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皈依開辦沒有注冊的念佛堂如法嗎?
摘自《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七)
問:一個沒有皈依,而自己認定世尊就是他心目當中的師父,而開辦一所沒有注冊的佛堂,這樣可以嗎?稱得上居士嗎?
答:皈依是個儀式,我們真正做佛門弟子應當像佛一樣,“學爲人師,行爲世範”,我們給社會大衆做個很好的榜樣,這是正確的。正確的引導,你才真正有智慧,真正有正覺。如果你說我很行,這些出家人都還不如我,我用不著去皈依,你傲慢心生起來了。你這種做法,你做得是很如法,你會讓所有天下學佛的人都不要皈依,你就把佛教毀掉了。你想想看,這個因果責任要負擔,不是沒有因果,有因果,你把規矩破壞了。
這個法師沒有修行,也沒有什麼道德,但是他已經穿了這身衣服,我們真正做佛弟子的時候,還要到他面前接受皈依。我皈依是皈依叁寶,不是皈依某法師,這個我們在傳授叁皈講得很清楚。僧團等于像現在入黨一樣,你入黨,上級黨部一定會派個資深黨員來監誓,就是這個意思,他來給你做證明。出家人不管他有沒有修行,他代表住持叁寶,來給你做證明的,這個手續一定要做。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們自己好好修,我們的成就可能超過他,這個太多了。但是你自己瞧不起這些修行人的話,你自己已經有過失,貢高我慢的心生起了,這是決定造成你自己障礙。你說你有智慧,實在你很愚癡,你說你有覺悟,實在你很迷惑,你沒有把事情看清楚,這個道理要懂。
佛看一切衆生都是佛;菩薩看一切衆生都是菩薩;我們凡夫看佛菩薩也是凡夫。看一切衆生不是,我自己不是;我自己不善,看一切衆生都不善;我要是個善人,看所有一切衆生都是善。所以有人問我,什麼時候我們才成佛?哪一天你看到蚊蟲、螞蟻、餓鬼、地獄都是佛,你就成佛了,不必問人。修行修什麼?我們講席裏講得太多了,修行沒有別的,就是把妄想斷掉、分別斷掉、執著斷掉,那個時候你顯露出來的是你的真心,是你的自性,那就是佛。衆生跟佛的差別就在此地,凡夫就是因爲有妄想、有雜念、有分別、有執著。你不願意依照佛的教誨去接受叁皈,你就是有執著、有分別、有妄想。如果你沒有的話,佛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就對了。這個道場如果是不如法,我們皈依之後,我們對它恭敬,對它供養,我不跟它學習就對了。恭敬、供養是平等的,不能說惡人你就不照顧他,那不可以,惡人沒飯吃,還是要幫助他,他有困難也要幫助他。
要向國家注冊,現在各地、當地都有佛教協會,都有宗教局。佛在《梵網經》裏面教給我們,佛弟子“不作國賊,不謗國主”,這是《梵網經》兩條重戒。什麼叫“不作國賊”?賊是傷害,是賊害的意思,換句話說,不可以做傷害國家的事情,傷害社會的事情,這個不可以做。不可以毀謗國家領導人,國主是國家領導人,意思延伸就是各個階層的領導人,比如省長是省的領導人,縣長是縣的領導人,宗教局長是宗教局的領導人,寺廟的住持是一個寺廟的領導人。他有過失,我們不可以毀謗,我們可以勸導,勸導要在沒有人的時候,沒有別人聽到、看到,顧全他的面子,這是真正的善意;大庭廣衆當中來說他的過失,他很不容易接受,那是錯誤的,跟人結冤仇。所以勸人、規過,不能有第叁個人在旁邊看到,這叫真正愛護他,真正的幫助他。勸一次,他能改很好,不能改還可以勸一次,第二次再不能改就不要再勸了,這是做人的道理。所以決定不毀謗。
佛在《璎珞經》,《璎珞經》一般講是在家菩薩戒,有兩條,一條是“不漏國稅”,這個很重要。你看現在很多做生意的人想盡方法怎麼樣少繳一點稅,佛弟子不可以,佛弟子你要是有這種念頭,這種行爲,你已經破戒。第二個“不犯國製”,國製是國家法律,一定要遵守,決定不可以犯法。
你看看佛教給我們要受叁皈,要受五戒、菩薩戒,你建道場領衆最好要受菩薩戒,你才可以領衆。有很多同學問我,佛門裏面的搭衣,在家居士搭缦衣,受菩薩戒的可以搭缦衣,不受菩薩戒不可以,不受菩薩戒搭缦衣就有罪過,這個一定要知道,五戒沒有衣的。海青沒有關系,海青是中國古時候的禮服,誰都可以穿,這是漢朝時候的禮服。所以我們穿的服裝全是在家的,只有在佛事當中才搭衣,那是佛門的禮服。佛門的禮服就是叁衣,諸位曉得的二十五條衣、九條衣、七衣、五衣,這是佛門的禮服。遵守這個製度,就是佛的形象常住在世間,如果這個製度我們不遵守,形象就破壞了;破壞佛的形象跟破和合僧的罪是相等的,這個不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