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努力救渡自己

  努力救渡自己

  葛印卡

  本文節錄自葛印卡老師在內觀叁日課程中,第二天對舊生的開示。

  

  雖然心的表層一直玩弄著思考、想象、夢想與建議等遊戲,但內在深處,心始終是自己業習的俘虜,在我們內心的最深處仍舊不斷地對感受做出習性反應。如果感受是愉悅的,心就會起貪愛的習性反應。如果是不愉悅的,就會起嗔恨的習性反應。

  佛陀的覺悟之道就是針對這個問題的根源。除非我們能從問題的根源著手,否則我們只是知識上的了解,只能淨化心的表層。只要樹根健壯,整棵樹就能獲得充分的養分。同樣地,我們也得從問題的根源著手。這就是佛陀的覺悟之道。

  佛陀所教導的正法,八正道--戒(sila)、定(samadhi)、慧(panna)之道--並不是要建立崇拜儀式或教條信仰。正法是一條實修的道路。走上這條正法之道的人,就能到達心的最深層,將所有的痛苦根除。

  那些已經真正解脫的人都知道深入心的最底層--進行心的開刀手術--必須靠自己獨自完成。其它人只能以慈悲的心念來引導你,或在這條道路的旅途中幫助你;但沒有人可以將你扛在肩上說:「只要你順服我,我就會把你帶到最終點,我會幫你做任何事。」

  自己的束縛枷鎖及自己所造成的不淨染汙都得由自己承擔,而不是別人。因此,唯有你自己才能淨化自己的心,以及破除所有的束縛,其它任何人都無法替你完成。

  成功的秘訣就在于不斷地實修。而所謂應持續地保持覺知,意味著你必須以伴隨智慧的覺知,實際體驗到身體感受的生起與滅去。正是這種對無常的覺知-覺知各種感受的生滅-才能淨化你的心。

  只在知識層面上了解這事實並無法帶來幫助。你可能理解:「一切生起的事物,遲早都會滅去。而所有的生命也終將回歸死亡,這就是無常。」你可能正確無誤地了解這個道理,但卻不曾親身體驗過這個道理。唯有你親身去體驗才能幫助你淨化你的心,從自身的痛苦中解脫出來。在佛陀時代,印度所用的「體驗」這個字就是「受」(vedana),也就是透過經驗去感覺,而不只是知識上的了解。而且,唯有覺知身體的感受才可能真正地了解這個道理。

  你必須親身體驗無常(Anicca)。如果你從未體驗過無常,那麼它就只是一種理論罷了。佛陀對理論是毫不感興趣的。即使在佛陀之前,以及佛陀在世時,已經有許多老師教導有關宇宙無常的道理,所以這一點都不新奇。佛陀新教的是對無常的體證;因爲唯有在自己身體的架構內體驗到無常,才真正開始清除你內心最深層的不淨煩惱。

  對于那些已經走在這條道路上的人,有兩件非常重要的事。第一件是破除心中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藩籬。即使現在意識表層的心已經可以感受到那些原本只有深層無意識的心所能覺知的感受,仍舊無法幫助你。佛陀要你采取的第二個步驟就是:改變最深層的心的習性反應。

  達到能覺察感受的這個階段已是非常好的第一步,但是心的習性反應模式依舊存在。當你覺察到不愉悅的感受時,如果還繼續不斷生起「喔,我得去除掉它」的習性反應,這是不會有幫助的;如果你開始覺察到全身有一種微細振動的愉悅之流,而你又有了「啊,太美妙了,這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我現在終于找到了!」的反應,那麼你就是完全不了解內觀。

  內觀並不是一種愉悅或痛苦感受的遊戲。你這一生一直都是如此地造作習性反應,而且累劫累世以來都是如此。現在藉由內觀修習,你開始增強這種習性模式。每當你感覺到不愉悅的感受,你就起嗔恨的習性反應;或每當你感覺到愉悅的感受,你就起貪愛的習性反應,跟以前一樣的反應。內觀並沒有幫助你,因爲你沒有用正確的方法練習內觀。

  只要你再度以過去的業習造作錯誤的習性反應,那麼就觀察自己究竟要多久才會覺知到:「看吧,我正對著不愉悅的感受生起嗔恨;看吧,我正對愉悅的感受生起貪愛。這不是內觀,習性反應並不能幫助我。」

  你應當了解這是你必須做的事。如果你還不能百分之百做到,那並不要緊。只要你持續了知,並且不斷嘗試去改變舊有的習性,你就不會受到傷害。那麼即使你僅有極短暫的時間從自己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你就已經在進步了。

