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P4

  ..續本文上一頁僅有智慧或方便一分,不應知足。若全無殊勝方便智慧,僅修心一境性,尤不可恃。

  未知觀察真義正理所破之界限而妄破一切者,現世大有其人。誤以一切分別皆是實執。謂一切名言安立皆唯就他而立,佛果唯有智慧觀空之真如法身,佛色身是所化相續中攝。若爾,則以教理成立聲聞獨覺從諸佛生,諸佛從菩薩生等,一切皆非入中論之自宗。彼謂修叁法乃成菩薩,亦非中觀師自宗,唯就他而立。總之凡自宗所應修之道,悉皆毀謗。與論說自性本空之有情,有六法如水車流轉生死等,悉成矛盾。應知彼等始從禮供乃至論終,皆是倒說也。

  聖地所說修學施等,多有爲異生地所應學者。故于現在即應精勤修學。

  丁叁 廣明菩薩聖地分叁,戊一 十地總相建立,戊二諸地各別建立,戊叁 明十地功德。今初

  此中說極喜等十一地者,如寶鬘論雲:〖如聲聞乘中,說聲聞八地,如是大乘中,說菩薩十地〗。今依彼論所說十地及佛地略說爲根本,並依十地經。彼說極喜等十地爲十種發心者,意取勝義發心。建立爲勝義發心之十地,釋論以地之體性。何法攝持,得名,及其名義四義而釋。如雲:〖菩薩無漏爲悲等所攝持,各別分位,名之爲地。是功德所依故〗。其體性之無漏智。有說如俱舍漏不隨增者,名爲無漏。是未解此宗安立無漏之義。自宗謂實執無明與彼習氣隨一所染,即爲有漏。離染之智乃是無漏。如顯句論雲:〖離無明翳障諸智,非觀待無漏境性〗。此複應知,未得佛地以來,其未爲無明習氣所染之智,唯聖根本無分別智。彼亦是暫時。從根本定起,仍生習氣爲彼所染。乃至七地以來有無明染。八地以後與阿羅漢,斷盡能染之無明則無彼染。然仍爲無明習氣所染。又釋論說初地始名無二智者。是約無心境別異之二相而說。非謂遠離二邊之智。又此論師多說離無明翳之智慧。故有說無明及彼習氣盡時智慧亦滅,以爲論師宗者。如觀行派外道,妄計垢盡心亦盡。是大斷見。有說聖根本定中無智者,亦與彼同。寶鬘論雲:〖見彼則解脫,爲由何法見?名言說爲心〗。此問由何法能現見真理。答以于名言中由心現見。法界贊亦雲:〖猶如火浣衣,爲衆垢所汙,投于猛火中,垢焚非衣損。如是光明心,爲貪等垢染,智火燒其垢,非彼光明性〗。此說如石綿衣若有垢染投入火中,火能燒垢而不損衣。如是心垢用智火燒,僅燒其垢。非光明心亦隨之而盡。

  菩薩聖根本智,雖與二乘聖根本智,俱無明習氣所染,現證法性。然安立爲菩薩聖地者。在是否隨大悲轉,有無十二類百種功德等增上。又如上說,于資糧加行道中,是否以無量理門,觀察二無我之真義。即從彼智現證真理,亦與二乘有大差別。各別分位者,謂即一無漏智,就義別立,前後諸分位,即各別諸地。名爲地者,以是功德依處,猶如大地,故立是名。此等是說勝義十地皆依無分別智安立。雖是一智,略以四門差別,各別立爲極喜地等。一,由功德數量展轉增長之差別,謂初地中有十二類百功德,第二地中有十二類千功德等。二,由殊勝神力展轉增長之差別,有說此謂能動百佛土千佛土等。然彼已攝入功德數量增長之內。此中似說各地淨垢之力與進道之力展轉增長。叁,波羅蜜多各別增上之差別,謂初地布施波羅蜜多增上,二地持戒波羅蜜多增上等。四,受異熟生展轉增長之差別,謂初地作瞻部洲王,二地作四大洲王等。以是當知各地無分別智,成就功德數量之功能,勝劣有大差別,故各別安立爲地。各地後得位之功德,亦各地所攝。故非唯說根本智德。

