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時候,要有武功才能轉得動那個鍋鏟。文喜禅師因爲自己悟了道,願意發心爲大家做苦差事,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這就是菩薩道。
有一天文喜在做飯的時候,文殊菩薩在飯鍋上現身,還是騎他那只獅子,在飯鍋上跑圈。文喜看到文殊菩薩,就是當年在五臺山金剛窟看到的那個老頭子,他拿起鍋鏟一邊就打過去,一邊嘴裏說:文殊是文殊,文喜是文喜,你跑來這裏幹什麼?你是你,我是我。文殊菩薩的那個化身飛到空中一笑,說:「苦瓜連根苦,甜瓜徹蒂甜。修行叁大劫,反被老僧嫌。」苦瓜當然連根都是苦的啦,這個甜瓜當然連那個蒂都是甜的。修行叁大劫數,連釋迦牟尼佛都是做過他的學生的,倒楣了,反被老和尚討厭。這說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反覆叮咛。也就是禅宗祖師們後來說的:佛來斬佛,魔來斬魔的道理,這也是修行的無上秘訣。
燒佛的和尚
所以說,諸位千萬不能著相,一著相後來都變成精神病了,這是反覆請求諸位,也是警告諸位,不能著相的道理。禅宗到了後來,有一樁丹霞燒木佛的故事。
丹霞禅師是馬祖道一的大弟子,他已經當方丈了,冬天冷起來沒有柴燒,就把大殿上木刻的佛搬下來劈了,用來烤火。當家師出來看到了,嚇得說;燒了佛,這個罪過多大!有因果啊!奇怪的是,這個當家的胡子、眉毛當時都掉下來,脫了一層皮。佛是丹霞燒的,因果反而到了當家的身上去,這是禅宗裏頭奇怪的公案,是有名的「丹霞燒木佛,院主(就是當家和尚)落須眉」的公案。這些道理都說明了真正佛法不著相的道理;所以各位用功的時候,千萬不要著相,一著相就嚴重了。
對于佛的這個說法,在第六品中,須菩提提出懷疑的問題了,他說:佛你這樣講了以後,將來有「衆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聽到你這樣講,尤其金剛經這一種理論流傳到後世,「生實信不?」他們能夠相信嗎?一般人信佛都要著相,完全不著相能夠辦得到嗎?「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佛告訴須菩提說,你不要這樣看法,接著,佛就說預言了。
五百年後
【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爲實。當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相。】
這個話很嚴重,因爲講到一切無相,不著相才是佛。如果落在鬼神相,一天到晚鬧那些境界,自己走入著相的路線,自找麻煩還是小事,已經落入了魔道事大。因此須菩提提出來問佛,他說你這樣講法,後代還有人真正懂得,能夠相信嗎?佛說你不要這樣看,當我死了以後,過五百年——爲什麼講過五百年?佛在世的時候,叫做正法時代;佛過世以後是像法時代,就是有佛像有經典的時候;到了佛經都沒有了,只有迷信的時候,叫作末法時代。所以他說,等我過世五百年後,有人真正持戒、修福,多行善道,功德到了,他的智慧打開就可以相信這個話了。
佛說五百年後,重點是指後世,也有許多說法,針對五百年後這句話,多方研究推測論斷,在此不多作討論。
善行 功德 智慧
剛剛講到釋迦牟尼佛說,有人持戒、守戒、修福報,福報修成就了,才能得到無上智慧。一個人不要說智慧,生來能有一點聰明,都還不是一生一世的事。要想得到無上的智慧,不是求得來的,是修來的。要修一切的善行,一切的功德,才成就無上的智慧。這個智慧是悟得的,是持戒、修福而來的,守戒累積起來,加上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的修福,才真正得到大福報的大智慧。佛在此特別提出來,在他過世以後五百年,有持戒修福的人,才能相信他的話。
五百年後文化演變更不同了,這是一個大問題。我經常跟青年同學討論這個問題,站在物質文明的發展來說,時代愈來愈進步;站在人文、道德、精神來講,愈來愈墮落,是退步的。所以我們現在講時代進步,是站在物質文明的立場來說的;佛法是從人文的立場來看時代的。遲五百年,人的智慧變得越來越低,到了末法時代,人十二歲就可以生孩子,腦袋非常發達,四肢和兩手兩腳越來越小,極聰明而沒有智慧,草木都可以殺人。換句話說,災難、病痛、戰爭隨時存在,這是末法的時候,現在還沒有到。
五百年後,有人真能夠行善修福,于此章句,能生信心,對于佛經中「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說法,能夠注解,真的般若智慧才出來,這是非常難的事。一般人信仰宗教,都是注重在形式上,而且多半以有所求的心,求無所得的果。尤其我們看到廟子上拜拜的人潮,以前是十塊錢啦!現在充其量是一百塊錢,買一大堆香蕉、餅,一人把香,燒了以後又拜,拜了以後又磕頭,然後求神明保佑丈夫好、身體好、愛國獎券又中、生意發財、樣樣都好,然後還把香蕉帶回去慢慢吃。你們看!出這麼一點點本錢,那個要求多大啊!我如果是佛是神,是不會理這一套的。哼!你這個人自己都成問題嘛!花一點點本錢,要求一切都圓滿,達不到目的,還要講這個菩薩不靈,這個菩薩好當嗎?就像古人的一首詩,講這個天氣很難辦:
做天難做四月天 蠶要溫和麥要寒
出門望晴農望雨 采桑娘子望陰天
你說老天爺究竟該怎麼辦?人同天一樣更難,菩薩更是難上加難。兩家人打官司,兩邊人都燒香要幫忙,保佑他打贏,你說這菩薩究竟幫那一邊好呢?你說菩薩是看誰的香蕉多一點,豬頭大一點來決定嗎?所以啊!這些都是宗教儀式,從心理學立場來研究,這是很滑稽的。我們經常聽人家講宗教儀式的,也只好寫四個字來形容,不可理喻!不可理喻!簡直不可理喻!嘴裏沒有辦法講出來,只好說對對對,你說的差不多啦!是那個樣子,慢慢來吧!將來再說吧!那個將來再說,也許是叁大劫以後才再跟你講呢!就是說你現在聽不懂,只好叁大劫以後再說吧!