  這就是佛陀要你做的事:修持八正道。持戒能讓你走向正定。無法守戒的人,是不可能到達最深層的實相。當你已能逐漸主宰自己的心,當你開始有智慧了解到不守戒會帶來嚴重傷害時,就會培養出戒。你從經驗層面上發展出的智能有助于正定,從經驗層面上發展出來的正定又會幫助你持戒。如此一來,堅決的持戒有助于堅固正定。堅固的正定則會使你更有智慧。這叁者是相輔相成的,因此你也會在這條正道上不斷地進步。

  從佛陀當時到現在,印度有許多的修行技巧。修行者因修持而感受到全身細微的振動,此時堅實的身體完全消融。但事實是,可體驗到的最細微振動,仍是身心範圍內的現象。生起、滅去、生起、滅去的現象;這仍舊在無常、不斷變化的範圍內。

  過去有些禅修者曾試著賦予這種微細振動的經驗某種哲理,當他們體驗到除了波動沒有別物的階段時,他們就主張:「在整個宇宙中,存在著此種不可思議的能量,這就是神的力量,我已經經驗到這股力量了,所以我與神力同在。既然整個宇宙都是一體的,衆生也都是神,那麼我怎能有任何偏愛或歧見呢?」這雖然也是正面的態度,但這只能在表層上有所助益而已。

  事實上,即使再細微的振動也仍舊不離身心的範疇;並非超越身心的最終實相。因此,所有的哲理論述,或許有其正面的意涵,卻無法使人解脫。你必須與實相同在:一切都只是無常變化的振動之流罷了。這樣的體會,才能除去我們對感受早已根深蒂固的習性反應。

  不管你經驗到任何感受--愉悅的、不愉悅的或不苦不樂的感受--你都應該將它們當作是工具。這些感受可以成爲你解脫痛苦的工具,幫助你了解如其本然的實相,但它們也可能變成增加痛苦的器具,你不應讓好惡掩蓋了這個問題。實相就是:感受生起,然後滅去;它們都是無常的現象。樂受、苦受或不苦不樂受--都是一樣的。當你開始了解到,即使你經驗最愉悅的感受,也仍舊是苦(dukkha) 時,那麼你已離解脫越來越近了。

  現在就來了解爲什麼樂受也是苦的道理吧。每當你生起愉悅感受時,你就開始貪愛這種感受。這種貪著于愉悅感受的習性已持續了無數次的生死輪回,也因爲這樣,你才會有嗔恨。貪愛與嗔恨就像是銅板的兩面,當貪愛越強烈時,嗔恨必定也會越強烈。而所有愉悅的感受遲早都會變成不愉悅的感受,所有不愉悅的感受會變成愉悅感受;這就是自然的法則。當你開始對愉悅感受産生貪愛時,其實你就在招攬痛苦了。

  佛陀的教導幫助我們解開這個讓我們無法看清實相的堅固障礙。在真實的層面上,除了波動之外,什麼也沒有。我們卻依舊感受到堅實。例如,牆壁是固體,這雖然是事實,但卻只是外表的實相。最終的實相是,所謂牆壁只不過是一堆次原子粒的波動罷了。我們必須透過正確的了知,將表面及究竟的兩個實相結合起來。

  正法幫助我們了知實相,使我們得以從習性反應中解脫出來,並且了解到貪愛及嗔恨只會對我們造成傷害,也讓我們變得更實際:「看吧,除了有究竟實相,也有表面的實相,那是一種事實。」

  深入心中最深層,來使自己解脫的過程,雖然都得靠你自己去完成,但你仍必需做好與家庭及社會融爲一體的准備。要衡量你內心中的慈悲與善意是否有所增長,就看你是否將這些特質散播在你周遭的人身上了。

  佛陀要我們從內心的最深層解脫。然而,除非我們了解無常、苦及無我這叁個特性,否則是不可能的。當我們的心開始變得越來越不受製于習性反應時,我們就已經開始一層一層地向內淨化,直到整個心都不再生起任何習性反應爲止,然後這種純淨就會變成一種生活的方式。你也不需要像你在這裏禅坐一小時結束時,那樣特別地修習慈悲觀(metta)。以後,慈悲與善意會變成你生活的一部份,隨時隨地都充滿慈悲與善意,這就是你所要達到的目的與目標。

