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精研論

  精研論

   聖龍樹菩薩 造

  慶喜與經然譯師從梵譯藏

  法尊法師從藏譯漢

  敬禮文殊菩薩

  自矜善因明 愛樂起诤競 爲除彼慢故 精研我當說

  外曰:諸辯論者,共許有量、所量、疑、所爲、喻、宗、支、觀察、決了、诤、言說、破、似因、舍言、似破、墮負。諸說空者,不許量等句義,無所著故。內曰:

  量、所量二雜亂。

  現見量、所量二雜亂,何以故

  若有所量乃有量,若有量乃有所量。量因昕量而成,所量因量而立;以是量即所量之所量,所量亦爲量之量。相待而安立故,量、所量俱通二種,故成雜亂。

  故非由自成。

  若量、所量由自體成者,可名量及所量。然由觀待而有,互相生故,非由自成。複次:

  有、無、俱皆非觀待。

  若謂相待而成者,爲有,爲無,爲俱

  有且非待,已有故,如瓶已有,不須更待泥等。無亦非待,無故,豈兔角等亦應待耶!俱亦非待,有二過故。外曰:如無秤等則無所稱,如是若無量則無所量。內曰:

  不爾,應無窮故。

  汝說若無量則無所量,意圖成立其量,然應出其因,若謂以一切義皆由量成者,則諸量亦應複由他量而成,以諸量亦是一切義之所攝故。若謂量不更由量成,則失所說一切義皆由量成之宗。外曰:

  量更無量,以量能成自他故,如燈。

  如現見燈能照自他,如是量能成自他,故無無窮等過。內曰:

  燈與暗若及,若不及,俱不能照。

  燈爲及暗而照

  爲不及而照耶

  且燈非及暗而照,不相及故。燈暗定不相及,互相違故。若有燈處即無有暗,雲何燈能破暗或照暗耶

  若不及亦不能照,如刀不及物則不能割。

  若謂如星損害此亦爾者,不然,喻相違故。

  如天授等值遇凶星,爲其所害或爲所持。然燈所作損害於暗非有,與星所作損害雲何相同

  又由星等有體,於諸士夫能有作用。火、繩、水、病、蛇、疫等,唯其有體,方能爲害。燈都非有,故法喻不同。又遠處燈,於暗處身根等無有損害,光於彼等無故。以是星喻不能成立不及。又若燈雖不及而能照者,則此處燈應能徧照一切山壑幽嚴之暗。然於世間未見此事,亦非所許。

  論說世間,行者如獅子等共許相等爲喻。

  世間者,謂凡夫乃至牧童;行者者,謂毗紐、摩醯首羅、大梵、劫毗羅、鸺鶹、廣博、安住、跋伽羅、富、伽伽羅、摩他羅等。若於法有相似心生,彼等許其爲喻。彼毗紐等,唯於無光許爲黑暗,說無光爲暗故,義謂黑暗即無光明。如是諸余論師亦不許暗有體。故說燈能破暗,此義不成。以是燈破暗喻不應正理。喻不成故,所喻之量亦不得成。是故能成自他之量,實不可得。複次:

  燈不能自照,以無暗故。

  燈亦不自照,燈中無暗何所照耶

  又燈即是照,與暗相違故無暗。複次:

  顛倒故,暗應自障。

  說燈自照照他,雲何知其非理

  顛倒故,暗亦應自障。若謂暗自障者,則應無暗。誰許此說

  汝許燈自照照他,依汝所許故我作此說,暗若自障,則燈非能照矣。複次:

  量、所量叁時不成。

  爲量在所量之前

  爲在後

  爲量與所量俱時有耶

  若謂量在所量之前,何所量故名之爲量

  所量且非有,是誰之量

  複何所量耶

  若謂在後,所量已有何用量爲

  不應未生者爲已生者之量,應兔角等皆成量故。未生已生不俱有故。俱亦非理,如牛二角同時而生,說是因果不應正理。外曰:

  若量、所量于叁時非有,則破亦非理。

  若許叁時無所量等,則汝破量、所量之破,爲在所破之前

  爲後

  爲同時耶

  破於叁時不成。無所破故,則汝言說雲何可成能破

  複如何破

  若有破者,則與以叁時觀察之量、所量有何差別

  應說其理,如是所破、能破叁時非有,則破亦不成。內曰:

  若以有破而說量、所量亦應有,不然,先許故。

  汝說以叁時觀察若有破則量、所量亦成者,不然,先許故。汝先許量、所量叁時不成,後見過失,畏墮負故,說破亦不成,故此說非理。

  若許量、所量叁時不成,與許同時辯亦終結。

  天愛!汝若許量、所量叁時不成,而說破、所破亦不成者,當汝欲離自過之時,豈非已許量、所量非有

  汝說量、所量無故雲何有破,則汝先許無量、所量乃破於破。故應於汝先許之時,辯已終結。又說若無所破則無破者,是亦不然。

  于非有上亦能破妄計。

  如水本非深,有妄執爲深而生恐怖,余知非深者爲除彼怖而說此非深。是於非有,令心明了,亦應正理。故雖無所破,亦可敘所破而破之。又若許彼此過失相等,即於許過相等時,其辯論可告終結,以必先許而後說故。外曰:

  有現量等,正通達故。

  現量義可得,能正了知應不應作功德等故。余亦如是。故量、所量是有。內曰:

