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
禅修的第一部份是進行強力而快速的呼吸。首先由吸氣開始,當空氣與鼻孔末端或上唇接觸時,它將會被覺察到,禅修者須敏銳地用心注意(專注)著這觸覺。要警覺地保持著專注觸覺,同時要大力、堅定和快速地繼續呼吸。強而有力且急促的呼吸能摒退外界的嘈雜聲,幫助控製心意,很快地清除障礙(尤指五蓋),迅速地建立定力,使禅修者得以應付稍後可能生起的不適意感覺。
強力而快速的呼吸,可使吸入和呼出的空氣跟鼻孔末端、上唇一帶接觸時有更大的磨擦力。要專心留意著這呼吸時的觸覺。
孫倫大師說:「當空氣接觸鼻孔末端或上唇時,你將會覺察到它。要專注于這個覺察。」不要讓任何一個接觸經過而失去覺察,要覺察到每一個接觸。
孫倫大師說:「要奮力專注于觸覺或對觸覺的覺察。」注意力應該是全神貫注的,絕不能松懈。這即是要求禅修者傾盡全力,振奮決心。
不要覺察整個呼吸,不要去注意呼吸的進出,不要去數出息或入息,不要理會呼吸時的接觸部位是鼻孔末端抑或是上唇。祇需覺察呼吸時所引起的觸覺,而單單專注著這觸覺便可。
吸氣時要充份盡力和留心,呼氣則要明快。強勁和全力的吸氣,可迅速建立起定力,使各種感覺容易生起,並可提供力量,來面對即將出現的不適意感覺。由于許多人呼氣較強,所以要對吸氣倍加留意,以達到呼和吸的平衡。當兩者取得平衡後,觸覺便會持續不斷,正如巴利文聖典中所說的鋸跟木接觸時的譬喻一樣。此時,禅修者將會達致一平穩、毫不費力的、自動和有韻律的呼吸階段。呼吸時也不要讓頭部或身體搖動,這樣便可很快地建立起定力來。
用強力而快速的呼吸,在最初階段由于未能適應,可能很快便會覺得吃力和疲倦,但禅修者不應停止或將呼吸的強度和速度減低。孫倫大師說:「困倦時也不要休息。」疲倦很可能是由于吸氣時用力不夠或呼氣時用力過猛。對治的方法就是加強吸氣的力度。當吸氣和呼氣進入強力、快速而平均的階段時,疲倦便會自然消失。禅修者由此突破了呼吸困難的關口而進入平穩、毫不費力和自動有韻律的呼吸狀態。這時便可將精神完全專注于觸覺上。
呼吸的程度可以分叁種:強度(非常強、大力及急促的呼吸),中度(強、有力和快捷的呼吸),平度(細弱、輕柔和緩慢的呼吸,即如常的呼吸)。由于人不是機器,所以呼吸有時會疲弱和緩慢下來。因此禅修者必須在開始時即用強度呼吸,好讓後來力度減弱時仍可保持平穩的中度呼吸。
不要因疲倦而轉換姿勢,也不要搔癢。應付的方法仍然是更強、更堅定和更快速的吸氣和均衡的呼氣。要將注意力保持在鼻孔末端或上唇部位的呼吸觸覺。不要跟隨呼吸本身或將注意力放在頭頂、鼻尖、腹部的起伏或胸口。
經過穩定和快速的呼吸後,種種形式的不適意感覺會自然在體內生起。或是疼痛、痙攣、麻痹、熱、冷,或是其它的感覺。應繼續快速呼吸,直至不適意感覺的強度足夠作爲禅修第二部份的專注對象爲止。很多時候,大概有叁份之一的不舒服感覺會隨著強力呼吸的停止而消減。禅修者應預計這種情況。當他認爲強烈的感覺已經足夠後,便可以停止強力的呼吸,這個感覺可說是呼吸部份所需時間的定時器。另一個辦法是,禅修者可以用定時器,預先設定快速呼吸時間,例如四十五分鍾或一小時的提示。[譯者注:第一個不用定時器的辦法比較正當,但第二個辦法則較適宜初學或集體禅修之用。]
當禅修者將要停止快速呼吸時,他應該竭盡所能地去繼續進行強力呼吸一段短時間。這時對呼吸觸覺的專注更要毫不放松。然後在一次吸氣後驟然停止,並集中全副精神去觀察整個身體內部的感覺。