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念處禅修開示 五、出入息法修習

  五、出入息法修習

  身念處動態這些,你能夠清楚的覺察;靜態方面的出入息,也是一樣。但那是更微細的觀察。這也是爲什麼我們禅修要有靜、有動;有動、有靜。禅堂內的靜態,是要讓你的觀察更微細。而觀察更微細的這些,出入息法的配合就非常重要了。所以,當你在禅堂內靜坐的時候,你就把出入息法的前面幾個步驟配合應用,全身放松,讓呼吸完全自然地運作——吸氣長的時候,知道:「我現在正在長的吸氣」;呼氣長,一樣,清楚地覺知。這是第一階段長呼吸。如果慢慢地進入到短呼吸、微細呼吸的時候,一樣,清楚地覺察:「我現在的呼吸是微細的」、「我現在的呼吸漸漸慢下來了」。這是第二階段短呼吸。第叁個階段是覺知全身的呼吸。全身的呼吸有兩個意義:

  一是呼吸的全程。你在吸氣的時候,氣從鼻孔、咽喉、胸腔、腹部,到丹田,這整個管道它都會動作、起作用——漸漸地膨脹,漸漸地凸起——你清楚覺察這整個過程。如果在呼氣的時候,一樣,你清楚覺察從丹田、腹部、胸腔、咽喉、鼻孔,這樣一個逆勢的方向,空氣由裏面跑出來。這全部的過程,你也都清楚覺察。這也就是說整個呼吸的進、出,以及吸與呼之間的停止,你都清楚的覺察。這就是第叁階段全身出息的第一層意義。

  另外,全身的出入息有更重要的含義,也就是第一階段長呼吸跟第二階段微細的呼吸,你都清楚覺察之後,你的點——覺察力的點——可由鼻孔移到丹田;再來,因爲你的覺察已經漸漸地敏銳,你的心漸漸能夠安止在當下,這時候你可以把你的覺知力放大到全身。初學者如果比較不容易掌握到,那你可以從丹田的起伏,把它擴大到全身就像丹田一樣、就像氣球一樣,在吸氣的時候,它會微微地膨大、膨脹;在呼氣的時候,身體就像氣球消氣,它會慢慢地向內縮、伏下去。如果你不能清楚地覺察到,那你可以深深地吸氣,再深深地呼氣。深呼吸幾次,你就可以清楚地覺察到身體的膨脹、收縮。能夠清楚覺察到之後,然後你就放開,讓呼吸回歸自然。這時候,你越放越松,整個身體它會跟著呼吸起伏。

  如果你的覺察力又繼續更敏銳的話,你可以觀察到身體全身上下的脈動。前面是呼吸的起伏、韻律,後面更微細的是全身的脈動。你會感覺到你全身就像浸泡在大海的海浪裏面,它是不斷地在脈動。如果你能夠安住在當下,繼續地去體悟、去覺察,那你對無常——生滅變化——就會有更具體的體悟。這時候,你的身心會安止在當下。這就是來到安那般那念第四階段的「安息身行」。「安息身行我出息」就是,這時候你的身心是很柔軟、很安祥地處在當下,你身體的沖動、浮躁、不安、繃緊…都消失了。

  「安息身行」這個階段你能夠做到了,又能掌握到全然放松的要領,你就能夠進一步,很自然地,喜覺支就會産生,這就是來到第五階段了。第五階段喜覺支産生之後,你一樣不迎不拒、不用力,第六階段樂覺支就會産生,你會浸泡在法喜裏面;你會浸泡在那無常的法流裏面。如果你能止觀雙運,去體悟什麼叫做無常法流生滅的話,這時候你就能夠全然地浸泡在那無常法流裏面,喜覺支、樂覺支自然地會生起。如果你能夠繼續穩定、明覺,你就能夠覺知你的心行,你的起心動念,你也都可以清楚覺察到。你的各種感受——酸、痛、脹,麻,以及有沒有煩躁的心?有沒有浮躁、浮動?你的各種覺受這些,包括胸有沒有悶?心有沒有緊?你都可以清楚地覺察。這就是安那般那念第七階段「覺知心行」。

  當你能夠繼續再安住在每一當下,繼續在呼吸上面用功,那你會來到「覺知安息心行」。前面的第四階段是「安息身行」,身體的沖動已經在第四階段的時候安止下來了。你繼續用功、繼續浸泡、繼續打坐的話,那你整個心會來到安息心行,也就是來到一心一意的境界。當你能夠穩定這樣——覺、觀、喜、樂、一心——的話,這就是浸泡在初禅的世界裏面。而這個初禅世界,如果有覺、有觀,那你就處處能夠見法。如果你有覺、有觀,又來到身行安息、心行安息。這樣,那個見法的力道就會很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