  縱有現量等,所量亦不成。

  若有現量等,複以何爲所量

  若瓶是現量,即非瓶,以根境和合爲現故。且如眼根有境現前乃名爲現,複待空、明等緣。故瓶若是現量,複爲誰之量

  其所量爲何

  如是由先現見火煙系屬而生比量,其比量智生時複爲誰之比量

  所比爲何

  余亦如是。外曰:如於瓶上知瓶之覺是量,瓶是所量。內曰:

  即是緣故,非知非所知。

  若謂根境和合有覺生者,瓶即覺緣,故覺非量,瓶非所量。

  覺非量,說是所量故。

  又汝說覺是所量故。如雲:『我、身、根、境、覺、意、起作、過失、後有、果、苦、解脫等皆是所量。』故二俱非有。外曰:若說量即是所量,是事可疑。由有疑故,量、所量二皆成。又疑句義是有,若於不實則無疑故。內曰:

  于可得、不可得中俱無有疑,即有無故。

  爲於已見義疑

  爲於未見

  爲於正見義疑耶

  於已見義則不應疑,於未見義亦不應疑,第叁正見義亦非有,故無疑。外曰:

  疑應有,不觀待差別故。

  遠望未知爲人爲杌,遂生疑念:人耶

  杌耶

  若時見有鳥巢或見鹿等摩觸其身,見差別已即知是機,疑念即息。或見搖首、掉臂等差別,則知是人。此等由觀待差別乃知,余則生疑,故疑應有。內曰:

  前已破故,觀待差別非有。

  是有是無俱無有疑,前已破故,如見有鳥巢等相,即知是杌,此則非疑,以實知故。如是若見搖首等相,即知是人,此則非疑,以正知故。若俱無正知之相,即是不知,亦非是疑。不定、不解、不取、不知、不見,悉無別體,皆是不知異名,違正知故。此即是說:由觀待差別,即生正見。未見差別即是不知,若見搖首、掉臂等即非是疑,若無差別即是不知。簡言之,有差別即知,無差別則不知,由無第叁差別無差別同時,故疑非有。外曰:於所爲義未生定解,即於彼義有疑。內曰:

  所爲義非有,即有,無故。

  汝說爲求彼義而有所作,是名所爲,如陶師爲瓶而有所作,若泥團有瓶,則所作無義。若無,亦無所作,如於散沙。外曰:

  非如於沙有喻故。

  如爲氈故而於縷等有所作。內曰:

  此亦同前。

  複次:

  無初、中故無後。

  若不見初、中,雲何見後

  若無初、中即無後,故喻非有。外曰:世間行者說於何事有相似心生,是名爲喻,是同法非同法故。內曰:

  同法故,火非火喻。

  汝說同法名喻,是事不然,何以故

  火非火喻,所立、能立無差別故。設即所立爲能立者,複雲何成喻

  

  水非火喻,非同法故。

  冷水爲火作喻,不應正理。如雲某處水冷,如火。

  複次,若謂少分相同者,亦不然,如須彌與發端。

  若說少分相同爲喻者,亦不爾。如須彌與發端,其有、一、實少分相同。又世間亦不說發同須彌。若謂多分相同者。

  由前已破亦非多分相同。

  多分相同亦非喻,多分同法與非同法不成故。外曰:汝無所宗,我等不與無宗者共論。內曰:

  若初不成,後亦不成。

  若初不成者,中、後二亦不得成。外曰:若離支則不能成立。汝不說支,專以無關戲論而破。故定應許諸支,否則不能破他。內曰:

  有支無故,支亦非有。

  於宗、因、喻、合、結中無有支故,亦無支相。外曰:和合中有有支。內曰:

  一一中無故,和合中亦非有。

  汝說和合中有有支者,是事不然。一一支中無有支故,於和合中亦無有支。複次:

  有支一故,一切支皆應成一。複有余過。

  若離五支別有一有支者,應成第六。複次:

  叁時不成故,無有支。

  又彼宗等,爲已生、未生、正生

  於過去、未來、現在,不堪觀察,皆非理故。有支無故,支亦非有。外曰:

  此亦得成如縷。

  如一縷不能系大象,多縷和合則能。故宗等中有有支。內曰:

  不然,同所立故。

  如生盲、石女、沙。若一石女不能生子,則百千石女和集亦不能生子。如一盲不能見物,則百千盲人亦不能見。如一沙無油,則多沙和合亦不能出油。皆無能故。若謂石女等喻義亦無違,以但一縷亦有縷之體用能系蝶等,多縷和合則能系象者。

  此亦非有,不應理故。

  所說有支之喻,於有支上非有,不俱有故。謂於一時不能頓說宗等,及彼諸字皆不俱有,故縷喻非理。此非理故,無支之理得成。

  複次,諸支亦應有支。

  若支能成諸未成義,爲彼諸支已成而能成

  爲未成而能成

  若已成而能成者,則彼由何能成而成

  他複應從他成,應墮無窮。若此可不由他成,其不同何在

  複違自說一切皆由支成之宗。複次:

  因與宗若異、不異皆非因。

  若謂宗、因非一者,則不能成,如黑不能成立白宗。若立白氈宗,因雲白故,此亦非能立,同所立故。複次:

  又因無別因故。

  汝謂由因成立,是事不然。因應有余因,彼複應有他因,應成無窮。若不許因更有余因故因非有,則余一切如因應皆無因。複次:

  宗、因無故,合、結亦無。

  如宗、因、喻非有,其合、結亦無。複次:

  余應無因。

  若宗由因立,…

《精研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六十頌如理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