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念處修行法要
從現在開始,大家要好好一步一腳印地用功,跟著佛陀的腳步走,跟著古聖先賢那些解脫者的腳步,在解脫道上一步一腳印地走。很快!你就能夠不斷地脫胎換骨。現在跟大家介紹,「動」跟「靜」兩個修習原則。
1.動態方面
從現在開始,大家就要貫徹身念處的修行。身念處的修行,那是不管你在禅堂內或是禅堂外;不管你在吃飯或是上下樓梯、或是要睡覺、或是在盥洗。這全程你都要明覺你當下的動作——你現在正在做什麼,你要清清楚楚地覺察到。只要你有在「動」的時候,你就清楚地覺察那個比較明顯的「動」。如果你在走路,你就清清楚楚地覺察你的每一個腳步;你要喝水也是一樣,清楚地覺察你喝水的這整個過程;你要上廁所也是一樣,這整個過程都清楚明覺。要吃飯、要穿衣、要做其他的,你都是清楚明覺你當下正在做什麼。當下最明顯的動作,你就把你的注意力、覺察力放在這上面。凡是行、住、坐、臥、語、默、動、靜都要清清楚楚地覺察。你不要想說:「我應該在那裏做什麼才對呀!怎麼覺察這些呢?」現在,沒有其他任何的法門比這個更重要;沒有其他任何的工作比你覺察你當下的動作更重要。
你要修行、要邁向究竟解脫,第一個關卡就是「醒過來」,清醒明覺地活在每一個當下。如果你越急,你反而越錯失掉了那個要領。現在,沒有什麼要讓你急的;沒有什麼要讓你操心的,你在這裏這幾天就好好地大死一番——真的讓自己大死一番,全然地歸零、全然地活在當下。所以,把你的動作放慢一點,我們的時間都很夠,不用急、不用躁,把叁妙行這些都要展現出來,身心柔軟——松、柔、明、覺。你每一個腳步、每一個動作,包括你要舉手、要抓癢,這個過程都清楚明覺。
要成爲「佛陀」,第一個關鍵就是要醒過來。醒過來,最具體的就是你有覺察到當下的動作。記得!你的動作一定是存在現在;你的動作不存在過去、不存在未來,它都是當下。你要走路、要吃飯、要洗澡、要穿衣,也都是只有當下。當你坐得腿酸想要換腿,也是當下要換腿;不是不可以換腿,而是你要清醒明覺當下的「動」。這是身念處修成很重要的一個關鍵。
當下你比較明顯的「動」,動作的「動」,是在哪裏,你就把注意力放在那上面。這是身念處的全然開發。包括你要睡覺、要上床,這整個過程,以及你要鋪床埝、要鋪枕頭、要攤開棉被,這個過程你都不要忽略啊!你忽略的話,你就沒有活在當下。沒有活在當下,嚴格講,你又死掉了啦!你又成爲行屍走肉了。
修行很重要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全然地、全面地醒過來。修行那是遍一切處的,不一定是在禅堂內才是修行,我們整個禅堂內外,全部都是在修行啊!你真的能夠把握到這樣的要領的話,你的法堂、你的禅堂,那是整個虛空法界啊!你每天一醒過來,不管你做什麼,那都是在修行喔!所以修行第一關很重要的就是,記得!清醒明覺地活在每一個當下,觀察你現在正在動作的現象,如實地觀察它,是非好壞不要去論斷,你就只要覺知、覺察。不要小看這個喔!你真的好好用功一天下來的話,那不得了喔!你這幾十萬年來的生命,你很少有一天好好的清醒明覺地活著呢!你真的能夠好好的這樣一天很清醒明覺地活在當下,那你沈睡了幾十萬年,現在你終于要漸漸醒過來了。你很少身心合一地活在當下啊!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這方面,真正修行很重要的方法、很重要的要領,就在剛才跟大家講的這些。
有了身念處全面性的開發,你才能夠開發後面的心念處啊!身念處沒有開發出來,你的心念處是不可能開發出來的。在這個過程中呢?假如你的心跑掉,打妄想去了,也沒關系,只要你能夠覺察到你去打妄想的時候,那你又醒過來了。你在那裏打妄想,或是心又跑掉了,心猿意馬、心很散亂,都沒關系,把它拉回來,活在當下。記得!不要自責、不要在那裏責備、不要在那裏拉扯,只要你覺察到之後,就是回到了當下、回到了現在。這樣,你可以不用其他修行法門,這是「正直捨方便」啊!你可以放下八萬四千法門的種種方便法,直驅無上道。不一定要持咒、不一定要唸佛,你才能夠覺察當下。你就是保持明覺,你的持咒、你的唸佛、你的種種方法——禮佛、拜忏,也都是要讓你醒過來,活在當下而已呀!如果種種方便法你可以不用,那更快、更殊勝地,能夠活起來、醒過來。所以大家放慢、放輕你的動作,腳步保持輕柔,身心也輕柔,覺察你每一個步伐。這樣,你會全面地醒過來,叁妙行也會因爲你的覺醒而展現出來。這是身念處方面的開發。記得!當動態比較多的時候,你就用身念處來修,來開發你的覺性。