  解脫之道就是努力在內心深層用功。雖然提供自己好的心靈啓發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是除非你能改變內在最深層的盲目習性反應,否則你仍然無法解脫。除非徹底改變內心最深層的習性反應,否則任何人都不可能解脫。而內心的深層會不斷地與身體的感受接觸。

  我們必須分解、剖析及破除整個結構才能了解身與心的關連。如果你只在心這方面努力,卻忘了身,那麼你就不是在修持佛陀的教導。如果你只在身體這方面努力,卻忘了心,那麼你仍舊沒有正確了解佛陀的教導。

  一切在心中生起的念頭都會轉變成某種物質,也就是某種生理上的感覺。這是佛陀所發現的實相。人們早已忘了這個只能經由正確修持所了知的實相。佛陀曾說過:「心中生起的一切事物都會在身上産生感受(Sabbe dhamma vedana samosarana)」。

  佛陀用 asava 這個字來說明這種現象,它的意思是流出之物或者麻醉。假使你産生憤怒,便啓動了某種生化之流,那會帶來非常不愉悅的感受。而由于這些不愉悅的感受,你又産生了憤怒的習性反應。也就是說,當你變得憤怒時,染汙(有漏)之流也變得強烈,伴隨著某種生化分泌而産生了不愉悅的感受。因此你越憤怒,有漏之流就越強烈。

  同樣地,當激情或恐懼生起時,也會在血液中産生某種特殊的生化物質,接著惡性循環便開始了,並且不斷地重複。在我們內心的深層一直存在著一種染汙之流,一種麻醉,但由于無明,我們早已被此種特殊的生化之流所陶醉。雖然這讓我們深陷痛苦,我們卻耽溺于此:一而再地貪求。因此我們又不斷地生起更多的憤怒、更多的激情、更多的恐懼。我們早已被心中生起的一切不淨雜染所迷惑。當我們說到有人對酒或毒品上瘾時,實相並非如此。沒有人會對酒或毒品上瘾。真正的實相是,人們只會對酒或毒品在身體上所産生的感受上瘾。

  佛陀教導我們如何觀察實相。只要我們以此種了知來觀察身體感受的實相:「無常、無常,這就是變化無常。」那麼一切貪愛執著都會消失。慢慢地,我們就學會不再起習性反應了。

  正法是如此的簡單、如此的科學,而且如此的真實--是適用于所有人的自然法則。不論是佛教徒、印度教徒、回教徒、基督教徒;也不論是美國人、印度人、緬甸人、俄國人或意大利人--都不會有任何的不同;人就是人。正法是身與心互動的純科學。不要讓它變成某種宗派或哲學信仰,因爲這樣做是毫無助益的。

  佛陀這位全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經由自身的努力,發現到身與心的關連。爲了解開這個實相,他找到了超越身與心的方法。他體證實相,不僅是爲了滿足他個人的求知欲,而是要找尋解脫痛苦的方法。在每個家庭、每個社會、每個國家,以及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存在著這麼多的痛苦,而覺悟者已找到了解脫痛苦的方法。

  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每個人都得靠自己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當家庭中每一位成員都從痛苦中解脫出來,這個家庭就會變得快樂、安祥與和諧。當整個社會、國家,以及全世界的每一個人都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到那個時候,整個世界就會一片祥和。

  然而,這個世界並不會只因我們如此期望就能和平:「我如此熱烈地鼓吹,將爲這世界帶來和平。」我們絕無法透過鼓動獲得和平,這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爲當我們變得激動不安時,我們已失去了自身的安祥。不要激動不安,要淨化你的心。如此你的所作所爲才能爲宇宙增添安祥與和平。

  淨化你的心:如此才能停止傷害他人,並且開始幫助別人。因爲當你努力讓自己解脫時,你將會發現你已開始幫助別人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從一個人的解脫變成很多人的解脫--逐漸擴展到周遭每個人。不過沒有魔術也沒有奇迹,你必須爲自己的安祥而努力,而你也會發現你已開始使得周遭的氣氛越來越安祥了,不過你得正確地努力才行。

  最偉大的奇迹在于你能改變內心根深蒂固的習性反應,從痛苦的深淵中解脫出來。世上的一切再也沒有比這個奇迹更偉大的了。邁向這個奇迹的每一步都是健康的一步、有助益的一步。所有其它外在的奇迹都只是束縛罷了。

  願你們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從束縛中解脫出來。願你們享有真正的安祥、真正的和諧、真正的快樂。

  

  

《努力救渡自己》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法與派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