心裏面就有自卑的意識在作祟。如果你遇到某某很有名的大師、大法師、大法王,你還有自卑之心,那表示你還沒體證到等持的世界;你還沒體會到無上正等正覺,在你潛意識裏面還有很多的我慢。這些都還是在二元對立。這是很微細的,而那個自我是很狡猾、很幽微的。如果你的心,這面鏡子,磨得不夠明、不夠亮、不夠淨的話,你是看不到的。看不到,又自以爲是,那便是被自我意識所欺騙。衆生就是這樣,在無明顛倒的世界裏面一直浮浮沈沈。今天跟大家講的比較深,希望大家能夠清楚地體認到。修行要邁向解脫的重點、核心在哪裏?你要能夠扣住、要能夠掌握啊!如此,你才能夠這一生、這一世就能邁向究竟解脫。如果你沒有來到這個核心,你就要修個叁大阿僧祇劫。你要修個叁十億年啊!所以,希望大家能夠好好珍惜,這樣一個真正讓你明心見性的機會;好好珍惜這樣的因緣。這是讓你了脫生死、了悟生死的大好因緣。不要低估,不要小看。安那般那念第九到十二的階段,是明心的階段;十叁到十六階段,這是屬于見法,也就是見性的階段。見性,不是去見到一個自我的性,也不是去見到一個什麼佛性、不生不滅的性,不是去見那些啦!見性,講的就是看到法性、看到真理實相、看到大自然的運轉法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