  諸地差別雖如上說,然勝義地之所緣行相,則無不同。如十地經雲:〖如空中鳥迹,智者難思議,菩薩地亦爾,難說況能聞〗。此說如鳥雖于空中飛翔。然彼鳥迹,世間智者語所不能議,心所不能思。如是如飛鳥之勝義地,雖于如虛空之法性中行。然彼行相,即彼聖者亦不能如自所證而說,聞者亦不能如彼所現見而聞。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卷一終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卷二

  釋第一勝義菩提心之二

  戊二諸地各別建立分叁,巳一釋極喜等五地,巳二釋第六現前地。巳叁釋遠行等四地。初又分五,庚一極喜地,庚二離垢地,庚叁發光地,庚四焰慧地,庚五難行地。初又分叁,辛一略說地體性,辛二廣釋地功德,辛叁結說地功德。今初

  〖佛子此心于衆生,爲度彼故隨悲轉,由普賢願善回向,安住極喜此名初〗。

  安住初地之佛子。由見衆生皆無自性,以無自性爲悲心緣起之差別。此心爲度諸衆生故,隨大悲轉。由普賢菩薩之大願,回向衆善。其無二相智,名曰極喜。證得功德數量等果。此地菩薩之勝義心,名最初出世間心。初地菩薩發無數億大願,如十地經之十大願等,皆可攝入普賢願中。故本論唯說普賢大願。于中〖文殊室利勇猛智〗等兩頌,集學論尊爲無上回向。

  釋論說:〖如聲聞加行道非初果向,如是無間將入初地之勝解行地上品菩薩,亦是未發菩提心地〗。此約未發勝義心說。于彼地前,早有菩薩,已發無上菩提心。爲此宗所許,如前已說。

  若作是念雜集論說:〖始從一座順抉擇分,乃至未得初果,是預流向〗。故譬喻不成。答:此兩派,俱舍論說要得聖道方立初果向,而集論則如上說。今此師所許同俱舍論。亦與集經論相順,彼說假使有人經恒河沙數劫,于日日中以百味飲食天妙衣服,供養世界微塵數隨信行者。若複有人,于一日中以一餐食供養一隨法行者,其福過彼無量數倍。複次設有人如前供養爾許隨法行者,若有馀人于一日中以一餐食供養一八人地者,其福過彼無量數倍。此中二隨行人,顯然是約資糧加行位說。

  辛二廣釋地功德分叁,壬一莊嚴自身德,壬二勝過他身德,壬叁初地增勝德。初又分二,癸—別釋功德,癸二總明功德,初中又叁,子一得真義名初功德,子二生佛家等四功德,子叁趣上地叁功德。

  今初,

  〖從此由得彼心故,唯以菩薩名稱說〗。

  菩薩入初地以後,已得勝義心,已超異生地。爾時唯應以勝義菩薩之名稱之。不應稱以不稱之名,以彼已成聖者故。釋論引寶雲經說:加行道上品世第一法,未得勝義菩薩地。故知特說勝義菩薩,非通名也。又般若經二千五百頌(即第十六會)說:〖如實知無實,無生,亦無虛妄,非如異生所執所得,故名菩薩〗。此說諸法實性,應如聖者所得而得。故彼所說之菩薩,亦是勝義菩薩,非異生菩薩也。