現在佛說這個真理,是非常平凡而難相信的,他說後世有人對于平常的道理就是大道,信得過的要有大福報才行。這個福報不是世間的鴻福啊!所謂能生信心,可不是迷信,是理性上的正信。「以此爲實」,認爲這個是實在的真理。佛說你要曉得,將來世界上這樣的一個人,他不止是跟過一個佛兩個佛叁個佛四個佛五個佛而種的善根;這樣的人,他也不是一生一世修智慧來的!他已于「無量千萬佛所」,不知道經過多少世,在這些有成就人前面學習過!「種諸善根」,他已經做了無量的好事,種了這樣大的善根,才生出這樣大的智慧。
淨信和無所住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衆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這樣的人,聽了我剛才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這個觀念,他信得過的,甚至于一念之間生出來淨信。
這個要特別注意!淨信很難啊!它不是正信,而是淨信,幹淨,空靈,什麼妄念都沒有。心境清淨到極點,心地上的淨土,能夠生出淨信。假使有這樣一個人,一個生淨信的人,他已經是悟道了,已經到達真正無所住了,到達一念不生全體現了。金剛經開始叫你無所住,無所住就是一念不生全體現,這個才是淨信。淨信是要證得的,不是理論上了解。
佛說須菩提啊!我統統知道,我也親眼看見這一種人,當下已經得到無上的福德。拿現在的觀念來說,真正得救了,得到大福報,大功德了。佛說的只是這一句話,但是我們曉得,證得這個真理極難,達到這個智慧成就更難。
【何以故。是諸衆生。無複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一個人到達了一念淨信,知道凡是有現象的都不是,而是一切無相,連無相也無。能夠這樣悟道的人,就得大福報。爲什麼?因爲此人現生已經到達了佛境界,他就是肉身佛了。爲什麼說他到達佛境界呢?因爲這個人已經到達無人相,無我相,真正淨信了。一念放下,當然無我相,也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
這個四相是非常嚴重的啊!人生一切的痛苦煩惱,都是這四相來的。從心理學上來講,四相是四個觀念,也就是人類普遍的四種現象。每個人的我相都很重,尤其知識份子「我」的意見非常重。知識份子什麼都可以忍讓,假使碰到一個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你對他說讓開一點我坐好不好?他看看你,哼!這個蠢東西,好吧!看你可憐,讓你坐。這就是我相,因爲「我」看你可憐,讓給你了;因爲看到你不懂,懶得跟你講。所以知識份子的那個我見啊,當然同我現在一樣,是很厲害的。
人,處處落在我相,我相能夠去掉就差不多了。我相去掉了,當然無相,一切平等,看一切衆生皆是佛,看天下的男女都是父母,看天下的子女都是自己的子女。能夠作得到這些就是因爲無我相,無人相,自然就做到無衆生相,平等,也無所謂壽者相;活得長,活得短是一樣。所以生死看得很通,壽夭同視,生死一條,這是莊子的觀念,生與死是一個道理,同早晨晚上是一樣,到了晚上啊,就要休息休息,不須要覺時戀夢夢戀醒的。「相」,在外境界是現象,在心理上是觀念,主觀的觀念。
下面兩個更重要,「無法相」,一切佛法及什麼叫佛法,都把它放下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不著相,統統放下,這個是無法相。但是你要認爲什麼都不是,一切都不是,佛也不是,不是的也不是,你又落在「是」上。什麼「是」?「非法是」,一切都否定,對不住,你又錯了,你又落在一個「對」上,這個對就是「無非法相」。換句話說,一切都不是,一切也是。
有人研究金剛經,認爲金剛經是絕對講空的,錯了,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換言之,認爲一切皆空也錯了,因爲一切有也是它變的。所以,楞嚴經中佛說了兩句名言,「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一切相,也就是「無法相」的注解;即一切法,也就是「亦無非法相」這句話的注解。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一切離也離。所以金剛經並不是講空,它只是說在見道的時候,見法身的時候,是「凡所…
《61 金剛經說什麼(南懷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