2.靜態方面
在禅堂內有靜坐的時候,靜坐可以讓我們的身心更穩定、更甯靜。當你在靜坐的時候,你可以采用觀呼吸——出入息——的方法,除非你的心散亂,你才配合數息法,或是配合深呼吸。因爲數息或是深呼吸,可以讓你那散亂的心比較容易地收攝下來。如果你的心已經漸漸穩定下來,那你就只要保持客觀的覺察與放松。很客觀地覺察你當下的出入息,這就是四念處配合出入息法的修行。
當你在吸氣的時候,你清楚地覺察:「我現在當下正在吸氣」;呼氣的時候,也清楚地覺察:「我現在正在呼氣」。你看喔!這也是讓你在靜坐的當下,覺察你身體當下出入息的進出。它是一種流體,也是一種動態、動作喔!這也是身念處的貫穿啊!那是觀察更微細的「動」。知道嗎?所以你不要刻意去練呼吸,也不要刻意去操縱呼吸,更不要去作意、想像呼吸。若是作意、刻意,你就沒辦法來到如實觀。
呼吸不要用意念去引導,除非你的心很散亂;不然,你就是保持很客觀的覺察就好。這樣,你才能夠看到當下的呼吸一進一出,在我們鼻孔這裏,一樣有氣息的進出。你的呼吸也是在當下、也是在現在,你能夠覺察到你的呼吸,那表示你有活在現在、有活在當下。你不要修了老半天之後,然後才來跟我講:「老師!我還覺察不到我的呼吸。」你會沒有呼吸嗎?你每一分、每一秒都一定有在呼吸的。所以這個覺察點,你要放在鼻孔這裏也可以;要放在丹田也可以;要放在胸腔也可以。重要的是你不要去用力、不要去引導、不要去掌控。你越放松,越容易覺察到呼吸的進出。這個方法,比其他的八萬四千法門(種種方法)都更微細、更單純、更簡便。你真的要覺醒過來,就是方法越單純、越簡便,越好。而出入息它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進行。
觀察出入息,第一個要領也是讓你清醒明覺地活在當下、活在現在。如果你已經能夠穩定地活在當下、活在現在,進一步你又可以配合去體悟——你的呼吸,它是不斷地在生、滅、變、異啊!這時候,你也可以在吸氣的時候配合「生」,呼氣的時候配合「滅」;再來吸氣的時候配合「變」,呼氣的時候配合「異」。就在吸氣、呼氣,吸氣、呼氣的當下,你可以去看這個生、滅、變、異的現象。你在那個現象的背後,默唸「生」、「滅」、「變」、「異」這四個字。一字一字地分開——吸氣的時候你默唸「生」;呼氣的時候默唸「滅」。這不是你去引導喔!而是你看到現象發生之後,才「喔!我看到『生』了!」,呼氣的時候「喔!我看到『滅』了!」;吸氣的時候看到「變」,再呼氣的時候看到「異」。一吸、一呼,你身體裏面的風界元素已經是變異了啦!你這個「我」組成的元素已經跟一分鍾前不相同了。
運用呼吸配合生、滅、變、異這四個字的要領,一方面是讓你的意根比較容易收攝、比較容易活在當下,對于妄念的消除會很快;另一方面生、滅、變、異這四個字,它可以讓你除了「止」下來之外,又含有甚深的法義。你可以從中去觀、去體悟無常法印;去體悟無我的法印。所以,從今天開始到明天這一段期間,你在靜坐的時候就把出入息方面好好地熟練、好好地明覺,開發出清楚的覺察。如果你覺得胸悶、覺得緊,你可以回來檢查自己的身體——哪裏沒有放松?哪裏在繃緊呢?這時候,你要提醒自己全然地放松。如果你覺得胸悶,那是因爲你在用力;因爲你去幹擾呼吸,覺察到馬上放開就好了,不要責備、不要懊惱,你只要放開、放松,活在當下,如實觀。這樣就好。
3.小 結
在靜態方面,大家要好好地把出入息法做好;而動態方面,則全面性地展開,開發明覺。不管是靜或是動,現在的第一要務就是清醒明覺地活在每一個當下。你這一個功夫能夠做出來,你才能夠做到初步的覺醒。有了初步的覺醒,再來你才能夠真正地見法、真正地了悟真理實相,而遠離顛倒夢想,你才會成爲真正的覺醒者。這都是可修、可證、可達。時間不在于長短,而在于你能不能隨時歸零,身心柔軟地活在當下。只要你能夠隨時歸零,身心很柔軟,一步一腳印地去做,這些都是可修、可證、可達。一天的用功,一定會有一天的收獲跟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