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落實“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如何落實“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摘自《學佛答問》(二00四年春節開示)

  

  

   問:“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句話如何落實在我們待人處事中的一切時、一切處?

   答:你問得很好,一定要落實。怎樣才真正落實?你去讀《華嚴經》五十叁參,你就明白了。爲什麼善財童子不見世間過?爲什麼我們天天看到別人過失?天天看到別人過失就是自己的過失,別人有沒有過失?沒有過失!宇宙之間決定沒有過失。這正是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裏面所講的,“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一切人、一切物;無好醜,就是沒有善惡,沒有好壞,它是平等的。“好醜起于心”,所有一切差別是我自己的心,我覺得這個人好,喜歡他,貪心起來了;我覺得那個人討厭,瞋恚起來了。本來都沒有的,所以好醜起于心!真正修道人,他心清淨,他心平等,他怎麼會看到這個過、那個沒過?

   所以還是看到外面有好、有不好的時候,你不是修行人,你是凡夫,你是輪回心,你在造輪回業,不是真修行人,這個一定要懂。這個現在被科學證明了,一切衆生,實在講就跟一切植物、礦物是一樣的,動物、植物、礦物是一不是二,全體皆是法性,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他統統是法性。法性哪有好醜?法性是平等的。但是爲什麼他有好、有不好?那是人的意念,你善的意念對他,他的反應是善的,是美的。惡的意念對他,他反應是惡的,是不好的,這個我們在江本勝的實驗當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礦物如是、植物也如是、動物也不例外。你說那個人不好,惡人,你以善心對待他,他回報你很好;你說那個是好人,你以惡心對待他,他對待你不好。哪有一定的?

   所以到不見世間過,這句話要懂得,不是不知道世間過,世間的善惡是非,他清楚得很、明白得很,但是他的心裏頭從來不起一個念頭,道理在這裏。他的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照到外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鏡子有沒有動?沒動,如如不動,這是真正修行人。如果你心隨著外面境界動,外面境界好,你就好,外面境界不好,你就惡,隨著外面境界波動的時候,你是凡夫,你不是修行人。修行人就是修這個東西,在境界裏頭不隨外面境界轉,不被境轉,不被外面境界影響。所以你生活在這個世間,人家說這個世間是世界大亂,你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這個世界是極樂世界。你心清淨,這個境界清淨,你心有法樂,這個世界跟極樂沒有兩樣,所以是境隨心轉,這是修行人。

   凡夫是心隨境轉,這個很可憐,無量無邊的煩惱,無量無邊的苦痛,他自己找來的,于人無幹。所以要落實,你就學《金剛經》上這一句話,“不取于相,如如不動”,這兩句就落實了。知道外面的境界,與我自己沒有關系,我要了解、要明了,明了是智慧,我決定不能隨它動搖。隨它動搖,我就錯了。所以,智是明了,功夫是禅定,永遠在甚深禅定當中,就是學如如不動。你才能真正見到事實真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