  子二生佛家等四功德

  〖生于如來家族中,斷除一切叁種結,此菩薩持勝歡喜,亦能震動百世界〗。

  住初地之菩薩,過一切異生二乘地故,內身已生定趣佛地之道故,名生于如來家中。謂于自道種姓決定,不複更趣馀道也。又此菩薩已現見補特迦羅無我,故薩迦耶見及隨眠戒禁取等叁結,一切永斷不複生。此說已斷叁結種子。其薩迦耶見,是見所斷之分別起者,非俱生者。馀見所斷之隨眠,亦初地斷,何故唯說此叁耶?雖有二釋,以俱舍所解爲善。彼雲:〖或不欲發趣,迷道及疑道,能障趣解脫,故唯說斷叁〗。如趣向他處有叁大障礙,謂不欲趣行,及迷失正道,疑惑正道。如是趣向解脫,亦有叁障。由第一結怖解脫而不願趣行,由第叁結。依止馀道而失正道,由第二于道疑惑。故偏說斷此叁結。

  又此初地菩薩,入種姓決定,由得彼果功德,遠離彼地過失,故生不共之歡喜。由喜多故,說彼菩薩爲持最勝歡喜者。由喜勝故,說此名極喜地。又此菩薩能周遍震動一百世界。

  子叁趣上地等叁功德

  〖從地登地善上進,滅彼一切惡趣道,此異生地悉永盡〗。

  初地菩薩爲欲進趣第二地故,起大勇猛,善進上地。又于得證初地時,此菩薩之一切惡趣皆悉永盡。豈不從得加行道忍位,便能不因業力而往惡趣,已盡惡趣道耶?得忍位已,不墮惡趣,非以對治壞彼惡趣之種子,特緣不具耳。此以真對治壞彼種子名滅惡趣。集論應說“惡趣之蘊界處等是所斷”也。又得初地時,此菩薩之異生地,一切永盡。

  癸二 總明功德

  “如第八聖此亦爾”

  四果四向中,從阿羅漢下數至第八,即預流向名第八聖者,(即八人地)如彼創獲聖法,生隨順斷智功德。此菩薩亦爾,由得初地故,能斷過失,發生功德。

  壬二 勝過他身德分叁,癸一 此地由種姓勝二乘,癸二 七地由智慧勝二乘。癸叁 釋成上說。今初

  “即信最初菩提心,較佛語生及獨覺,由福力勝極增長”

  菩薩之菩提心。不特二地以上,即住初心之極歡喜地,已由世俗菩提心及大悲心福德之力,能勝于從佛語生之聲聞及辟支佛。較彼二乘之福德極爲增長。此如彌勒解脫經雲:“善男子!如王子初生示久,具足王相,由彼種姓尊貴之力,能勝一切耆舊大臣。如是初發業菩薩,發菩提心雖未久。然由生如來法王家中。以菩提心及大悲力,已能勝于一切久修梵行之聲聞獨覺。善男子!如妙翅鳥王之子,初生未久,翅羽風力及清淨眼目之功德,爲馀一切大鳥所不能及。如是菩薩初發菩提心,生如來妙翅鳥王之家,此妙翅鳥王子,以發一切智心之翅力,及增上意樂清淨眼目這功德,彼聲聞獨覺雖百千劫修出離行,亦不能及”。疏抄謂此明世俗菩提心非也。此約勝義心說。經說初發業者及發心未久。與前說初地始生如來家中,其義相同。蓋本頌即攝彼經之義也。又莊嚴大乘經論等亦多說清淨增上意樂發心,即初地之發心。然則不許異生菩薩之世俗菩提心亦能勝過二乘耶?不爾,即前經雲:〖善男子,如金剛寶雖已破碎,猶能勝過一切金莊嚴具,猶不失金剛之名,能除一切貧乏之苦。善男子,如是一切智心金剛寶。雖離修證。亦能勝過一切聲聞獨覺功德金莊嚴具。亦不失菩薩之名,能除一切生死衆苦。〗所以知此是說世俗菩提心者。以集學論引證此經,謂大菩提心,雖離諸行亦不可輕毀。若是已得大地之菩提心決無離諸行者。

  癸二 七地由智慧勝二乘

  〖彼至遠行慧亦勝〗

  彼初地菩薩至遠行地時。非但以世俗菩提心勝二乘,即勝義菩提心智慧之力…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