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念處禅修開示 八、受念處的覺察與開發

  八、受念處的覺察與開發

  當身念處方面你能夠清楚地開發之後;再來,你就能夠繼續進一步清楚地覺察受念處。受念處就是各種的感受,在﹤修四念處﹥經文裏面,以及在《雜阿含》裏面,受念處主要講的就是有關于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樂受,在我們打坐的過程中,喜覺支、樂覺支這些都是屬于樂受,包括你氣血的通暢、蠕蠕然 動、很舒服的感受,這些都是屬于樂受。苦受,它是指你的肌肉、骨頭、全身,不管哪個地方,覺得酸、脹、痛、麻,這些都是屬于苦受。不苦不樂受是你當下沒有明顯的苦,也沒有明顯的樂。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你失去覺知,不知道現在是苦受還是樂受。那是因爲你的敏覺度不夠。所以,不苦不樂受會增加你的愚癡,而樂受會增加你的欲貪,苦受則會增加你的瞋心。今天禅修就是要把各種的苦樂受、不苦不樂受,都要清楚地覺察到。身體如果打坐久了,會酸、會痛、會脹、會麻,不要起厭煩的心,然後在那裏自責。這樣,你就失去了受念處的開發。

  現在大家要進一步地來開發受念處。如果腳麻,你就如實地觀察「麻」的情況,會酸、會脹、會痛,你就如實去觀察它、了解它,因爲你很少清楚地去關心你身體的酸、脹、痛、麻。當身體有酸、脹、痛、麻的時候,你不是逃避,要不然就是很快地吃一些止痛劑,讓它不痛。你從來沒有去看到痛的形狀、沒有去看到麻的情況是怎麼樣?脹,到底什麼叫做脹?哪裏在脹?酸是怎麼樣的感覺?這些都要清楚地去看到。因爲苦受、樂受你能夠清楚覺察之後,你才能夠看到心念處啊!受念處,那是有關于身跟心的綜合啊!身痛會反映到受上面,你心的苦悶也會反映到受這方面。所以,受念處的開發能夠讓你的身念處跟心念處都做得更好。

  平常我們都太麻木,不知、不覺;平常我們都不斷地在逃避。像這樣,你的受念處就會變得很遲鈍。所以受念處方面,大家要采取如實觀察,不迎不拒。如果你坐得不舒服,要移動、要變動姿勢,一樣,你清楚地去覺察這整個變動的過程。你不需要在那裏一直硬撐、苦熬:「我就是要跟痛對抗;我就是要把它熬過去」。如果你在那裏硬撐、苦熬的話,那個「硬撐」,你的心也會僵硬的。僵硬、心不柔軟,你就沒有活在當下。所以,在你可以覺察的情況下,你就繼續覺察。如果不能,需要變換的時候,你也知道這些換動作,是爲了減少世間苦、爲了減少衆生苦而動啊!在這動的過程,你要保持明覺,不要製造噪音,影響其他同修。一切你都保持明覺,這樣,你就能夠把受念處開發出來。

  爲什麼受念處需要開發呢?因爲這有更深一層的意義,你要去體會到:「當你起貪、起瞋心的時候,你的身體它都會起反應的;當你心量狹窄的時候,你的身體會産生苦受——你的胸會悶,氣血不通暢。」平常你覺得:「我現在身體不舒服,我需要去看醫生;我今天到底沖到什麼、煞到什麼,很倒楣啊!」你都很不容易去看到,那是我們內心裏面的瞋心在展現、我們的心量狹窄,或是我慢在展現,而讓你的身體産生不舒服的覺受。當你抓力——那個抓取的力量越緊,或是越繃緊、越有得失心,你的心也會跟著繃緊。心繃緊,你的身體自然就會産生不舒服的覺受。所以,這個受念處的開發很重要,也唯有這樣,你才能夠從這些身體的苦樂受裏面,往後再去深入找出你當下的心態是什麼。你才能夠看到我們那十個結啊!不然,你在起瞋心你都不知道,也不以爲然啊!你心量狹窄,你都不知道,也不以爲然啊!那正是因爲你的感覺很遲鈍、心很粗糙。但一個明覺的人,他是很清楚地知道啦!當下你有沒有貪、瞋、癡、我慢的展現,以及有沒有無明。這些你是騙不了明眼人的。

  你真的能夠將受念處開發出來,你才能夠來到有自知之明啊!當你有自知之明的時候,你才能夠清楚地覺察到衆生有沒有貪、瞋、癡、我慢。你沒有我慢的時候,你才能夠清楚覺察到別人有沒有我慢。如果你自己處在無明的世界,那你都是用我慢在看別人啊!﹁四念處﹂每一個步驟都是在開發覺性;每一個步驟都是明心的過程。現在大家繼續用功,把身念處跟受念處繼續再開發出來。

  禅修,不是在那裏講究「我坐多久」,或是各種禅相——「我在打坐裏面看到什麼相、什麼相…」,不是那些啊!禅修是要讓我們的身、心逐漸地柔軟;逐漸地明覺。其中,第一個步驟就是身心清楚明覺——明心的過程——讓我們來到明心。明心之後,你才能夠真正地見法,看到十個結而斷結、而證果,邁向究竟解脫。大家繼續再用功,要越來越微細、越深入,千萬不要得少爲足,這個是不嫌多的。所以記得!沒有特殊必要、沒有法務上溝通的必要之際,請嚴格遵守「禁語」。「禁語」對你來講,絕對有好處,因爲你的心會更加沈澱、更加甯靜,你的覺察力才會更加地敏銳、明覺。大家繼續再用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