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和平的超級科學家
葛印卡
以下是葛印卡老師在五月佛誕日對聯合國所做的演說,這是紀念佛陀的出生,開悟與涅槃的日子。
2002年五月,葛印卡老師到北美洲教導正法,並在四個月期間在35個城市演說。
可敬的法師們與愛好和平的朋友們:
我要感謝聯合國與這次慶典的策劃者,特別是緬甸與斯裏蘭卡的代表,讓我有機會對可敬的各位演說。
看到目前世界的情況,不禁讓人感到悲傷。人類已經成爲人類自己的敵人,殺戮不是因爲個人的仇恨,而是因爲對方是屬于不同的派系或族群,不同的人種或國家。如此殘酷的殺死無辜的人,連無助的老弱婦孺也不放過;現代科技也助長了悲劇,達到了史上前所未有的殘酷地步。因此,人類現在非常需要根本的改變,來保護人類免于受到這些源自于負面情緒的罪惡所傷害。
這個世界已經染上了仇恨、焦慮與恐懼的疾病,需要一位傑出的醫生來治療。佛陀就是這樣一位傑出的醫生,偉大的和平快樂醫生。他對于和平的教誨,在今日就如同2600年前一樣有效,他在那時候轉動了*輪。今日可能還更需要他的教誨。我們今天下午聚集在這裏,向這位人類曆史上的傑出人物致敬。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教誨是如何能夠消除負面的情緒─也就是我們殘酷暴力的根源,如何把負面情緒轉變成正面的慈悲心。大多數時候,盲目的信仰以及對個人觀點的執迷,産生負面的情緒,導致今日的人類悲劇。
我在我的家鄉緬甸第一次學習內觀課程時,首次接觸到佛陀的教誨。我記得在課程開始之前,老師給我一本小冊子閱讀。冊子開頭是佛陀對迦摩羅族人的一次開示。
佛陀說:不要因爲以下的情況而接受任何道理:
·只因爲你聽過許多次;
·只因爲你相信傳統或前人;
·只因爲很多人都這麼說;
·只因爲符合你讀的經典;
·只因爲聽起來很合理;
·只因爲符合你自己的信仰;
·只因爲你的老師如此宣揚,你的老師很有魅力,你非常崇拜他;
只有在你親身體驗與了解了這個道理,並發現這個道理是完滿的,對個人或他人都有幫助,這時候,不僅要信仰它,而且要實踐它。
這段訊息就像個磁鐵。我是在不同的傳統當中成長,我被教導接受經典與老師的教誨,不詢問任何問題。當時我叁十一歲,那是我第一次聽到的佛陀言語。我讀了之後感到非常興奮。
這也許是人類曆史上,關于自由思想的首次宣言。我非常清楚明白,佛陀的教誨是容不下任何盲信。于是我決定以開放的心態來嘗試內觀,接受我所體驗到的事實。我走在這條道路上,每一天的經驗都讓我相信,這條路是合理的,實際的,與科學的。不需要盲目地接受,也沒有疑惑,因爲佛陀教導我,只有在我體驗之後,才能接受任何真理。我也發現這條道路上的每一步都是具有普遍性的,不分派別的。于是我非常有信心。
在十日內觀課程結束後,我發現內觀的教誨是完全以結果來定位的。對我在身體上,心理上,與心靈上都非常有幫助。因此,在第一次上完十日課程後,我就全心全意地接受了它,後來我就繼續走上這條由佛陀所教導的道路。
十五年後,我得到老師的許可,開始到印度與全世界教導內觀課程。成千上萬的人,來自不同國家,屬于不同教派,不同傳統,都得到了同樣的有益結果。內觀吸引了來自各階層的人,因爲他們都發現內觀是不分派別的,完全由結果來決定的。
教誨:
正法
佛陀傳授的道路有以下的特性
1. Svakkhato-簡單而且定義清楚,每個人都可以練習,不會有任何疑惑。
2. Sanditthiko-每一步都是根據當下的實相。沒有想象,沒有猜測,沒有自我暗示或外來的暗示。
3. Akaliko-每一步都會在當下,在這一生帶來完整的結果。這條路沒有任何浪費。
4. Ehi-passiko-正法邀請你來親自求證,親身體驗真理。
5.Opaneyyiko-這條道路是直的,每一步都越來越接近最終的目標,也就是從所有的痛苦中解脫。
6. Paccattamveditabbo vinnuhi”ti-能讓來自任何族群的人,只要有理智,頭腦夠清楚,都可以在自己的身體之內體驗到真理。
當我們繼續走在這條道路上,接受佛陀的教誨,我們會越來越清楚,內觀的教誨不是想要使人改變宗教信仰。
內觀的教誨不是一種宗教信仰。而是可以提供所有人練習的。當我們閱讀佛陀的話語,以及所有的批注,我們會很驚訝發現,在文獻中幾乎找不到「佛教」與「佛教徒」這樣的字眼。佛陀自己從來沒有用過這些字眼。他的信徒在數百年的時間中,也沒有用過這些字眼。他把他的教誨稱爲法。他把他的信徒稱爲愛法者,尋法者,修法者,法師等等。印度文字中的佛教是Bauddha,這個字在巴利文找不到對等的字眼。
如果佛陀的教誨用「佛學」來代表,就會被局限在特定的團體中,但是法是無限的。法不是爲了特定的團體或宗教,法是開放給所有人的。我們都知道「佛學」這個字眼現在被大衆所接受。許多人使用這個字眼時,也知道這是指一個普遍存在的法。
八正道
讓我們來了解佛陀的教誨是什麼,也就是八正道。之所以爲正道,因爲走在上面的人都會成爲一個正直的人,尊貴的人,心胸純正的人。
八正道可以分爲叁部分。
第一部分是戒,重點如下:
Sabba papassa akaranam 戒除所有不正當的行爲─也就是所有在身體上或言語上,會傷害他人,或破壞他人平靜和諧的行爲。
第二部分是定,專注與全然的心,重點如下:
Kusalassa upasampada 以專注全然的心來表現出正當的行爲
第叁部分是慧,重點如下:
Sacittapariyodapanam 以洞見與洞察來淨化內心
這叁部分的練習就是過去諸佛的所有教誨,也是未來諸佛的所有教誨。因此被稱爲:
EtamBuddhana sasanam 所有諸佛的教誨
佛陀的實際教誨
所有的宗教都教導人要過著合乎道德的生活。這是所有靈修教導的本質與核心。然而,佛陀並不只想教導人們過著道德生活。他教導我們踏出重要的下一步:定,也就是控製自己的心。我們需要一個專注的對象。有很多專注的對象可以用來訓練我們的心。佛陀自己就提出了許多對象,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自己的呼吸。他稱此爲觀息─發展對于吸氣與呼氣的覺知。呼吸是所有人都有的,不分族群教派。沒有人能反對練習覺知呼吸。誰能把呼吸劃分爲回教或印度教,基督教或猶太教,佛教或耆那教,錫克教或祅教,白種人或非洲人或亞洲人,男人或女人?
觀息法就是要我們保持對于呼吸的覺知,在鼻孔以下,上嘴唇以上的範圍。這是對于上嘴唇的單點專注─ uttarotthassa vemajjhappadese。當我們的心專注在這個小範圍時,就會變得越來越敏銳。經過叁天的練習,我們開始感覺到在這範圍內的身體感受。然後,我們開始進行下一階段的練習,也就是慧。
我們觀察全身的感受,從頭頂到腳尖。在過程中,我們會注意到,感受與心的狀態息息相關。我們會明白,當我們做出不完善的行爲時,就會在心中産生一些不淨的東西。在我們殺生之前,我們必須先在心中産生極大的仇恨。
在我們偷竊之前,必須先有貪念。在放縱于淫亂之前,必須先有極大的貪愛。
我們傷害他人,就一定也會傷害自己─Pubbe hanati attanam, paccha hanati so pare。負面情緒如憤怒、仇恨、貪婪、惡念、嫉妒、自大與恐懼,都會使人變得不快樂、悲傷與暴力。我們就會開始激動。當我們激動時,這種激動不會留在我們自己之內,而會開始傳送到他人身上,我們就會開始傷害社會中的其它人。我們能夠從自己的身心結構之內,明白這個自然的律法。
有些人也許在做不善的行爲時,看起來很快樂,但是其實他們就像是燃燒的煤炭上覆蓋著一層很厚的灰燼─bhasmacchannova pavako。由于心理上的負面情緒,他們在裏面燃燒,但是他們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內在發生了什麼事。這就是無明─avijja, moha。
對佛陀而言,無明不是缺乏了信仰或哲學的知識。無明是缺乏了對自己內在狀況的了解。我們不了解我們會痛苦,是因爲這層無明的遮蔽。沒有人希望痛苦,但是我們還是一直痛苦,因爲我們還是一直在産生貪愛與憎惡;我們一直對感受起反應。當這層無明被移去後,我們開始看見自己的內在,于是就會明白:
「原來我是自己在製造痛苦,因爲我對這些感受起了渴望。當感受是愉悅的時候,我就會産生貪愛,當感受是不愉悅的時候,我就會産生憎惡。這兩種反應都會讓我痛苦。現在我有了對策。當我了解了感受的無常本質,能夠保持平等心,就不會再有渴望,不再有貪愛或憎惡。心的舊習性反應模式就會改變,我就會從痛苦解脫出來。」
這就是佛陀認爲的慧。與任何哲學知識或宗教信仰都無關。這是關于一個人痛苦或快樂的真理,只要踏上了這條正道,任何人都能體驗到。四聖道不是哲學上的教條,而是關于自身的實相,我們可以從自己身上印證。只有自己體驗了之…
《佛陀:和平的超級科學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